叶浅予(1907—1995)

叶浅予(1907—1995),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著名中国人物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少时,叶浅予喜爱书画、民间美术和戏曲艺术。1926年起,他在上海当过柜台伙计,画过广告、教科书插图,并从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布景等工作。1928年起任上海漫画社编辑,开始漫画创作。1942年,到贵州苗区旅行写生,试将民间艺术和传统笔墨相结合,以寻求新的造型语言。1943年,叶浅予访问印度,归国后画印度舞,举办旅印画展,是他由漫画向中国画创作的转折。1946年出访美洲,先后在纽约、波士顿等地举办画展。1947年,叶浅予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高等艺术教育生涯。1954年,他出任新筹建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在任期间,他团结中国画系各位名家,抱定“学为人师,甘为人师”的宗旨,致力于培养艺术人才、建设教师队伍和弘扬民族绘画传统。1978年,主持研究生班期间,叶浅予又总结出“吞吐古今,涉猎中外,自学为主,启导为辅,尊重个性,鼓励独创”的二十四字教学指导方针,并将自己的艺术论点著述总结归纳,结集出版了《画余论画》《画余论艺》二书。1990年起,八十多岁高龄的叶浅予三次发起组织“叶浅予师生艺术行路团”,南览富春,北走齐鲁,西赴湘鄂,带领学生观察社会,谈艺创作,言传身教,了无倦意。

叶浅予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绘画上的造诣首先体现在速写上,可以说速写是其漫画艺术和成为中国人物画大师的基础。面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中的生动形象,通过追踪、捕捉、提炼和精选,叶浅予以心、手、眼协调一致的独到功力,刻画出众多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显示了其超凡的艺术造诣。

叶浅予第二个绘画方面的成就是漫画,以长篇连续漫画《王先生》开其端,《小陈留京外史》发于中,《天堂记》殿其后。这些漫画显示了画家敏捷的才思和长于叙述喜剧故事的特点,造型技巧受西方漫画影响,以钢笔勾线,略作渲染,简练明快,自成一格。

叶浅予最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也代表他最高成就的作品,是他的舞蹈戏曲人物画。他的舞蹈戏曲人物画,笔墨顿挫自如,豪放爽朗,形象生动传神,风格独具,成就显著,代表作有《婆罗多舞》《献花舞》《于阗装》《夏河装》《梅兰芳》《程砚秋》等。画面人物洒脱、妩媚、奔放,画界咸谓“浅予舞画”,为其艺术高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打落了叶浅予的画笔,掐断了他的艺术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叶浅予重握画笔,把全部感情倾注到家乡的山水、人物中。他以两年之期三易其稿,画成《富春山居新图》长卷,此后又画《富春人物画谱》百本,老笔纷披,重现其20世纪30年代画漫画时的恣肆笔墨。他还尝试将国画与漫画融合,如《长安怀古》四题,就是以近于漫画的思维,借文物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评价。

叶浅予一生爱国爱民,磊落耿直,胸怀坦荡,以“知足常乐”为生活态度,以“自强不息”为艺术信念。曾自减画价,以方便大众收藏,生前将大量重要作品及珍藏的古今名画和藏书捐献给家乡桐庐县。1995年叶浅予逝世后,家属根据其遗愿将大量作品分别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及桐庐县。

叶浅予在20世纪的高等美术教育史和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几十年来,他培养了一大批技艺高超且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周思聪、卢沉、刘大为、李延声、贾又福等当代著名人物画家皆出其门下。在舞蹈戏曲人物这一题材上,他倾注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审美理想和达观的人生情怀,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内涵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