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已经不仅仅把“教材当作学习的世界”,更是把“世界当作学习的教材”。身在杭州,校长和老师们总是有很多机会走出国门,走向国外,更为宝贵的是可以长时间地走入国外教师的课堂持续地关注和学习。

本书的作者吴玉兰老师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她被推荐带领天长小学的两名学生,不远万里,走进美国印第安纳州……与当地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了两个多月,其中有八周是真正融入了当地的学校,感受异国课堂,体验异国文化。吴老师是一位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记录,乐于思考。在美国期间,她就有意识地把在当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回国整理成册,就有了这本《在美国印州的日子》,让我们更多人有机会通过文字走进鲜活生动的、真实的美国小学课堂。

读完吴老师的作品,我感受最深刻的有三点:一是美国的教育民主又不失规则。在很多人心中,美国是一个讲民主的国度,因此,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自由的,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条款要遵守。而在吴老师的眼中,美国的民主是在一定规则上的民主。校园内只能轻轻走,不能大声叫嚷;上厕所要排队,不能拥挤;每个班都有班规,告诉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现在都在提“核心素养”,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专家的解读是适应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不同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也同时要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基本的礼节、涵养正是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是美国教育所关注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正是这样的教育,才有了吴老师看到的和谐的邻里关系,自信地为大家服务的残疾人……

二是美国的教学开放又注重差异。一说起中美教育的差异,估计很多人会说,中国的教育“重知识”,美国的教育“重能力”;中国的学生会“模仿”,美国的学生会“创新”。那么,美国的课堂教学究竟是怎样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跟随着吴老师清新的笔触,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放的美国课堂。科学课、社会课上,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数学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去解决问题……同时,又十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量身定制”需要的学习材料。正是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展示空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

三是美国学生的学习轻松又不简单。身边有很多家长认为,在国内读书太辛苦,还是让孩子出国留学为好。从与吴老师一起前往美国游学的两个孩子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小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确实没有国内紧张。他们的双休日不是用来上培训班的,而是走向社会,参加各种活动。但是在这种貌似“轻松”的学习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学生的学习并不简单。作业不多,但是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呈现,需要查找资料,了解背景,更考验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国内教育所需完美和提升的。

感谢吴老师,用一件件发生在美国课堂、美国邻里之间,以及美国街头巷尾的小故事,带着我们从小事中看出了大不同,让我们有机会更近距离地观察美国文化和美国教育。此书不是系统阐述美国教育的全部,但每一点都是作者亲历,身在其中深有感触。“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吴老师的视角,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的视角,难得、独特且珍贵,但愿也能引发您的共鸣,促发您的思考,改变您的行动。

浙江省特级教师

教育部首批公派留学英国访问学者 唐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