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一、学会投石问路

1949年4月中旬,毛泽东接见了国共和谈时期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之一的刘斐先生。由于刘斐对于和谈的前途尚有疑问,就试着问毛泽东:“你会打麻将吗?”毛泽东回答说:“晓得些,晓得些。”“你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平和’?”毛泽东听出刘斐话中之话,就笑着说:“‘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意味深长的谈话,使刘斐先生疑惑顿释。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刘斐投出了“打麻将”这个石子,“问”到了国共谈判前途的“路”。

二、贵在勤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孔夫子把用竹木简写成的几十斤重的《易经》抱回家,逐字逐句仔细阅读,一遍不懂就读第二遍,还不懂就读第三遍。这样三番五次读来读去,因为读的遍数太多了,把串在竹木简上的牛皮带子都给磨断了三次。最后,他终于将《易经》读懂了,并向人详细地介绍了这部书的内容。后人把这个故事编为一句成语叫“韦编三绝”,形容勤奋好学的精神。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当别人问他怎样挤时间读书时,他说“应当利用‘三余’”,并进而解释道:“冬天,是一年里的空余时间;晚上,是一天的空余时间;阴雨天,也是一种空余的时间。”由于他善于利用时间,勤奋读书,终于成了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欧阳修,一生写了许多好文章。欧阳修写文章善于利用零星的空闲时间进行构思,每写一篇文章,便把草稿贴在墙壁上,从早到晚,边读边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告诉别人:“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为了整理自己的文稿,欧阳修逐字逐句反复斟酌,用心良苦。他的妻子劝他:“何必自讨苦吃呢?你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怕先生责备吗?”他回答:“不是怕先生责备,而是怕后生笑话。”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聪明过人,干一行,专一行,懂一行。作为毛泽东的秘书,他自始至终参加了我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他收集了大量有关宪法和法学的理论著作,去杭州起草《宪法》时,带了两箱子书。在起草《宪法》的过程中,田家英读了很多法学书籍,还向毛泽东推荐这方面的书籍。

作为部属,尤其是领导身边的秘书,应将“勤奋”二字作为座右铭。具体内容有以下三方面:

(1)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日本有位企业家叫士光敏夫,他认为能否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关键之一在于业余时间是怎样度过的。他说:“在上班时间开动脑子好好干,那是理所当然的,大部分人也是这样做的,在能力上也不会出现大的差异,然而下班回家后人们在业余时间使用上的不同,天长地久就会形成差距。”“三上”也好,“三余”也好,无非是说要抓紧时间学习知识本领。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滴水”终究是可以“穿石”的。

(2)要处处留心。《红楼梦》里有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秘书要备好三个本子:一个是剪贴本,将报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贴在一起供查阅;二是摘录本,看到、听到的好文章随手记录一段,就连名胜古迹的名联也摘抄收录;三是情况本,自己了解的情况和别人反映的情况也要有重点地记一记。这三个本子,充分反映了一个人勤奋好学的精神。脑子里要经常装几个问题。对一个问题思考时间久了,钻研得深了,终究能够得出独到的见解来。

(3)要经常深入实际。实践出真知,最新鲜的东西往往来自基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实际才能了解鲜活的、真实的情况。那种想当然的处事方式显然是不符合办公室工作的。

三、谨防粗心

综观当今的机关工作,一些秘书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粗心大意的毛病。有的秘书在调查研究中粗枝大叶,不能为领导者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有的秘书办事丢三落四,往往一件不大的事也要领导反复“补台”才能完成;有的秘书遣词造句不严谨,印发的文件漏洞百出,损害了领导和机关的威信;有的秘书不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只是被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具体事情,不能为领导出谋献策当参谋等。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手勤。在领导身边,不妨建立一个“备忘录”,把每天要办的事纲目式地记录下来,下午下班前再“过”一遍,力争把当天的事办完。同时要根据工作性质,注意收集领导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2)脑勤。要按领导的意图和中心工作主动思考问题。平时,脑子里要多装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几个问题。这样,天长日久,养成“多思”的习惯,就能有效地克服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等毛病。要及时将思考所得汇报给领导,特别是好的建议和意见要毫无保留地传达给领导,进而变成领导的决策并付诸实施。

(3)嘴勤。要多向周围的同事请教,特别要多向领导请示报告,以便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嘴勤不等于喋喋不休,说个没完,问个不停。要注意把握分寸,哪些该汇报,哪些不该汇报,什么时候汇报,都要事先考虑好。汇报的次数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重要的、领导关心的事情,要适当增加汇报次数,这不但不会让领导反感,反而有利于工作的完成,也会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好感。

(4)腿勤。要尽可能地跟随领导下基层了解情况,多调查研究,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辅助领导。

四、巧言“进谏”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领导的决策或批示有时并不符合客观实际,甚至出现错误,作为秘书应该努力使领导改变初衷,重新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巧言进谏就是改变领导初衷的方法之一。具体来说有四点值得注意:

(1)将意见变通成问题提出来。当认为领导的决策、批示不正确时一般不要直接反对,更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领导的决策、批示。可以将意见变通成问题,当面向领导提出来。在提问时将可能产生的后果一并阐述清楚,特别是对领导事先没有掌握的情况和考虑不周之处,要“借题发挥”,以动摇领导原先的决心,最终改变主意。提问时应该抓住重点,突出关键。同时,还要注意表达的语气分寸,使领导觉得你是诚恳的、善意的,不要因为表达不当,而使领导误认为你在“耍花招”,变着法子反对他。

(2)提供几个方案供领导选择。即不直接地反对领导的决策,而是通过提供优劣不同的几种方案,间接地提出你的意见和主张,让领导权衡利弊,通过肯定其中的某一方案而改变原先的主张。因此,在提供多种方案时,要详细说明每个方案的优劣。对领导认可但实际效果不佳的方案,要尽量把新情况、新问题摆出来,把利害关系讲清楚,便于领导重新考虑原先决策的正确性。对隐含你的主张和建议的方案,要尽量讲得客观严谨些。要将论据有条理地、逐一地呈现在领导面前,以引起领导的重视。无论哪种方案,都要讲明它的优缺点。如果领导决定采纳隐含你的意见和建议的某一方案,或表示将吸取多个方案的优点,重新设计新的方案,那么你的进谏就真正起到作用了。

(3)向领导提供坏消息,婉转地表达你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你认为领导的决策不正确,而且在实践中已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就应该准确、迅速地向领导提供坏消息、坏情况,以促使领导重新认识原先作出的决策,进而修正原先的决策或作出新的决策。向领导提供坏消息时要注意有选择,不能信口开河,要尽量客观一些,婉转一些。要选择那些对全局有影响并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必要时还应该有能说明问题的数据和资料。这种事例贵在精而不在多,用好了就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还可以防止领导产生“逆反心理”。

(4)要讲究进谏的语言艺术。有句话说得好,“会说话的令人笑,不会说话的令人跳”。《战国策》里有一篇文章《触龙说赵太后》,讲的是触龙善于揣摩赵太后的心理,以叙家常的方式,迂回委婉地平息了赵太后的怒气,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长安君为赵国出使齐国。这篇文章为秘书向领导进谏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①进谏时必须考虑领导的心境、情绪、神态等因素;②要设身处地为领导着想;③要从最要害的问题入手向领导进谏;④进谏时要有耐心和信心。

案例一:东方朔智救乳母

《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四记载:“汉武帝欲杀乳母,母告急于东方朔。曰:‘帝怒而傍人言,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之时恩耶?’帝怆然,遂赦之。”

这个故事说的是如果智谋用得恰到好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东方朔通过自己的智慧使汉武帝改变了初衷,其进谏的智慧值得秘书学习。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点值得注意:

(一)因人用智

汉武帝贵为天子,平时金口玉言,没人敢反抗,且当时在盛怒之下,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东方朔多年服侍皇上,懂得其心理,深知此事宜曲不宜直,须采用一定的策略才能说服皇上。这给了秘书工作一个有益的启示:秘书在参谋、辅助决策过程中,要根据领导的气质、思维模式、工作方法等,采取领导能接受的方式,适度参谋咨询。否则,秘书的“金点子”不但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反而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

(二)动之以情

这是东方朔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他向奶妈提了个好主意,即临刑走向刑场的时候,要一步一回头,看着当年的养子——今日至高无上的皇帝,表现出悲伤的神态。神态有时比语言更能打动人,奶妈悲伤的神态令武帝不能不“怆然”而“赦之”。

(三)因势用智

汉代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一首》说:“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假如东方朔不是用这种委婉曲折的方式劝导,而是让奶妈去向汉武帝求情:“皇上,我是你的乳母,你要想想养育之情,原谅我,别杀我。”那样反而弄巧成拙,招来杀身之祸。可见,秘书要说服领导,不讲道理固然不行,但是光有机械的推理和强硬的雄辩也不行。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下属的建议理由充分,但与领导感情不符,更有甚者,由于感情上的隔膜,领导根本就不愿听下属的任何建议和意见,近乎蛮不讲理。因此,秘书要真正做到能参善谋,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外,还要掌握提建议的艺术。因人、因时、因势而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领导必会悄然动容,从而接受合理的建议。

五、兑现承诺

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秘书应该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自身形象,始终做到“言而有信”。要使领导对秘书“放心”,觉得他“靠得住”“信得”,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兑现对领导的每一个承诺。

战国时期有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说的是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朝臣都持反对意见,秦孝公最终力排众议支持变法。法令刚推行时,商鞅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律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赏谁十两金子。”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群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是成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去搬木头。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合情理,仍旧没人上去扛。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跑出来一个人说:“我来试试。”说着就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叫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金子,一文也不少。这件事传开后,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商鞅的官名)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做法已经起作用了,就把他起草的法令公布了出去,并很快加以执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到做到,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商鞅不但遵守了对百姓的承诺,也遵守了对秦孝公的承诺,变法取得了成功,秦国国力更加强盛。

为此,在领导身边工作的秘书要作出承诺时应该考虑如下四点:

(1)不急于表态。当领导交代任务、下达批示时,应该洗耳恭听,直至听完,中途不要打断领导的话,更不要在听懂一点皮毛的时候就自以为完全明白了领导的意图,随便保证或承诺。一定要耐着性子仔细琢磨领导的每一句话,并真正弄懂原意;没有听懂的地方,在领导讲完以后,可以提出问题向领导讨教,直到弄清领导的意图。尤其是不要在领导尚未把话说完的时候就急于表态,好像已成竹在胸,甚至比领导还要高明,这样做的结果,一般都会让领导反感,从而损害自身的形象。

(2)表态时不要信誓旦旦。办任何事都要“从最坏处着想,从最好处努力”,不可想得太天真,以为什么事情都是可以顺利办成的。因此,不论领导交代的事情是大事还是小事,是难事还是易事,是急事还是缓事,都要全力去办。尤其是一些看来是小事、易事、可从容办理的事,都不能不屑一顾,甚至在表态时大言不惭地乱吹一气。这样容易给领导留下一种浮躁、不踏实的印象。要是事情没办成,那效果就更不好了。

(3)表示承诺时要留有余地。有把握也好,没有把握也好,都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尤其是预感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有困难时,更不能违心说空话,盲目表示“没问题”。一般可表示“我努力去办”“我争取提前完成”“有问题我及时向您报告”等。难度越大的事,在表态时越要留有余地。

(4)作出某种承诺后要使领导对你充满信心。不论向领导作出什么样的承诺,都应使领导觉得你考虑得很周到,你完全有能力去办这件事,尤其是在你提问题、摆困难时,使领导觉得你的态度是严肃的、积极的,不是那种唯命是从、看领导眼色行事的人,从而赢得领导的信任。

六、领会领导的暗示

暗示就是用间接的、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必须懂得领会领导的暗示。为了领导的尊严和威信,秘书也必须要及时准确地给领导以某种暗示。这种互相暗示的过程,便是默契配合的过程。

《左传》中有个故事,说的是晋灵公劳民伤财要建九层高台,并下令臣属不得劝谏。大臣荀息笑道:“大王,我给您表演个小把戏吧。”大王问:“什么小把戏?”答:“我可将九个棋子垒在一起,上面再加十二个鸡蛋。”晋灵公很感兴趣,让他表演。荀息把棋子垒完,又把鸡蛋一个一个地加上去,这时晋灵公不禁喊道:“危险!”荀息淡淡地说道:“这没什么,还有比这危险的呢!”接着痛切地说道:“大王为造九层高台,到处征集民夫,导致地无人耕,布无人织,国家已近溃亡,难道不是比这更危险吗?”晋灵公幡然悔悟,于是下令停建高台。

1974年1月19日,中国与入侵西沙海域的“南越”军队爆发西沙之战。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邓小平拿着一份电报匆匆赶来。“报告主席,海军要求增兵西沙战场。”邓小平边说边递上电报。认真研究了作战地图的毛泽东看完电报后,立刻表示“同意”。邓小平刚要离开,毛泽东忽然说:“慢!”他略一深思,然后一字一字地说:“直接走。”没过几天,台湾“国防部”的一份电报送到蒋介石手里:“中共4艘导弹护卫舰清晨抵达东引岛一侧,企图穿入台湾海峡。”台湾海峡当时被国民党海军和美国第七舰队控制。过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舰艇从东海调防到南海,或者从南海调防到东海,都要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以避免在台湾海峡内发生摩擦和冲突。当时的蒋介石正在阳明山养病,对西沙战事亦很关注,看到电报,几乎未加任何思索说了一句:“西沙战事要紧。”台湾军方心领神会,作了妥善布置。当天晚上,解放军东海舰队4艘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国民党军队不仅没有开炮,还打开探照灯让解放军的舰队通过。

党的“八大”时,毛泽东交代秘书田家英写“八大”开幕词,只说“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就这么一句话,要准确领会主席的意图就是个难题。田家英毕竟是中国当代秘书第一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主席的真实意图:宣传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警惕党内骄傲情绪和腐败现象。这一意图有两层意思,它们互为前提,即“宣传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应来源于一段时期以来秘书田家英对主席的心意、态度、立场和观点的准确把握;“警惕党内骄傲情绪和腐败现象”则来自田家英对社会现实和党的现状的深刻洞察和敏感。最终,田家英写的“八大”开幕词不仅让毛泽东十分满意,而且还创造出了脍炙人口的格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几个例子告诉我们秘书应该懂得领导的暗示:

(1)要学会“听话听音”。领导的意图、想法、观点等都会通过他的言谈表露出来。因此,好的部属完全可以“听话听音”,与领导“心有灵犀一点通”。当然,领导也会通过旁敲侧击、点到为止等方法,及时暗示秘书该不该做什么和说什么。这种暗示有时很深沉、含蓄,不用心体会是不能明了其中的意思的。

(2)善于察言观色。领导的一个手势或一个表情,有可能表达一种不愿用语言来表达的意思,因此,秘书必须留心观察领导的喜怒哀乐,以把握领导的心理,做好汇报工作;不善于观察领导神态的人,往往会在领导面前“碰钉子”。我们在机关组织汇报会,总有人在领导一而再,再而三地提示“简短些”“这个情况我知道”的情况下,仍然唠叨个没完,最后没有不受到批评的。这就是他们不能领会领导意图而造成的。

(3)要有点“灵气”,要熟悉领导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秘书要随时随地捕获领导发出的各种暗示,准确加以“破译”。一般来说,领导的暗示往往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通过“体态语”,即通过表情、姿势、声音、服饰、距离等非语言的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诸如打手势、递眼神、做动作等;另一种是通过“隐语言”进行沟通,分为事先约定和临时发挥两种。前者也叫“暗号”,它是活动前领导与秘书根据可能发生的情况而约定的;后者是根据领导和秘书日常的默契配合、反应能力、日常习惯而采用的。

七、秘书应有委曲求全的肚量

在工作中,理智地委曲求全,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部属,有时难免受到领导的误解,甚至不正确的批评。面对这种情况,秘书一定要“沉得住气”,要有委曲求全的肚量,千万不要暴跳如雷,马上给领导“颜色看”。那样做既伤害了秘书与领导之间的感情,也无益于事情的解决。

委曲求全不是怯懦,而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委曲求全是对领导者的最大尊重。在需要委曲求全的场合,秘书应怎样做呢?

(1)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要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受委屈而不发作,受委屈而能心平气和,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虽然没有战场上的出生入死来得悲壮,但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一个人如果对个人的名利得失斤斤计较,他可能在受到委屈时“拍案而起”,与领导闹得势不两立,那样就一定会影响工作,贻误大事。因此,作为部属一定要加强学习和提高思想修养,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多从大局着想,有高度的自我批评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2)要正确看待领导的批评。部属的委屈大都是由领导者的指责、批评甚至训斥引起的。部属对来自领导者的批评要正确看待,特别对有出入、不完全正确的批评,更要正确对待。领导是人而不是神,他也可能说错话、办错事,也同样难免在批评人、训斥人时颠倒事实的本来面目,感情用事或凭个人好恶待人。遇到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先硬着头皮洗耳恭听,不加解释。领导正在气头上,越解释越会火上浇油。这种情况下说一句解释的话也是多余的。对于领导的正确批评,不论其在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提出,都应该虚心、诚恳地接受,并努力改正。如果你做了99件好事领导没有表扬你,但你做错一件事领导就批评你,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你,你也不要感到委屈。因为领导对你信任、器重,往往表现在对你的严格要求上。对于领导不正确的批评,也不妨先接受,以后找机会再说明,这比马上争辩以示清白要高明得多。

(3)要相信领导。作为部属,如果对自己朝夕相处的领导失去信心,那么,他就很难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与失败。相信领导,首先要相信领导能实事求是,明辨是非,知错改错。所以,当部属受了点委屈时,不要感到心灰意冷,更不要一蹶不振。如果部属认为自己没有错,就应该允许领导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应该相信,领导在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是能够正确处理的。彭德怀给洪学智赔过礼,毛泽东也曾因对一名卫兵发脾气而三次向卫兵赔礼道歉。要相信,一个合格的领导是不会让部属一直受委屈的。

(4)受到委屈时,要多从下面几个问题检查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委曲求全:对领导的批评虽未马上反驳,却愤愤地离开;中途打断领导的话,为自己辩解;文过饰非,嫁祸于人;用刻薄的语言含沙射影地给领导以某种暗示;故意转移话题,假装没有听懂领导的话;对领导的批评表现出漫不经心和不屑一顾;对领导的批评立即作出反批评;灰心丧气,工作出工不出力。

八、克制性格弱点

案例二:祢衡之死

东汉末年的祢衡是一个才子,但也是一个狂傲之士。孔融把他推荐给曹操,他不但托病不见,而且还把曹操骂了一顿。曹操当时正招揽人才,虽然恼怒,但也不好加害。知道祢衡善击鼓,就招他为击鼓小吏。一日大宴宾客,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用意是想借此侮辱祢衡,没想到这个才子在换装束(有专门的鼓吏衣服)的时候,竟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使宾主感到没趣。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或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毫无容人之量。”于是,曹操想了一个借刀杀人的办法,强行把他押送到荆州牧刘表那里。

刘表及荆州人士早就知道祢衡的大名,对他的才学十分佩服,所以对他并不歧视,相反还礼节周到,把他当作上宾。他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义,非衡不定”,在工作上对他放手使用,十分信任。但祢衡这个才子的致命弱点就是目空一切。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于是刘表叫来其他文书,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极其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看都没看完,就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上。接着他硬要来纸笔,一气呵成写了一篇给刘表。他写的这份文件因“辞义可观”,深得刘表好感,但把其他的文书给得罪了。他不但经常说其他文书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讽。刘表本来就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是想借刀杀人。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也分外优待,同样让他做文书,负责起草文件。祢衡起初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甚得黄祖赏爱。有一次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祢衡和黄祖的长子黄射是较好的朋友,黄祖虽然是个急性子,但祢衡只要稍微收敛一下锋芒,克制一下过强的个性,对周围的人有礼貌些,黄祖不会无缘无故地杀他。然而让人扼腕的事还是发生了。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宴请宾客,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人的面,说了一些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死老头,你少啰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早就对祢衡一肚子气,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也是文书)便立时把他杀了。当时祢衡才26岁。

祢衡的死让人惋惜,却不让人感到意外。他太傲慢了,正如颜之推所说,是一种“诞傲”,即不合情理的、荒唐的傲慢。他要是能自重一些,有一点自知之明和容人之量,想必不会英年早逝。特别是他作为一个秘书,既对领导不尊重,也对同事不礼貌,恃才傲物,看不起任何人,这样的性格如何与人共事?他虽是生于乱世才遭受不幸,但就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像他这样的性格,即使没有杀身之祸,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难的。一个秘书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本事哪怕再大也是开展不好工作的。骄傲使人失败,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人人都有性子,而且各人性子不同。作为秘书,当然不能患“软骨病”,一天到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一副见风使舵、奴颜媚骨的样子,但也不能目空一切、心高气傲、出言不逊、狂傲无礼。人不可无骨气,但不能有傲气。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对联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做秘书的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九、防止越位

秘书是辅佐领导的助手。秘书要甘居从属地位,不逾矩,不揽权;要出力不越位,做到脑清、心诚、言慎。三国时期魏军行军主簿(即为曹操掌管簿籍和文书的官员,相当于现在政府的秘书长)杨修,才思敏捷,头脑灵活,颇具才华,但屡“犯曹操之忌”。《三国演义》中记载了这样几则小故事:一则是曹操去看新造的花园,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皆不知其意,杨修说:“门内写活,乃阔字也。丞相是嫌门太阔了。”曹操知道后,口里虽称美,“心甚忌之”。二则是塞北送来一合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杨修即“取匙与人分食”,曹操问其原因,杨修说:“丞相已写明一人一口酥。”曹操“虽喜笑,而心恶之”。三则是曹操欲试曹丕和曹植的才能,杨修却多次为曹植出谋划策,使曹操认为杨修与曹植联合欺骗自己,于是就有了杀杨修之心。最后,当曹操兵退斜谷前,被马超所拒,退又恐蜀兵讥笑时,传出夜间口令为“鸡肋”,杨修就叫士兵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因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曹操以惑乱军心罪杀了杨修。

杨修的死,书中写的原因是“才误”,好像是“才”害死了杨修。但是从秘书学的角度讲,杨修根本不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他虽才华出众,却不具备秘书的素质,难免招致杀身之祸。

(1)作为秘书,对领导要有深切的了解。只有了解领导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个性爱好、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等,才能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配合领导工作。如果对领导不甚了解,就容易错误地领会领导的意图,这样非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杨修虽然才华横溢,却忘记了曹操是主角,自己是配角,只顾自己出风头,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当然会引起曹操的忌恨。

(2)秘书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秘书是为现任领导人和领导集团服务的,秘书工作应体现领导的意图和愿望,这就决定了秘书应该立足秘书的岗位,协助领导总揽全局,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而杨修“恃才放旷”,作为军中主簿,应该恪尽职守,很好地为曹操服务,处处维护曹操的威信,而他却数次瞒着曹操为曹植出谋划策,参与曹丕与曹植的权力斗争,严重干扰了领导的决策和权威,与其“主簿”的身份严重不符。

(3)秘书工作的辅助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决定了秘书的位置是在指挥台的后面。秘书工作具有被动性,并不意味着秘书工作是消极的,而是要求秘书在被动工作中求主动,要有超前意识为领导服务,但这种超前服务必须适度而且可行。秘书只能参谋,不能决策,既要超前服务,又不能越位,否则就会造成秘书的“权力膨胀”或“越位超权”,从而使领导和秘书都陷入被动的境地。

杨修具有超前性思维,能从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中,分析出魏军的处境,意识到如果不撤退,将会遭受失败,他从口令中也体会到曹操的这种心理。此时的杨修,应该辅助曹操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擅自命令将士准备行装,因为主帅并没有下令撤退。因此,曹操有充足的理由将他斩首。

作为秘书,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辅助决策不等于决策,秘书要很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但绝不能越位、越权。现代社会,有的秘书自以为经常在领导身边,所以到了基层往往以领导自居,以领导的口气发号施令,指手画脚;有的秘书除决策越位外,还常常表现在工作越位、表态越位、礼仪越位等方面。因此,秘书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恰如其分地为领导服务。

十、秘书汇报方式“四忌”

秘书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或情况时,应注意以下“四忌”:

(一)忌汇报不得要领

领导听汇报(领导主动也罢,秘书主动也罢),最基本的目的是要了解某一方面的工作情况。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讲,此时领导最想知道的是带有结论性的东西,而之后才针对情况了解事因和过程。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尤其如此。如果秘书在汇报时不能把领导最想知道的结果及时告诉他,他当然不满意。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却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不但浪费领导的时间,关键还在于违背了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

(二)忌汇报中掺杂个人恩怨

在我国,各级领导都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者职业道德的根本。只有无私,才能公道。古人云:“政在去私,私不去公道亡。”摒弃私心,处事公道,是对每一个领导的基本要求。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在听取汇报时必须采取的基本态度,即希望听到真实的,不掺杂任何水分、“杂质”的情况。每一位正直的领导都讨厌那种掺杂个人恩怨的汇报。

(三)忌事实与个人推断混为一谈

一位从事机关宣传工作的秘书,向领导汇报干部和职工理论学习情况时,有这样一段话:

“最近通过对干部和职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了大家的觉悟,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焕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我想,最近全厂的生产进度一定有大幅度的提高。”

“提高了多少?”领导马上问了一句。

“说不具体。”

“说不具体怎么知道有大幅度提高?”

领导之所以对这位秘书的汇报不满意,症结在于他把事实与个人推断混为一谈了。“通过理论教育,焕发了积极性”,这些恐怕都是事实,但“我想最近全厂的生产进度一定有大幅度的提高”就是个人推断了。

(四)忌语言逻辑混乱

有位党委秘书如此向党委书记汇报工作:“您出差后,厂党委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大力进行表彰和奖励,颁发了证书和奖状,登上了光荣榜,并向家属送喜报,形成了一个学先进、争先进的新风气。”

这段话让党委书记不解:

第一,厂党委向谁颁发了证书和奖状?

第二,厂党委颁发的是什么“证书”“奖状”?是“先进生产者证书”“模范共产党员证书”,还是“产品合格证书”或什么奖状?

第三,“形成了一个学先进、争先进的新风气”的主体只是家属,还是全厂干部、职工和家属?

显然这段汇报中存在着严重的逻辑问题。

十一、甘当配角

案例三:一封电子邮件导致秘书被“炒鱿鱼”的启示

某公司一位秘书给总经理写了一封电子邮件,被炒了鱿鱼。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某一个晚上,某公司总经理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秘书已经下班。总经理试图给秘书打电话,但是一直联系不上。数小时后,总经理难抑怒火,于是在深夜1点13 分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秘书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告诫信”,内容为:

王秘书,星期二我曾告诉过你,想问题、做事情不要想当然。可是今天晚上你仍把我锁在门外,我要取的东西都在办公室里。问题在于你自以为是地认为我随身带了钥匙。从现在起,无论是午餐时段还是下班后,你都要确认你服务的每一名经理没有其他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明白了吗?

王秘书收到电子邮件后,没有承认错误并接受总经理的批评,而是在两天后以强硬的态度和咄咄逼人的气势给总经理回了一封令人吃惊并导致自己被炒鱿鱼的电子邮件:

第一,我做这件事是完全正确的,我锁门是从安全角度上考虑的,因为一旦丢了东西,我无法承担这个责任。第二,你有钥匙,你自己忘了带,还要说别人不对。造成这件事的主要原因是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转嫁到别人的身上。第三,你无权干涉和控制我的私人时间,我一天就8小时工作时间,请你记住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时间都属于我的私人时间。第四,从到单位的第一天到现在为止,我工作尽职尽责,也加过很多次班,我也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你要求我加班是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我无法做到。第五,虽然咱们是上下级的关系,也请你注意一下你说话的语气,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问题。第六,我要在这儿强调一下,我并没有猜想或者假定什么,因为我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

从秘书的这封邮件内容来看,她所讲的句句都是实话、真话,但是,她忘记了自己的秘书身份,漠视了与总经理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对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导致最终丢了饭碗。作为秘书,应认清自己的角色位置,摆正和领导的关系,受到领导批评时,要做到不急不怨。特别是当领导弄错情况、批评方式不当时,如果秘书沉不住气,受不得一点“冤枉气”,自恃有理,与领导大吵大闹,不仅有失角色行为规范,而且可能导致角色崩溃,也影响到单位的整体形象。这样的秘书无论能力多强,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那么,秘书该如何对给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正确定位呢?关键是秘书必须有明确的甘当配角、甘当服务员的意识。

一是甘当配角。人们在探讨秘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时,常常用主角与配角这一形象、恰当的比喻来形容领导与秘书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秘书工作是伴随着领导活动,依照领导活动的需求而设置和存在的。离开了领导活动,就不存在独立的秘书工作。所以,从领导和秘书在工作中的地位来看,领导对工作具有支配权、处置权,在工作中处于领导和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主要作用。而秘书必须培养和树立强烈的服从意识,通过办文、办会、办事等具体工作,为领导当好助手和参谋,提供各方面的方便和服务,从而使领导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

二是甘当服务员。作为一个秘书,必须树立和培养鲜明的服务意识。秘书所承担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是具有服务性质的,主要是为领导服务,也包括间接为机关、基层服务。秘书必须把服务作为基本职能,自觉树立服务意识。秘书应该明白,领导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工作,领导的要求就是秘书的职责。秘书应随时准备听候领导的差遣,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即使是业余时间也应随叫随到。另外,秘书还应是多面手,小事能干,大事也能干,只要是工作需要,就应该努力去完成,主动服务。

这个事例中,由于秘书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配角地位,没有树立服务意识,没有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总经理的意图,因而做了与秘书身份不相符的事,说了与秘书身份不相称的话,那么她被“炒鱿鱼”也就不足为怪了。

十二、怎样与领导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秘书与领导是关系最为密切的搭档。按理,秘书与领导处理好关系不成问题,但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每个领导的气质、性格、习惯、工作作风、对秘书的要求、爱好和能力等都不尽相同,所以秘书人员要想与领导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友好关系就必须掌握一些与领导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一)准确定位,绝不越位

“越位”是秘书在与领导相处中经常会犯的一种错误。其主要表现有决策越位、表态越位、工作越位、答复越位、场合越位等。秘书发生越位行为的原因很多,从领导角度说,有的单位或部门可能“兵强将弱”,领导控制不了秘书;有的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可能对权力撒手太过,一些本来应由自己办的事也交由秘书办,缺乏及时的、必要的集权等。从秘书角度来说,可能有的秘书心理品质有问题,不把领导放在眼里,认为自己比领导高明,因此凡事好为领导先;而多数有这方面错误行为的秘书则是由于不能准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越位行为。

秘书越位往往会对其与领导的关系带来严重危害。秘书越位严重必然会导致领导偏离帅位而大权旁落,无法实施领导行为。因此,出现这类问题领导只要还有能力来纠正,他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纠正。秘书屡屡有意发生这种行为,领导就会视之为危险人物,对其处处警惕、事事留心,利用各种办法和力量来制约他。在这种领导对你控制唯恐不及的情况下,你绝不可能与领导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秘书工作干了不少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恐怕与越位有关。尽管越位有有意和无意之分,但只要你越了位就会引起领导和同事的反感。因此,秘书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就必须给自己准确定位,固守角色本分,注意防止和克服越位现象。

(二)除了尊重,还是尊重

秘书在工作中最忌讳的就是冲撞领导、挑战权威。因此,不管你的领导平时多么平易近人,多么和蔼可亲,你也绝不可不尊重他。因而你在和领导相处时,要牢记一个原则:除了尊重,还是尊重!这也是秘书工作的基本准则。

某单位秘书小侯送一份材料给领导审阅,这位领导提笔改动了材料中某名人的一段话,小侯立即对领导说:“这句话不能改。”“为什么不能改?”“这是某名人的原话!”“某名人也有错的时候!”领导显然不高兴了。“不用这段话也行,但改动原话恐怕不太好。”小侯还在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就是要改!”领导有些恼火,小侯怏怏而去……

不尊重自己的领导或者冒犯领导的权威,实际上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能否被提拔晋升,才干和成绩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与领导的关系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秘书在工作中应注意时时处处树立上级权威,维护领导形象,充分地尊重上级。

有些下级发现上级是平庸之辈,因而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这样终究会影响与上级的关系和个人的前途。因此,对平庸的上级也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因为不论多么平庸的上级,终归是一个组织的核心人物,维护他的权威和形象实际上也就是维护了整个组织的形象。

(三)主动辅助,拾遗补阙

领导也不是全能的,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秘书。因此,秘书应该主动辅助,弥补其不足,共同将工作做好。

秘书小陈的外事工作知识相当丰富。在公司的一次人事变动中来了一位新领导,小陈发现这位领导很欠缺外事工作知识,在接待外商时表现得很外行。有一次,公司要接待一名前来访问的外商,新领导为了表示足够的重视,决定亲自布置接待场所。小陈发现领导不知道该放一些什么样的鲜花和装饰品,于是便对领导说这些小事无须领导亲自动手,由他代劳即可,领导同意了。最终,这次接待活动搞得非常成功。此后小陈在与领导闲聊中又讲了许多外国人的禁忌和偏爱,让领导学到了不少知识,小陈也由于能与领导谈得来而受到领导器重。

(四)根据领导作风,确定自己的行事风格

从领导作风上分类,可以把领导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专制型领导要求被领导者绝对服从,这种领导在工作中喜欢发号施令,表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民主型领导看重集体智慧,重大事情由集体讨论决定,也诚恳地欢迎下属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注重单位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放任型领导喜欢把权力分散下去,善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给人一种随和、不拘一格的印象。无论你的领导属于哪一种类型,你都必须很好地适应领导,与领导在同一条跑道上奔跑。

(五)根据领导关心的对象,设计自己的外在形象

从领导所关心的对象来看,可以把领导分为重工作型、重组织型和重关心人型三种。关心工作和组织的领导在谈话中会较多地谈到单位的工作,在这种领导面前你就得尽量表现出自己对待工作、事业的热忱、积极性以及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重关心人的领导一般希望单位内上下级关系融洽,大家团结协作,因此你必须给领导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领导、不计较个人得失、宽以待人的良好印象。

(六)了解领导的好恶,减少摩擦

作为组织中的核心人物,领导也有自己的好恶。好恶的形成往往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即使有些好恶看起来似乎违背了常规、常理、常态,但若未对他人造成侵害、对社会秩序形成干扰也就无须加以指责和校正。人生百态,每个人的好恶都是其中一景。你只有了解领导的好恶,使自己尽快适应,才能与领导处好关系。如果你的喜好与领导大相径庭,就要自己主动调适,而不能让领导去适应你。

有趣的是,我们常常看到周围一些人对别人既无伤大雅又与他人无关的行为方式横加非议,理由就是看不惯。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这个世界不会按照任何人的喜恶去塑造芸芸众生。与领导相处要学会宽容,以达观的态度面对领导。在与领导相处中你会发现,具有善良本性的领导不一定都具有让人喜欢的行为方式。让自己适应领导要比让领导适应你容易得多。如果你这样去想、这样去做,那你就会减少与领导之间许多无谓的摩擦。

(七)批评领导,要讲究方法

领导是人不是神,领导也会犯错误。领导犯了错误,作为下属的秘书也可以批评。但为了既让领导接受你的批评又不影响关系,你就要讲究一些方法技巧。

一是要以提醒代替批评。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领导:他曾与某个客户约好中午吃饭,可自己却忘记了,反过来责怪你没有提醒;本来是领导自己将你整理好并已交给他的文件放在一边忘了翻阅和签字,当有关部门追要时反而质问你为何不提醒他或早点给他。如果你的领导三番五次犯同样的错误,你就可以经常提醒他:别忘了今天的约会,有份文件还没有签。这样一来,每件事情都会做得井井有条,也顾全了领导的自尊,让他认识到你的重要性。

二是以关心体谅代替批评。如果你只看到领导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那么你批评领导就不会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也许他有种种苦衷,你只有充分地理解领导、体谅领导、关心领导,批评领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是私下交流。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批评,尤其不喜欢别人当众批评他的错误。所以,对领导的一些不当的做法要找个适当的场合私下说。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有许多人“吃软不吃硬”,所以,用委婉的语气提出领导的错误更容易让他接受。

(八)韬光养晦,大智若愚

秘书队伍中不乏才高之人。“才高被人忌”,这是古今职场的通病。秘书最好学会韬光养晦,做到大智若愚,这样才能善始善终。明朝的徐达智勇兼备,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几乎每逢大战役他都会被委任为元帅。朱元璋在每次出征前总要对他说:“将在外,君不御,将军认为该如何就如何好了。”话虽这么说,他却能随时随地控制徐达,他的爪牙无时不在监视着徐达的一举一动。徐达深知其中的机关,所以,并不因为有朱元璋的那句话而任意妄为,而是每遇稍大一点的事都派亲信报告给朱元璋,这才使得他一直没有遭遇被贬甚至被加害的厄运。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不会同一个“温顺”之人计较的。所以,一些识时务的能人俊杰面对各种可能的忌妒,常会以隐藏实力来保全自己,避免各种暗箭的伤害。

十三、秘书与领导之间

丁丽是某局长的秘书,她是资深的老秘书了,深得局长的信任。因为工作的关系,她跟领导最亲近,经常向领导们请示汇报工作,所以局里领导们的事她最清楚。她最近有些心烦,因为她发现局里两位副局长——王副局长和刘副局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了。有时王副局长还在她面前抱怨几句刘副局长,丁秘书不敢有所表示,每次都借故避开话题。她心里明白王副局长这样说,是希望能得到她这位局长秘书的支持。本来也是,局长年纪大了,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很有可能就从两位副局长中选一个扶正。两人本来在工作上就时常有不同的意见,再加上涉及个人前途,他们之间的争斗就更复杂了。丁秘书身在其中,有时觉得很难做,处理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有一天,丁秘书送文件去王副局长办公室,敲门进去以后,发现刘副局长也在。丁秘书定睛一看,看到刘副局长面色铁青,好像刚才正在与王副局长激烈地争论着某个问题。丁秘书见状马上说:“对不起,我过一会儿再来。”但刘副局长叫住她说:“丁秘书,你等会儿再走,过来听听,我们俩的意见谁有道理。”丁秘书马上说:“对不起,刘副局长,我没时间,局长让我送完文件后马上就去他办公室,他还有急事让我办。还有王副局长,局长说这份文件很重要,请您看完后抓紧时间落实。”说完,就退了出去。其实,丁秘书撒了个谎,局长没有急事让她办,可要不这么说,刘副局长就不会让她走,两位副局长意见有分歧,让她一个做秘书的作评判,她又能说什么呢?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秘书与领导者群体的关系远比与单个领导的关系复杂。若处理不当,会使秘书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秘书要想处理好这种关系,首先,应该认识到领导群体有矛盾是正常的,绝对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再者,当领导群体有矛盾时,秘书应该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利于领导群体团结为原则。按照矛盾的不同性质、程度和表现方式,秘书可考虑采用沟通、回避、中立的方式妥善处理,不能以个人感情的好恶来取舍,支持一边,反对另一边,更不能为一边提供反对另一边的材料,扩大他们之间的分歧,加深他们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