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魏齐逃至邯郸,藏于赵胜家后,魏王大饰车马,将黄金百镒,采帛千端,及范雎家眷送至咸阳。又告知曰:“魏齐闻风先遁,今在平原君府中,不关魏国之事。”范雎乃入宫奏闻秦王。
秦王闻之,曰:“自阏与之战后,秦赵再无交战,寡人亦未向赵问罪。今又擅纳相邦之仇人。相邦之仇,即寡人之仇。寡人决意伐赵,一则报阏与之恨,二者索取魏齐。”
范雎闻之,伏拜叩谢。
次年,即公元前二六五年,秦王乃命王龁为将,率秦军二十万伐赵,连拔三城。赵王及赵威后闻秦兵深入,甚惧。赵威后使廉颇率军御敌,与秦军相持不决。时值蔺相如病笃告老,虞卿代其相位。虞卿言于赵威后曰:“事急矣!臣请入齐,求救于齐。”赵威后许之。
虞卿乃入齐,向齐王求救。齐王答复曰:“必以长安君为质,齐方出兵救赵。”虞卿无奈,只得回赵将齐王条件告与赵威后。原来长安君乃赵王之母弟,赵威后之子。赵威后闻之,不答应齐王之请。而齐军未见长安君,便不发兵。虞卿、赵胜、赵奢等大臣强谏无果。后赵威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有一赵臣触龙,时任左师之职,求见赵威后。赵威后坐于榻上,满面怒气而待其入。触龙却徐步而坐,并致歉曰:“老臣腿脚不便,未见太后久矣,常以此自我宽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
赵威后对曰:“老妇只能坐车而行。”
触龙又问:“食量变少乎?”
赵威后回曰:“喝粥耳。”此时,赵威后脸上不和之色稍解。
触龙便说道:“老臣贱儿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侍卫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求!”
赵威后说道:“诺。年几何矣?”
触龙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我及未入土而托之。”
赵威后说道:“丈夫亦爱少子乎?”
触龙回道:“甚于太后。”
赵威后笑曰:“本宫益甚。”
触龙对曰:“老臣窃以为太后之爱燕后胜于长安君。”
赵威后则曰:“君错矣!老妇对燕后之爱不如长安君之爱。”
触龙又言:“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太后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为之计长久,为其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赵威后点头回道:“然也。”
触龙再言:“今三世以前,至于赵王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赵威后回曰:“无有。”
触龙继续说道:“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君王之子封侯者皆不贤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太后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太后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哉?”
赵威后恍然大悟,对曰:“善,由你去安排长安君。”
触龙于是为长安君备车百乘质于齐。田单乃率齐军十万,前来救赵。
王龁闻知齐军来救赵,遂遣传令兵回咸阳传报此事。国尉府内,白起与王言正在闲谈,传令兵入内报曰:“田单率十万齐军前来救赵,请武安君定夺秦军是退是进。”
白起回曰:“此事事关重大,须报与大王。你长途奔波,先退下歇息。待大王决定之后,再传令于你。”
传令兵说道:“善!”言毕,乃退出。
白起谓王言曰:“赵多良将,又有平原君之贤,未易攻也。况齐救将至,不如全师而归。”
王言回曰:“以大王如此宠爱范雎,不得魏齐,怎愿撤兵?”
白起说道:“齐、赵合兵,胜负难料也。若继续进兵,秦军恐陷困境。”
王言说道:“听闻魏齐藏于平原君家中,若能诓得平原君入秦,而后软禁之。以平原君交换魏齐,赵王必答应也。”
白起问道:“如何诓之?”
王言回道:“先与赵和,秦军撤兵。后秦王假意赏识平原君,愿与平原君为友。”
白起又问:“若未能骗得,又当如何?”
王言回曰:“秦王之邀乃幸事也,若平原君不来,便是与秦为敌。赵王初立,不敢惹事也。”
白起说道:“善!”乃入宫觐见秦王。
拜谒已毕,白起将齐出兵救赵之事,及王言所出之计述与秦王。秦王从之。一旁的范雎则说道:“此计虽好,然如此退兵,恐赵人生疑。”
秦王问曰:“那范叔有何妙计?”
范雎回曰:“先遣使入赵,索要魏齐。若能得之,则事成也。若不能得之,再以误会之辞修书以和。”
秦王大喜,回曰:“善!”
乃遣使入赵谓赵胜曰:“秦之伐赵,为取魏齐耳!若能献出魏齐,即当退兵。”平原君对曰:“魏齐不在臣家,大王勿误听人言也。”使者三往,赵胜终未承认。
秦王乃修书与赵王,书曰:“寡人与君,兄弟也。寡人误闻道路之言,魏齐在平原君所,是以兴兵索之。不然,岂敢轻涉赵境?所取三城,谨还归于赵。寡人愿复前好,往来无间。”
赵王亦遣使答书,谢其退兵还城之意。田单闻秦军已退,亦班师回朝。秦军则回至函谷关。随后秦王复遣人致信予赵胜。赵胜拆信看之,信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赵胜将信呈与赵王。赵王阅毕,召集群臣计议。
虞卿进言曰:“秦,虎狼之国也。昔孟尝君入秦,几乎不返。况彼方疑魏齐在赵,平原君不可往!”
廉颇则曰:“昔蔺相如怀和氏壁只身入秦,尚能完璧归赵,秦不欺赵。若不往,反起其疑。”
赵王亦曰:“寡人亦以此为秦王美意,不可违也。”
赵胜遂同秦使西入咸阳。秦王见之,心花怒放,日日设宴相待,并亲身相陪。如此几日,秦王举杯对赵胜说道:“寡人有请于君,君若答应,请饮此酌。”
赵胜回曰:“大王命胜,何敢不从!”乃举杯一饮而尽。
秦王又曰:“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太公仲父也!范君之仇魏齐,托在君家,君可使人归取其头,以毕范君之恨,即寡人受君之赐!”
赵胜答曰:“臣闻之:‘贵而为友者,为贱时也;富而为友者,为贫时也。’夫魏齐者,臣之友也。即使真在臣所,臣亦不忍出之,况不在乎?”
秦王变色曰:“君必不出魏齐,寡人不放君出关!”
赵胜淡定自若,对曰:“关之出与不出,事在大王。且王以饮相召,而以威劫之,天下知对错之所在矣。”
秦王见赵胜不肯负魏齐,甚怒,言道:“那请平原君于秦多留些日子。”言毕,起身而出。
随后秦王使人送信与赵王,信曰:“王之叔平原君在秦,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赵,亲讨魏齐,又不出平原君于关。惟王谅之!”
赵王阅毕,甚慌,谓群臣曰:“寡人岂为他国之亡臣,易吾国之镇公子?”乃发兵围平原君家,索取魏齐。
魏齐见状,甚急。幸得赵胜有一门客,与魏齐有交,连夜带其从平原君府之密道出逃。魏齐往投虞卿。虞卿曰:“赵王畏秦,甚于豺虎,此不可以言语争也。不如仍走大梁,信陵君招贤纳士,天下亡命者皆归之,又且平原君之厚交,必然相庇。虽然,君罪人不可独行,我当与君同往!”魏齐遂解其相印,为书以谢赵王,与魏齐共更服为平民,逃出赵国。
既至大梁,虞卿乃藏魏齐于郊外,慰之曰:“信陵君慷慨丈夫,我往投之,必立刻相迎,不令君久待也。”魏齐则作辑而谢。
虞卿徒步至信陵君之门,恭请门卫通报。门卫入报,魏无忌方解发就沐,闻之,大惊曰:“此赵之相国,安得无故至此?”门卫遂以魏无忌方沐拖延,暂请虞卿入座,以打听来魏之意。虞卿情急,只得将魏齐得罪于秦始末,及自家捐弃相印,相随投奔之意,大略告诉一番。门卫复入言之。魏无忌心中畏秦,不欲纳魏齐,又念虞卿千里相投,不好直拒,事在两难,犹豫不决。
虞卿闻知魏无忌有难色,不即出见,大怒而去。
魏无忌遂召众门客,问曰:“虞卿之为人何如?”
侯嬴在一旁答曰:“人固难被人了解,了解别人亦未易也。夫虞卿穿草鞋批斗笠,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之时,天下人争着了解他。夫魏齐穷困而投虞卿,虞卿轻视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被了解,了解别人亦未易也!”
信陵君大惭,急挽发加冠,使马夫驾车疾驱郊外追之。
而魏齐于郊外悬悬而望,待之良久,不见消息,心想:虞卿言信陵君慨慷仗义,一闻必立刻相迎。今久而不至,事不成矣!须臾,虞卿含泪而至,谓其曰:“信陵君非丈夫也,乃畏秦而却我。吾当与君问道入楚。”魏齐则曰:“吾以一时不察,得罪于范叔,一累平原君,再累先生,又欲先生间关跋涉,乞求残喘于不可知之楚,我苟生为何?”即引佩剑自刎。虞卿急前夺之,喉已断矣。
虞卿正在悲伤,魏无忌车骑随到。虞卿望见,遂趋避他处,不与相见。魏无忌见魏齐尸首,抚而哭之曰:“无忌之过也!”
赵王不得魏齐,又走了相国虞卿,知两人相随而去,非韩即魏,遣飞骑四出追捕。使者至魏郊,方知魏齐自刎。即奏知魏王,欲请其头,以赎平原君归国。魏无忌方命殡殓魏齐尸首,意犹不忍。使者谓其曰:“平原君与君一体也。平原之爱魏齐,与君又一心也。魏齐若在,臣何敢言?今惜已死,无知之骨,而使平原君长为秦虏,君其安乎?”魏无忌迫不得已,乃用匣盛魏齐之头颅,交封赵使,而葬其尸于郊外。
赵王既得魏齐之首,乃遣人星夜送至咸阳。秦王得之,将其赐给范雎。范雎命漆其头为溺器,曰:“汝使宾客醉而溺我,今令汝九泉之下,常含我溺也。”
范雎之仇已报,秦王便以礼送赵胜归赵。赵王任赵胜为相国,以代虞卿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