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齐王无道,天下伐之

  • 鬼谷凤鸣
  • 舞檐
  • 3573字
  • 2019-06-22 22:17:22

齐灭宋同年,秦王派司马错击魏之河内。魏王献安邑以和,秦将城内百姓赶回魏国。又败韩军于夏山,以惩其合纵之举。

次年,齐王恃灭宋之威,愈发骄纵。在苏秦怂恿下,乃南侵楚,西攻三晋,欲并东西二周,自立为天子。

齐有一臣,名曰狐援。狐援劝齐王曰:“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充人之游。”

齐王不听。狐援愤而离宫,而哭国三日,吟歌曰:“先出也,衣絺纻;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

齐王问司寇说:“哭国之法若何?”

司寇回道:“斩。”

齐王说道:“行法。”

于是,司寇斧质于东闾,本不欲杀狐援,而欲其逃之。狐援听闻此事,却跑去见司寇。

司寇谓狐援曰:“哭国之法斩,先生之老欤?昏欤?”

狐援回道:“何为昏哉?”狐援又歌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夫二子者乎!”

司寇无奈,含泪将狐援斩之。

齐室子孙陈举于朝堂直言:“狐援乃诤臣,大王怎可杀之。狐援哀社稷与民人,故出此言。出此言非平论也,将以救国也,故而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齐王不满陈举之言,将其杀于檀街刑场,从此宗族离心。

又有一大臣为政廉明,受众臣敬重,却无故被杀。于是,众臣不再亲齐王。

如此齐王,已是离心离德,众叛亲离,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王言离齐后,并未直接入秦,而是转而回燕。因王言使计救苏秦有功,得以受燕王接见。

燕王谓王言曰:“先生之计甚妙,轻而易举便解救了苏秦。如此之才,何不事燕?寡人定厚待先生。”

王言辞谢道:“大王好意,王羽心领。然今天下之势,灭齐势在必行,吾不事燕,却可助燕灭齐。”

燕王忙问道:“如何灭齐?”

王言说道:“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秦。吾窃闻苏秦曾劝大王,遣使入秦,与秦厚交,大王遵否?”

燕王回道:“暂未行动。寡人正犹豫选谁为使。”

王言说道:“我可为大王代劳使秦。”

燕王说道:“先生有把握说服秦王?”

王言回道:“昔日我曾事于秦,只需大王给我燕与秦同盟之国书,我将其交予秦王,则事可成。”

燕王大悦,说道:“那有劳先生了。”

王言又言:“欲灭齐,该与天下共图之。盟秦乃其中一步耳。若与秦盟,则韩、魏、楚必随之,故大王只须遣使使之,后稍微劝之,其必从之。而难处在于盟赵。”

燕王问道:“有何难?”

王言回道:“赵相奉阳君素主张联齐伐秦。而若不盟赵,它日攻齐时,恐赵助齐,灭齐之计遂破。大王须遣信任之臣入赵劝说。”

燕王思虑片刻,说道:“燕有一上将,名曰乐毅,此人有勇有谋,可当此大任。”

王言说道:“大王可否召此人前来。”

燕王回道:“善。”于是命人召乐毅前来。

须臾,乐毅进殿觐见燕王。礼毕,燕王谓其曰:“寡人欲遣将军入赵,与赵同盟伐齐。”

乐毅回道:“谨受命。”

王言在一旁说道:“奉阳君素来主张联齐抗秦,将军此行可否使赵王改而攻齐?”

乐毅回道:“齐王暴虐无道,四处征战,伐齐乃人心所向,且赵岂容齐强。吾自当以天下大势所趋说之。”

王言又言:“将军窃可告与赵王,揭奉阳君瞒其向齐索要蒙邑之事。如此,则事半功倍。而后使赵遣使入秦以示诚意。”

乐毅回道:“妙。吾定当不辱使命。”

于是,王言与乐毅离宫。宫外,王言谓乐毅曰:“入赵之后,先往平原君赵胜处,将奉阳君之过告之,并劝其请求赵王罢相。而后劝说赵王时,平原君必为你说话,则盟赵之事水到渠成也。”

乐毅回道:“善。”

数日后,乐毅出使赵国,来到邯郸,见赵胜,谓其曰:“赵危矣,君可知?”

赵胜回道:“赵东为齐,西为秦,危久矣。”

乐毅回道:“不然。以往齐秦互强,二国虽偶尔攻赵,却不敢深入赵地,为何?皆因忧对方趁虚而入。可如今不同,齐灭宋后,齐王愈发骄纵,势有独霸之势。近又接连伐楚及三晋,欲灭二周,其心昭昭。如此滋长,秦可抗之乎?故赵危矣。”

赵胜问道:“那该当如何?”

乐毅回道:“该联合诸国灭齐。”

赵胜说道:“将军此行为合纵伐齐而来?”

乐毅回道:“然也。”

赵胜又言:“然奉阳君素来亲齐恶秦,欲让他伐齐,谈何容易。”

乐毅说道:“恕我直言,奉阳君专权久矣,天下知奉阳君,而不知赵王。君乃赵之宗亲,怎可忍之?”

赵胜愤愤不平道:“吾不忍其举久矣,然朝中大臣,多与其亲,根深蒂固,除之甚难。”

乐毅说道:“我可使君取而代之,君是否听吾之言。”

赵胜回曰:“如能罢奉阳君,吾敬谨如命。”

于是,乐毅和赵胜入宫觐见赵王。

乐毅开门见山,诉与赵王:“我王欲联合诸侯,共同抗齐。”

赵王说道:“长久以来,赵以抗秦为主,寡人恐难遂燕王之意。”

乐毅又言:“赵之所以主张抗秦,皆由奉阳君所使。昔日赵武灵王在位时,多为与秦连横。大王怎可因一人之意,而抗天下。”

赵王说道:“奉阳君乃赵相,当然听之。”

乐毅大笑而不语。赵王问道:“将军为何发笑?”

乐毅回道:“我笑大王之言轻于奉阳君。大王在位十四载,却不能定国策,何其哀哉。”

赵王恍然大悟,说道:“将军所言极是,寡人愿听将军教诲。”

乐毅继续说道:“奉阳君其罪有三。其一,大王在位多年,而奉阳君未还权于王,此为专权乱政;其二,今天下大势,皆为抗齐,而奉阳君反其道而行之,此为逆天而行;其三,与齐王交易,欲私吞蒙邑,此为公器私用。”

赵胜在一旁补充道:“有此三罪,怎可为相。请大王为赵三思,早作决断。”

赵王怒曰:“今听君一席话,如菩提灌顶,茅塞顿开。寡人知该如何抉择矣。”

次日,赵王于朝会上细数李兑罪状,并罢免其相,贬为庶人。为此,除李兑党羽,堂上之臣无不拍手称快。赵王又任赵胜为相,令其主持合纵攻齐之事。

乐毅谓赵王曰:“请大王遣使入秦,与秦相盟”

赵王从之,于是问众臣曰:“谁可为使?”

韩徐为主动请缨,站出来说道:“末将愿往。”

赵胜说道:“军中要务,还需劳烦韩将军。”

韩徐为回道:“廉颇将军为将久矣,可替我处理军中事务。”

廉颇站出来说道:“末将定当尽力而为。”

于是,赵国加入伐齐之盟,又遣韩徐为入秦说之。

而远在咸阳甘泉宫内,秦王、秦太后端坐榻上,王言、魏冉立于前。

王言说道:“秦五世伐诸侯,今为齐下。大王作何感想?”

秦王回曰:“有愧也。”

王言又言:“大王何不盟燕、赵。如此,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伐齐,曰‘必反宋地,归楚淮北’。反宋地,归楚淮北,燕、赵之所利也。夫实得所利,尊得所愿,燕、赵弃齐如脱履矣。今不盟燕、赵,齐霸必成。诸侯赞齐而大王不从,诸国则伐秦;诸侯赞齐而大王从之,秦之名则卑也。今盟燕、赵,国安而名尊;不盟燕、赵,国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为也。”

秦王说道:“言之有理。然以秦之尊,怎可主动求盟。”

王言说道:“大王稍安勿躁。以齐如今所为,不日赵国自来求盟。”

秦王说道:“如此甚好。”

这时魏冉说道:“楚王遣使入秦,约大王相会。”

秦王问道:“楚王意欲何为?”

魏冉说道:“不过为齐所扰,有求于秦罢了。”

秦王问秦太后曰:“娘,认为寡人是否该往?”

秦太后说道:“楚乃本宫母国,于情该助之。楚事秦久矣,于理亦该助之。”

王言灵机一动,说道:“吾亦认为秦该助之。”

秦王问道:“王姑娘此言何意?”

王言回道:“此时秦、楚联军于齐南伐之,齐必重兵守于南,而北面空虚。由此可利于日后联军北面伐齐。”

秦王说道:“善。”

于是,秦王与楚王会于宛。楚王果然请求秦王共同伐齐,秦王许之。遂秦王遣蒙骜率军,跨越楚境,与楚军相会,共同伐齐,以拔齐九城而终。

与此同时,秦王回咸阳时,韩徐为求见,为秦赵同盟进言。

秦王于章台宫召见韩徐为。韩徐为谓秦王曰:“天下恶齐久矣,我王愿与大王共同伐齐。”

秦王虽已定合纵伐齐之心,然仍想试探赵国伐齐之意,说道:“秦与齐相距甚远,伐齐于秦有何利也?”

韩徐为回道:“利有其三。其一,昔日秦齐互帝,而齐毁之,使秦陷于孤立无援之地,大王不恨乎?其二,齐灭宋后,秦为齐下,大王能忍乎?其三,此时不伐之,强齐灭三晋后,秦地则危,大王可安乎?”

秦王大笑道:“韩将军知我。”

于是,秦王遣使入韩、魏、楚说之。

先前,燕使剧辛已入韩劝盟,今强秦又说之,韩王不敢背秦,于是许之。

于大梁,剧辛劝盟时,魏王惧齐,不从。孟尝君恨齐王,极力劝说,魏王动摇,然仍不能决。后秦使胁迫之,魏王才同意伐齐。

而在郢都,楚王正为是否加入合纵之列犯愁。楚王谓众臣曰:“刚与秦联合,拿下齐之九城,齐即挥兵南下攻楚。如此齐国,怎可再得罪也。”

令尹子兰又言:“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

春申君黄歇说道:“秦王方助楚伐齐,今不听其言,不义也。”

楚王回道:“然则奈何?”

这时,淖齿站出来说道:“大王何不以‘楚于南牵制齐兵’为由,拒之?如此未与齐正面交锋,又不得罪秦王。日后齐若败,大王可出兵分其地。”

楚王大喜,说道:“此计甚妙。”于是楚并未加入伐齐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