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你们玩过打仗的游戏吗?”正当我们听得兴趣正浓的时候,美术老师停止了讲述,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玩过的举手。”

班上的男生几乎全都举起了手。个别的女生一边掩着嘴笑,一边举着手。

“你们也打仗?”

“游戏游戏。”女生们连连摆手,声明说,“玩的是电脑里的打仗游戏。”

“那你们说说,一场战争里,最让人鄙视的是哪种行为?”美术老师继续提问。

“逃兵。”

“叛徒。”

“胆小鬼。”

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最后,班长站起来做了一个归纳。他说,逃兵就等于是胆小鬼,只有胆小鬼才会当叛徒,所以,这三种人可以归结为一种人,统统定义为“逃兵”。同学们举手同意班长的归纳。

我们不知道美术老师在讲述他十四岁的行为艺术时,为什么会跑题到战争游戏里。

于是,我们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美术老师当然明白我们的行为艺术所表达的意思,笑着说道:“别急。我继续讲。”

十四岁的美术老师离开鸭绿江边时,已经想好了去处。他从没有去过上海。他想先去上海看看,再确定自己到哪里去。也许留在上海,也许去别的地方。

车票是第二天早晨8:02的。现在,少年美术老师面对的问题是,上哪儿过夜。在丹东这个地方,没有夜车,到了晚上,火车站就关门,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开门。

他走出火车站的售票厅,四下里看看。看到车站旁边有招待所,他决定去招待所住一夜。这一夜,他辗转反侧,一会儿想着自己如何功成名就回到家里,一会儿又担心母亲找不到自己着急上火病倒了。天快亮时,一夜无眠的十四岁少年从床上翻身坐起,对自己说:“我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为什么要像个逃兵似的,从家里跑出来?如果我觉得我没错,那我就应该跟爸爸斗争到底。如果我错了,那我改正就是了。”

“对呀对呀。别走了。”听到这里,同学们一起劝解道,仿佛站在眼前的正是那个离家出走的十四岁少年。

“一次逃兵终身逃兵。”班长一副学究的样子,劝道,“少年,行为艺术也有规则,不要坏了规矩呀。”

同学们一起无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