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食宿生存
一、觅食取水
(一)采食野生植物
1.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生存知识的主要内容,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我国地域广大,寒、温、热三带气候俱全,而大部分是属于温暖地带,适合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种左右。野生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采食野生植物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鉴别有毒与无毒。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将采集到的植物割开一个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这个口子是否变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2.野果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方的山野灌木丛中都生长着许多可食的野果。诸如:生长在低山丘陵常绿阔叶灌木丛中的桃金娘,山地落叶灌木丛中的山桃、胡颓子,石灰岩山地落叶丛中的小果蔷薇,河谷落叶灌木丛中的沙棘、沙地、灌木丛中的山荆子、稠李等,以及山樱桃、山柿子、猕猴桃、酸藤果、棠梨、坚果等等。夏、秋两季这些都可以生食充饥。如无识别可食野果的经验,可仔细观察鸟和猴子都选择哪些野果、干果为食,一般来说这些食物对人体便是无害的。
3.野菜
采食野菜的加工方法很重要,加工的目的主要在于去毒和去味。关于野菜的食法有生食、直接炒食或蒸食,还可煮浸。
(二)寻找水源
1.运用感官寻找水源
听: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里的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作流水的声音。
嗅:利用鼻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味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要有一定经验积累。
观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2.因地制宜寻找水源
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比较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
3.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且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蒿、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若其他树枝还没发芽,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则此处便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他树枝已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则此处便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4.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天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5.直接从植物中取水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野芭蕉的嫩心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味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桦树、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另外,还可以从芦荟、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用水。
6.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汽上升,凌晨常出现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较高。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地依靠上述方法去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很复杂、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3~7人)和短时间(3~5天),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超过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
(三)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方法如下:
①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或可灌入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L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两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目前,军队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
②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已净化过的水中,每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加入的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20~30min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③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剂3~4滴,若水质混浊则加倍,摇匀后,静置30min,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道,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④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min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⑤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下,把水煮沸5min,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⑥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支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菌、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
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的方法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地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含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8h,甚至更长些。
(四)应急解渴
1.海水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饮用海水,这个问题目前有争论。有人认为,海水盐度是人体含盐量的四倍,喝了海水会使体内总渗透压升高,虽然暂时可以解渴,但不久就会大量排尿,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短时间少量海水,会有利于延长生命。
被誉为“海军的榜样”的法国博士阿兰·邦巴尔说:“如果你有淡水,在严格控制比例的情况下,加进海水来延长你的供水时间;如果你没有淡水就喝海水来救命,直到你能得到雨水、得到一条鱼来挤压成鱼汁或等到救生船来到为止。”阿兰·邦巴尔并不是提倡喝海水,而是强调在生死紧急关头,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喝海水。阿兰·邦巴尔的经验是2∶1的比例,即用两份淡水、一份海水掺合在一起饮用,一般不会伤害人的身体,而会大大延长海上遇难者的生命。
2.植物
如果找不到解渴的植物,还有一种极为简便的取水方法。澳大利亚飞行员布拉依安·卡瓦吉,曾将一个塑料袋套在树枝上,将袋口扎紧,树叶蒸发出来的水分就会聚集在袋子里。天气越热,蒸发量越大,得到的水就越多。利用这个方法,每天取水量可达1L左右。还可以用塑料布收集露水。从半夜到天明这段时间里,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水分便凝结成露水,贴附在地面或植物上。早晨将塑料布铺在草丛下面,摇晃草,使露水一滴滴地落下来,积少成多,可解干渴之急。
3.人尿
在实在无水的情况下,小便也可以应急解渴。实际上,小便并不污秽,只是因为心理作用,总觉难以下咽。有条件可以做一个过滤器,在竹筒的底端开一个小孔,按顺序放入小石子、砂、土、碎木炭。将小便排泄于此,小孔下面就会流出过滤的水。
二、选址宿营
户外运动如需住宿,往往会选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野外宿营,即野营。对于参与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而言,野营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情趣,而对于高山探险来讲,营地条件的好坏则直接影响着登山的进程和队伍的战斗力。无论以何种目的野营,我们都必须熟练地掌握露营的技术和方法。
(一)野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三大纪律
纪律一:帐篷要依次搭建
首先搭建公用帐篷。在营地的下风处先搭好炊事帐篷,建好炉灶,烧上一锅水,然后再依次向上风处搭建用于存放公用装备的仓库帐篷与各自的宿营帐篷。当整个营地的帐篷搭建好时,烧的水已开锅,可以马上饮用并开始做饭。
纪律二:建好野外厕所
选择在营地的下风处稍低一些,并远离河流(至少20米以外)的地方搭建厕所。最好是挖一个宽30cm左右、长50cm左右、深约50cm的长方形土坑,里面放些石块和杉树叶(消除臭味)。三面用塑料布或包装箱围住,固定好,开口一面应背风。准备一些沙土和一把铁锹以及一块纸板。便后用一些沙土将排泄物及卫生纸掩埋,并用纸板将便坑盖住以消除异味。在厕所外应立一较明显的标志牌,使别人在较远处即可看到是否有人正在使用。露营结束时,用沙土将便坑掩埋好,并做好标记,告诉其他参加野外活动的人。
纪律三:带走你的垃圾
不在营地留下一点垃圾是野营人必须恪守的纪律。纸类的垃圾可以焚烧后就地掩埋,塑料瓶、易拉罐等要装入垃圾袋带走,待回途中经过垃圾站时再丢弃,万不可随处抛弃。
2.八项注意
①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
②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③帐篷的入口要背风。
④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⑤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篷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⑥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⑦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⑧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
(二)营地的选址
1.选择平坦的地面
可能在你晒日光浴时,你喜欢躺在像地毯一样修整光洁的草坪上,但是在露营时,在一块天然的草地上露营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因为草地不够平整,而且非常潮湿,在炎热的天气容易滋生多种蚊虫,而落叶森林的层层落叶上或者针叶林铺满地面的松针之上、某些富含矿物质的土壤上、水流边的沙滩或者碎石堆上,都是搭建营地的好地方,因为这些地方都很平整。当人躺在防潮垫上时,会发现睡在坚硬而平整的地面上会比柔软但坑洼不平的地面舒服得多。
2.地势的高低
如果你有不同的海拔高度可以选择,那么理想的地点应该是可以防风防雨,山洪淹不到的高处,那里也不会受到落石和雪崩的威胁。
另外,海拔高低和温度有直接关系。如果感到寒冷难耐。应该尽量往低海拔地区移动;如果在闷热的天气中,则可以向相反的高海拔区域移动。
3.多花一点时间
徒步旅行者对露营地地形的选择没有驾车旅行者的范围大,而且可能会深入地形非常复杂的地方,所以有时觉得找一块平整合适的露营地并非那么的容易,不是岩石和小土丘大多,就是植被生长得过于浓密,但是,多花一些时间找一个更舒服的露营地是十分值得的。在确定安扎帐篷地点时,可以把你的垫子拿出来试着在这块地面上铺一下。然后躺到上面检查是否过于倾斜或者有明显的突出物,那些都是让人整夜不得安眠的东西。
4.躲避来自上方的危险
如果你的营地建在了可能发生落石、塌方、雪崩、泥石流的地方,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在这些地方露营。起码应该避开山脚下的低洼地带和这些可怕的东西直接经过的地方。另外,在树林中寻找搭建帐篷的地点时,应该注意避开那些已经开始往下掉树枝的死树,这有可能扎破你的新帐篷或者砸伤人。还应该看一看附近有没有因为靠在别的树木上才没有倒下来的死树枯枝,闪电雷劈经常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而一场大雨或者一点风都可能让它倒掉。另外,注意观察周围是否有大的蜂巢也很必要。
5.排水性的优劣
选择营地时,排水的性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可能有倾盆大雨来临时更是如此。不但应该避免选择低洼地带,而且完全平整的地面也应该避免。尤其是那种没有缝隙的被压得很结实的土地,这种地面雨水不容易渗入无处可流,从而导致营地被淹。在干燥的地区旅行时,在旱季即将结束的时候,不要选择在干涸的鹅卵石河道上扎营,一场暴雨就可能让这些地方恢复成一条宽阔的河流。在山区旅行,更应该找到洪水可能到达的最高水位线。因为暴雨会使得小溪变成激流,每小时水位可以上涨好几米,甚至完全超出河道的范围,所以在河道上虽然平坦舒适,但某些季节是不适合在这里露营的。
6.躲避蚊虫
在炎热而潮湿的天气里,成群蚊子对于露营者来说可能是最可怕的东西。这种情况在没有一丝风的夜晚会更加严重,所以在选择露营地时,应该注意不要选择死水塘边、茂密的草地中和任何可能有积水的地方,这正是蚊子滋生的地方。另外,蚊子不会在通风的地方聚集,所以在闷热的夜晚选择风口的地方是个好主意,比如两座小山之间的地方,或者通风的隧道里。而在有风的坏天气里,应该尽可能地把帐篷搭在矮灌木丛中或者大石头堆中。在暴风雨来临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舒适与否的问题,而是选择的地点能否保证帐篷的安全。在大风中平坦的地势并不是好的选择。
三、生火野炊
野外生存中的吃非常关键,这是在自然条件下为身体补充必需的能量,维持生命有机体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一般将野外的吃称之为野炊。
(一)搭建野炊灶
搭建野炊灶是野营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是野炊的基础和必备条件。通常搭建野炊灶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物及所能寻找到的燃料来进行修建。现在,野营时人们还可携带汽油炉、煤气炉等现代化设备。但在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则需搭建简易、实用的炉灶,用以烧水、煮饭、烧烤等。通常搭建的野炊灶有以下四种:
1.三石炉灶
三石炉灶是最简单、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炉灶。搭建三石炉灶时,要取三块高度基本相同的石块呈三角形摆放,将锅或壶架在其中,一般情况下锅底或壶底需距地面20cm左右,如用牛粪燃料,高度不宜超过20cm,如用木柴则可适当加高。
2.吊灶
吊灶是将锅或壶吊挂着的一种灶。具体搭建方法是:找两根上方有杈的树枝,将其竖直地插在地上,在两根树枝的中间(即有杈的部位)横架一木棍或树枝、帐篷杆等,将锅或壶吊在这根横架着的木棍上,在其下方生火。另外,还可用石块垒一道U型墙,在其上架一木棍,将锅或壶吊挂在木棍上,在木棍的下方生火,U型墙的开口应向吹风方向,以利于燃料燃烧。在野营时,以上两种吊灶是使用最普遍的。
3.木架灶
木架灶是指用较粗的树枝架起的炉灶。在森林地区有时找不到合适的石块建灶,就可用木架灶。具体搭建方法是:找4~6根长30~40cm的粗树枝(最好是新鲜的或湿的树枝,可作木桩用),将其一端用刀削尖,按所用锅或壶的底面积,组成一个正方形或六角形钉在地上,在锅或壶的下方生火。
4.坑灶
在既无合适的石块又无树枝的情况下,也可在地上挖坑灶。坑灶的修建方法是:在地面上挖一个深20~30cm、长约120cm、宽30~40cm的斜形穴坑,坑口开向风吹的方向,用木棍或帐篷杆在坑的两边用土堆起的土包上,将锅或壶吊挂在木棍或帐篷杆上(一般锅底或壶底与坑之间的距离需在20cm以上),在坑底处生火。
(二)取火方法
见第三章“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