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页码的编排与折页

在编排书刊页码时,首先要弄清楚书刊的装订方式。平订、骑马订、精装锁线订、胶订、缝纫机线缝等各种不同装订方式,其在编排书刊页码时是绝对不同的,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装订方式来编排书刊页码。页码编排与装订方式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与折页和配页工序有直接关系,如果未处理好,就会造成印刷好的印张无法装订成册的严重后果。

3.2.1 页码编排与折页的关系

印刷完成后,首先要进行折页,折页是将印刷好的大幅面印张,按照其上所标页码的顺序和规定的幅面大小,用机器或手工折叠成书帖的工作过程,是成帖的主要方法。书帖的折叠方式决定了印版的组合和印版排列的方式。印版的排列方式不同,折页方式也随之变化。印版版面的排列要根据折页加工方法的需要而定。例如,采用某种机型的折页机折页时,印版排列方式就得按照该折页机结构的运转规律去排列,若改为手工折页,就不方便,所以印版版面的安排(拼版)必须适应折页方法。

在折页版面设计中,要注意拼版排列个数和折页成品的大小,通常折页成品高度在小于70mm以下的小折页中,一般在生产时安排成双联或是三联的方式生产,此类产品尽量不要做成自翻版印刷,而应使用套版印刷,这样可以使后序裁切和折页根据现有设备做最适合的联数生产。多联生产可以成倍提高生产效率,折页数少的小折页,可以在折页输出的位置安装双联分切刀。

3.2.2 折页的方法

折页的方法有:平行折、垂直交叉折、混合折三种,其中又分为正折页(逆时针方向折页)和反折页(顺时针方向折页),单联折、双联折等。

(1)平行折页

折后书帖的前后折缝相平行,多用于折叠长条形的印刷品,如广告、说明书、地图、横开书本等。折横开书本常见的为8页折。平行折又分为包芯折、翻身折、对对折三种,如图3-1所示。

图3-1 平行折折页示意图

包芯折也叫连续折,是一种按页码顺序和要求,将第一折折好的纸边夹在中间,再折第二折、第三折,成为一书帖的方法,因为第一折的纸边夹在中间,故称包芯折。这种折法常用于6页或者10页书帖的折叠。

翻身折也叫扇形折或经折,即每折一折后,就将印张翻面,之后再折下一折,依次这样来回折叠,直至所需书帖的幅面。因折完后书帖各折折缝均平行且整齐外露,故可立即成册或上封面后成册。

双对折是一种按照页码顺序对折后,再按同一个方向继续对折的方法。这种折法的折数与页数关系和垂直交叉折相同,有一定规律并可连续折成三折的书帖。

(2)垂直交叉折页

垂直交叉折也称转折(图3-2),即所折书帖的前后折缝之间是相互垂直的,操作时每折一折,印张就必须顺时针转过一个直角,之后对齐页码和折边再折叠,直至折出所需折数或幅面的书帖。

图3-2 折页示意图

(3)混合折页

混合折是一种在同一书帖内既有平行折又有垂直交叉折、既有转折又有滚折的折页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6页、9页、双联折等书帖的加工(图3-2)。

3.2.3 折数、页数、版面数与印张数的关系

随着折页折叠次数的增加,书帖的厚度也随之增加,即页数和版面数随之增加,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表3-1。

表3-1 折数、页数和版面的关系

从表3-1中总结出几者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L=I×2F

A=2L=I×2F+l

式中 L——页面数;

F——折数;

A——版面数;

I——印张数。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一个印张折一折形成2页4个页码,第二折形成4页8个页码,第三折形成8页16个页码,以此规律递推。版面数与折数关系对应的示意图如图3-3所示。

图3-3 版面数(页码数)与折数

3.2.4 折页次数与纸张定量的选用

纸张对折页次数有一定要求,纸张定量越小,折页次数可以越多,一般国产折页机只能折50~180g/m2的纸张,而德国MBO折页机可在30~250g/m2的纸张范围内折页,30~80g/m2的纸张一般来说可以折4次以上。

纸张定量在70~157g/m2的纸张比较适合书刊、商务类手册,最多进行3次折页,如垂直三折页16P必须要在书帖中划孔排出空气,否则容易产生八字皱。

在打孔刀的使用上要考虑不同纸张使用不同齿距、齿宽的刀具。定量在100g/m2以上的纸张一般用8~12齿、齿距2.5~3mm的刀具,100g/m2以下的纸张一般用12~18齿、齿距在1.5~2.5mm的打孔刀划开书头位置,书背在进行无线胶订时才可以打孔,一般要根据无线胶订机排书机的下帖原理使用不同的刀具,如马天尼胶订机吸背下帖的排书机一般只要书帖不散页,就可以用普通8~12齿、齿距2.5~3mm的刀具生产。但排书机是吸书脚下帖的方式就要求书背打孔刀的齿距在5~6mm,否则容易造成书帖撕页、烂页的情况发生。定量在200~250g/m2的纸张进行折页,一般只能做4页折页,且容易出现折页痕暴线的现象。要解决暴线问题,可以在折页机上增加一个辅助压痕装置,即在折页前进行压痕然后折页,这些都是联机生产的。辅助压痕的效果可以和模切机压痕的质量媲美,而且可以解决模切机多张一起产生的上下印张压痕深度不一和压痕处可能出现的掉色现象,在效率上相比手动平压平模切机,能提高近10倍的生产速度,而且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折页机的使用价值,能够给客户带来增值。

3.2.5 折页与纸张丝缕方向关系

在设计折页产品时还要注意印刷用纸的丝缕方向,70g/m2以下的纸张第一折痕的方向应与纸张丝缕方向垂直,这样有利于纸张顺利进入折页栅栏,但70g/m2以上纸张第一折痕应该和丝缕方向平行,这样可以减少折页纸张的暴线问题。如果还有暴线问题,可以考虑增加联机压痕装置。当有产品设计由于纸张幅面限制必须采用纸张的J三开裁切时,注意在裁切白料时把纸张分开摆放,否则可能造成印刷时纸张伸缩方向不一致,折页纸张丝缕方向不同而产生折页产品长短不一的折页误差现象。

书刊设计用纸的丝缕方向必须与书背平行,这是最基本的法则,绝不能忽视。有时也有一些广告性的印件选用相反的纤维方向,但这种情形非常少,需要很小心地设计。一般说来,丝缕方向必须与装订线相平行。否则会出现书本很难翻开的现象。

3.2.6 折页各个版面的尺寸设置(爬移量的设置)

折线位置和颜色分界线不重合,折页产品在设计拼版时要考虑多次折页后内页和外页尺寸的变化,书帖外页的尺寸必须大于内页的版面尺寸,这是设计人员常忘记考虑的,常设计为所有版面都是一样大小,这会造成骑马订书帖产品在进行后道加工时裁切掉出血位,甚至有的内页裁切掉了图文,而外页还没有切到正常的出血位。当帖折页后,在内部页面的图像区域一般会轻微超出外部页面的图像区域,这个现象叫做爬出,这个内外页尺寸需要变化的量称之为爬移量或裁切补偿量。具体补偿量的大小与纸张定量和书帖装订厚度有很大关系。

64P以下骑马订本册纸张定量大,折页次数和书帖多的产品爬移量一般在1~3mm,100P以上的骑马订本册爬移量大小基本和本册厚度相当。包芯折页的内页都要在设计时比外页尺寸缩小1~1.5mm,纸张定量大的包芯折页尺寸缩小量在1.5~2mm,多次包芯折的每一个外页都要比内页大1.5mm左右才能保证折页时内页不会卷角。包芯折绝对不能像设计风琴折那样平分版面,这样会造成折页线的位置和设计的颜色分界线完全不重合的现象,影响整个产品的外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