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前言

20世纪50年代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发现的永乐宫道教壁画,曾在文艺和学术界引起极大震动。特别是三清殿的巨幅壁画《朝元图》,精妙生动,气势恢弘,被视为中国壁画艺术之高峰,长期以来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艺术界几乎人人皆知。但鲜为人知的是,现存于世的还有一套晋南元代大型道教壁画,可称为《神仙赴会图》,共两幅(图1a,图2a),其艺术水平之高超、图像内容之丰富、学术价值之重大、保存状况之完好,绝不比三清殿《朝元图》逊色。它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与三清殿壁画一起可称为道教美术的双璧。

更为难得的是,《神仙赴会图》与三清殿壁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两幅壁画在画风上同属一个传统,在图像(iconography)上同归一个师承,在宗教上同出一种信仰,在地域上均绘制于晋南,在时间上都产生于元代。两者不可缺一;缺一,另一个就是孤例,而它们在一起就能代表师承、流派、传统。

同样有价值的是它们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不同之处,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都是元代作品,但绘制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两者间的某些差异。它们承先启后,一脉相传,构成了绘画史和宗教史上一段较为连贯的历史画面。

关于两者年代的先后顺序,从整体看,《神仙赴会图》不是三清殿壁画的余波末流,而是开其先河。三清殿壁画有年代题记,说明完成于泰定二年(1325)左右;《神仙赴会图》没有题记,但根据风格、图像、历史、社会、宗教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看,最有可能是13世纪晚期的作品。和现存的其他道教作品对比,特别与四川的宋代道教石窟及山西龙山的蒙古时期道教全真派石窟比,它的图像和风格更接近于宋代传统。它上承唐宋,下接蒙元,是了解永乐宫壁画以及其他道教作品的关键环节。缺此,宋元之间道教神仙体系、道教美术以及道教发展的许多问题便很难解决。由于宋元间道教在宫廷政治、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主导作用,《神仙赴会图》也是了解宋元社会的宝贵资料。

《神仙赴会图》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被秘密地从山西平阳一带盗卖出国,壁画的确切出处奸商秘而不宣,至今仍是一个悬案。壁画被分割成小块,先运到日本,再运到美国纽约市,准备整幅销售不易时化整为零,分割成十几幅单条脱手,壁画面临玉碎珠散的危险。不幸中的大幸是,1937年加拿大多伦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The Royal Ontario Museum)将两幅壁画整体购入,壁画历经千险之后,终于安全运抵多伦多。

壁画自入藏安大略博物馆已有60余年。由于远隔重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国内很少有人知道其存在。国内出版物中迄今为止尚未看到图像清晰并且画面完整无缺的黑白或彩色图片。196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秦岭云编《中国壁画艺术》刊登了三张照片,但仅仅是壁画局部画面的小部分。1997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殿堂壁画全集》之中的《元代道观》分卷刊登了两幅壁画的全图,可惜图片太小(各高5.5厘米,长17.5厘米),首尾都不完整。这些图片由于不是采用原版照片,而是翻拍书刊中的黑白图片,画面模糊一团,既看不清整体构图,更看不到笔墨、色彩、服饰等细节,从中很难窥测原作的精美壮丽与非凡气势。根据这类图片了解此画,很容易把这皇皇巨制误认为平庸之作。可能部分由于这类原因,加上远隔重洋等其他不利因素,这个和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一样重要的巨作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对永乐宫壁画的研究除了已经发表的许多论文外,画册和专著目前已有十几种;[1]但《神仙赴会图》国内不但尚未刊登清晰的图片,目前亦无专文专著发表。因此,对这一流失海外、遇大劫而不灭的中华文化瑰宝有必要做一初步的介绍。

本书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这一套元代早期晋南道教壁画。书中选用大量彩色和黑白原版照片,并且首次采用多幅局部、细节照片,力求把壁画全面、系统、清楚、细致地展现出来,给研究者提供一份有用的资料,使无暇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市探访此画的读者能正确地了解此画的全貌和细节,如整体布局、空间结构、笔墨、线条、敷色、人物造型、服饰、器物、云气等。

本书文字部分主要由六章组成,对壁画做了初步描述、分析、讨论和解释。第一章“壁画的来历与现状”对壁画的背景、转卖、修复保护、安装和安装后展出的现状做进一步说明。第二章“壁画的研究”介绍国外发表的论文专著、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壁画新探”讨论与壁画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对壁画的内容做了新的解释。第四章“六御体系的形成”和第五章“四圣”围绕壁画中最重要的十位神讨论道教神仙体系和这个体系在宋元期间演变的历史过程。第六章“壁画的风格和年代”分析壁画的技术风格特色,并在风格和内容的基础上推测壁画的绘制年代。文字部分的最后是简短的总结。

在方法和观点上,本书试图从宋元社会历史的角度分析道教神仙体系的结构和发展,探讨当时的宫廷政治、社会历史环境等在道教神系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元代晋南道教壁画的角度不但在道教系统之内,而且还在此系统之外。这与流行的方法不同。目前对道教神系的研究一般是从道教本身各种角度展开,如道教世界观、思想、教义、组织、人物、经典等。这种研究固然十分重要,但也容易把道教神系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研究道教的万神殿,把其视为一种超社会的现象,人间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与神没有直接关系。以宋代至今为例,尽管沧海桑田,可歌可泣,但神仙谱却基本没有变化:“道教的神仙谱系学者们认为在两宋才有一个较为定型的体系,后世大致沿习流传至今。”[2]本书持不同观点,指出了宋元道教神系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重大变化。

笔者隔别神州已十五个春秋,对国内的学术状况了解甚少,学识疏浅,介绍《神仙赴会图》力不从心。鉴于壁画的重要艺术和学术价值,不揣冒昧,斗胆抛砖引玉,拙稿中疵谬疏漏处一定很多,企望方家指正。

作者

1999年11月5日于美国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