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在中国

在中国,关于绿松石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以女娲补天的传说最为神奇。在湖北竹山县绿松石的主要产地之一的宝丰镇,有一座女娲山,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淮南子·览冥训》中最早记载道:“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而《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娲,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炼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淮南子》中的“五色石”就是绿松石,绿松石因所含的矿物成分不同,可以分为白、绿、碧、黑、黄五色。郧阳竹山位于我国的湖北,是我国绿松石的主要产地。

二里头时期 铜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

尺寸:高155毫米

此类绿松石镶嵌牌饰十分罕见,于2015年6月3日在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最终成交价为人民币6760440元。此件很可能是迄今拍卖市场上所见的唯一的一例。

在现实中,绿松石早在公元前8000年就已经有人开采和加工了,比外国早了整整2500年。河南新郑裴李岗村遗址中,挖掘出两枚绿松石珠。这两枚绿松石珠,比河南仰韶文化遗址挖掘出的鱼形绿松石制品还要早。在河南新郑博物馆,裴李岗文化是一个时代的骄傲,单独摆放了一个展厅。那颗精致的绿松石饰品,经过了将近8000年的岁月长河,依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古代的宫廷中,绿松石被称为“天国宝石”,在珠宝界是尊贵的象征,各朝各代的统治者都对绿松石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唐代将绿松石作为向皇宫进贡的礼物,足见它的尊贵。文成公主进藏时,唐太宗送了许多珍奇异宝,其中就有大量的绿松石饰物。这些绿松石饰物多被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觉康佛像。在清代,朝廷的规矩多是以顶珠定品级,只有慈禧太后和皇帝的帽顶上才能镶嵌绿松石,足见它的非凡地位。

战国 绿松石乌龟挂件

尺寸:高15毫米,长31毫米,宽2毫米乌龟造型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材质好,包浆圆润,为古人体现长生思想的象征之物,十分精美。

关于文成公主进西藏,还有一则与绿松石有关的故事。相传,吐蕃赞普(国王)松赞干布为了迎娶大唐汉族妻,曾组织兵马在今四川松潘县一带大动干戈。唐太宗为了化干戈为玉帛,答应松赞干布从宫中选娶一位宫女为妻。松赞干布为了娶到一位才貌双全的妻子做贤内助,特意给候选的宫女们出了一道难题。他拿出一颗中间有着九曲十八弯小孔的绿松石,说:谁能把绿松石串成项链,我就娶谁。宫女们面面相觑,一筹莫展。正在宫女们不知所措时,美丽聪颖的文成公主站了出来,她在蚂蚁的帮助下破解了这道难题。她取下一根自己纤细的秀发,紧紧捆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艰难地拖着秀发穿过弯曲的小孔,终于把绿松石串成了项链。为了文成公主,可爱的蚂蚁却被勒细了腰,从此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故事虽然无可考证,但是文成公主对藏汉两族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就如绿松石,经过时间的积累,越发光彩夺目。

清 绿松石手串

绿松石佛珠108颗

15世纪 铜鎏金镶嵌绿松石菩萨立像(局部)

菩萨宝冠錾刻花饰,并镶嵌蓝色绿松石装点,显得更加华丽。

在西藏,绿松石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藏民认为绿松石是神的化身,具有不可抗拒的神力,在带有佛家神圣的108颗珠子的念珠串上,绿松石是一种主要的珠子或垫圈。西藏的每一个藏民几乎都拥有一颗美丽无比的绿松石。妇女会将绿松石串珠与其他贵重物品如珊瑚、琥珀、珍珠和硬玉等一起制成项链,也会把头发梳成108瓣,瓣上用绿松石装饰。对于藏南的已婚妇女来说,秀发上的绿松石珠串是必不可少的,它表达了对丈夫健康长寿的祝愿,如果头发上不戴任何绿松石,就会被认为是对丈夫的不敬。而相比妇女的精心讲究,男人就比较随意了,通常用几颗绿松石珠子与珊瑚串在一起围在脖子上,或在耳垂上用线系上一颗绿松石珠,预示着吉祥、永恒和成功。

绿松石笑佛挂件

图片由大方无隅绿松石提供

绿松石观音挂件

图片由大方无隅绿松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