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即便是最大程度的稳定,也包含了投资带来的不稳定。这种投资行为会带来收益,同时也极具风险。

——明斯基,1975,p.125Hyman P. Minsky, John Maynard Keyn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5).

任何想让经济活动有规律可循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明斯基,1975,p.168Minsky, John Maynard Keynes.

明斯基的著作为何重要?缘于他对全球金融危机(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简称GFC)的预见性。当危机来临时,很多熟悉他著作的学者(甚至一些对其不太了解的学者)称之为“明斯基危机”。单从这点就激发了我们对其著作的兴趣。

英国女王曾质问经济顾问们,为何没有对此次危机发出预警。很显然,答案非常复杂。问题首先得从战后宏观经济理论发展史说起——从“凯恩斯时代”到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再到以罗伯特·卢卡斯的激进学说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直至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在危机时采取的新货币共识。宏观经济的发展同金融密不可分,例如“有效市场假说”和对金融机构监管实施“不干预”政策。

宏观经济学家错误判断金融危机的降临,原因与现实无关。他们设计的宏观经济模型建立在这样一个理性预期上,即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抉择,即便出错,也是随机的。模型中没有泡沫、没有投机、没有破产和危机,每个人都能按时还贷,这和现实完全不符。

相比之下,乌比冈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似乎无法控制,难怪经济学界无人看到危机降临。

正因为出发点完全不同,指望女王的经济顾问或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发现危机,就如同请坚持“地球是平的”的专家来主持航空航天工作,并精确计算航天飞机返回的坐标。由于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并不支持这一理论,因此没能为总统及时提供建议。

本书简要介绍了明斯基对经济理论和宏观政策的另一种研究思路,揭示了其核心内容。2000年前后才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及可能发生危机,而早在1957年,明斯基就已通过其金融不稳定性著作阐发了对危机的预见理论,早了近半个世纪。接下来的40年,他不断修订和深化这一理论。除了早早地预见了危机,他也深入挖掘危机背后的原因。因此,明斯基理论不仅指引我们走出危机,也能够预防以后会遇到的危机。

明斯基的观点可以用这样一句名言总结——“稳定即不稳定”。乍看矛盾的说法实际上包含深意:经济一片繁荣的时候,其实已经埋下了危机的隐患。稳定性会改变行为、政策制定和商业发展机遇,最终带来不稳定性。

192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宣布股票市场已经实现了“永恒的稳定”,从而彻底排除了市场崩溃的可能。20世纪60年代末,保罗·萨缪尔森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坚持认为政策制定者应当对经济实施微调,以防通胀或经济衰退的发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艾伦·格林斯潘认为在纳斯达克指数股票泡沫中出现的“新经济”为高增长、低通胀创造了条件。2004年,伯南克认为应开展“重大调整”,放缓经济衰退速度,削弱金融波动。

每一次,总有大量证据显示经济和金融市场是稳定的,这种美好的情形会一直持续,看上去经济学家们终于对了一回。但每一次这个幻想都被证实是错误的,“稳定即不稳定”才是真理,明斯基又一次胜出。

明斯基留下的,远不止这些内涵丰富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