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红色使命:“没有种子,要发展是句空话”
天然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并列为四大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60%的天然橡胶用来制造轮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橡胶消费国,但受自然条件限制,仅海南、云南、广东局部地区可种植,长期供给量不足20%。历史上,国际专家认为北纬17度线以北是橡胶生长的“禁区”,也就是说我国广东、云南、广西等大部分区域种不了橡胶,但建国初期的世界格局要求我国必须种出自己的橡胶树。
专家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最北橡胶树可以种到哪。实际上,从1906年开始就有华侨陆陆续续地把橡胶树引入我国,专家们需要做的就是先寻找到“北到哪”还可以种橡胶,经过艰苦寻找,他们找到了北纬22度。时任华南垦殖局局长的叶剑英元帅当时也在场,他兴奋地说:“从这里开始,一直向南,都可以种橡胶!”
“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种子问题,没有种子,要发展是句空话。”这是叶剑英当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要想在尽量短的时间种植出大量的橡胶树,就需要大量的橡胶种子。橡胶种子长在树上,自然脱落后掉在地上才可采集,在多雨的南方,如采集不及时,就会霉变而不能发芽。无数垦殖军人日夜守候在橡胶林里,听着种子落地的啪啪声,一粒粒采起,从当时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一粒胶籽,一两黄金”,可见橡胶种子的珍贵。
当时,提出的植胶方针是:“先大陆后海南,先草原后森林,先平原后丘陵”。然而,第一批种植的胶苗,因遭受台风和寒潮袭击,损失严重。这使人们对橡胶树的生物学习性和热带北缘地区的环境特点有更深的了解,也认识到台风和寒害是发展橡胶的主要障碍。发展至今,抗台风和抗寒害还一直是我国橡胶育苗的主要选育指标。
广东南亚热作农业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