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王朝黄金铸造工艺的兴起
里海-黑海北岸缺乏锡矿,印欧人在原始故乡主要采用锻造工艺制作红铜或砷铜器。东迁萨彦-阿尔泰山之后,印欧人利用当地丰富的铜矿和锡矿创立了锡青铜铸造工艺,如中亚草原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Seima Turbino Culture,公元前2200—前1700)就采用锡青铜工艺。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内蒙古东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河南二里头文化等中国早期青铜文化,亦采用锡青铜铸造工艺。青海沈那齐家文化墓地和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中,相继发现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单钩铜矛,说明中国早期青铜文化肇源于中亚草原青铜文化。[113]
中国早期金银器制作亦受欧亚草原文化的影响,大都采用锻造工艺。1977年,北京平谷县刘家河村发现一座商代墓葬,此墓东南14米处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墓。此墓中人骨已朽,随葬品全为陶器,凡21件,其中折腹盆3件,折肩罐18件。刘家河商代墓葬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相当于商文化二里岗期,也即商代中期。这座商中期墓随葬了青铜礼器一组16件、铁刃铜钺、玉斧、玉璜和一些黄金饰件,计有金臂钏2件,喇叭形金耳环、金笄、金箔各1件。[114]值得注意的是,刘家河商墓出土黄金艺术品大都采用欧亚草原传统的锻造工艺,不过有一件金笄采用铸造工艺(图2-6左下),开创了中国黄金铸造工艺之历史先河。据北京大学冶金史专家陈建立博士调查,安阳殷墟遗址侯家庄M1004号墓随葬的一件金泡饰和一件作固定用的金构件是铸造的,年代在晚商时期(公元前1300—前1100),为我们研究中国黄金铸造工艺发展史提供了另一重要标本。[115]
2-6 黄金饰件,刘家河商代二里岗期墓葬出土
在商代遗存中,黄金铸造工艺品可谓凤毛鳞爪,直到西周晚期才在中国北方得以推广。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河南三门峡的虢国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相继发现铸造工艺制作的金腰带饰件。199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在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墓发掘出12件套黄金带饰,皆采用铸造工艺,并且装饰饕餮纹等典型的西周艺术纹样(图2-7)。[116]
1993年,山西曲沃曲村镇晋侯墓地III区8号墓发现15件套黄金带饰,计有:垂叶形饰1件,兽首形饰1件,弧面扁环5件,绞丝环6件,弧面扁框1件,绞丝框1件,均由铸造而成。其中,垂叶形饰为三角形,正面凸起,中央为半浮雕的兽首,四周为突出的三角几何纹,背面有横梁三道。兽首形饰高、宽均为1.5厘米,五官清晰而精致,背面有横梁一道。垂叶形饰高6.9厘米、宽4.1厘米、弧面扁环直径5.4厘米。据晋侯钟铭文,8号墓的主人就是《史记》记载的晋献侯,约公元前822年—前812年在位。[117]
2-7 西周晚期墓黄金带饰,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自2005年开始发掘,历时6年,从中发掘出土青铜器、乐器、玉器、金器等多达上万件。尤其是“芮公”“芮太子”带铭青铜器的发现,说明这里是春秋早期芮国最高等级贵族墓地。芮国墓地M27号墓出土金器,皆铸造成形,包括金腰带饰件、蟠螭纹金剑鞘、金韘(或称“金扳指”)等(图2-8)。[118]
2-8 蟠螭纹金剑鞘及其饕餮纹黄金饰件,陕西韩城梁代村芮国墓地出土
山西晋侯墓地、河南虢国墓地、陕西芮国墓地出土金器,不仅制作方法采用中原特有的铸造工艺,而且摆脱了欧亚草原动物纹艺术的桎梏,采用饕餮纹、蟠螭纹等典型的西周艺术纹样。总之,从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400)开始,中国特有的黄金铸造工艺异军突起,至西周晚期(约公元前9世纪)成为中国金银器制作的重要工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