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世今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比较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合作新机制
- 姚勤华 胡晓鹏等
- 1041字
- 2019-07-08 11:19:2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参观东盟时提出的倡议。这个倡议充分体现了在推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的中国态度,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丝路精神的充分表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非洲,然后转入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总的说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是中国实现大一统后,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向外辐射、催生欧亚大陆不同地区进行远距离物质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近几年,中国中高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少有的亮点,面对经贸寒冬,中国并没有仅考虑自身利益而不顾及全球利益,而是积极协同其他国家共同破解新难题,由此提出了开放而多元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注意到,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受到沿线港口的影响深远,沿线港口的发展也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港口贸易的发展和贸易制度的产生。南海诸国派遣使节,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前来中国。从友好关系方面说,新时期中国与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建立了更为牢固的友好关系。
回顾历史,中国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除了国家层面的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之外,南海沿岸省区与周边国家民间层面更存在着流淌不息的海洋经济社会联系。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全球化的重要体现。
泉州的盛景表明,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的全球化,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跨国、跨地区的贸易推动了持续不断的古代全球化进程。
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代表的是以繁忙而和平的丝绸贸易为特征、跨地区的中外海上交通线,是古代中国与沿线国家,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反映出即便中国处于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也愿意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注重平等交往,与欧洲殖民主义利用其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来与各国交往的做法完全不同。
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选择与国际社会合作,通过丝绸之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这是大国责任的体现,也必将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而21世纪以来南亚及波斯湾航线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亚及波斯湾航线国家进口需求也进入上升周期;中国集中出口的产品结构与沿线国家集中进口的产品结构吻合,沿线国家集中出口的产品结构与中国集中进口的产品结构也吻合,这说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具有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