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
- 洪治纲
- 4751字
- 2020-06-24 17:45:52
三 文学思潮的相关问题
在简要分析了文学思潮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特点之后,我们还必须厘清几个与文学思潮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包括创作风格、文学流派、文学运动、文学社团等。这些概念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与文学思潮交织在一起,有时甚至相互混淆,彼此取代。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其核心问题在于,这些概念中确实存在某些相似的特性,包括群体性、动态性、历史性等。有不少概念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甚至是文学思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有效辨析这些概念及其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科学地理解文学思潮,而且有利于文学史研究的规范化和严谨性。
1.文学思潮与创作风格
创作风格是指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格调。它既指作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体现于其整体创作中的艺术个性,也指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某些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群体特点,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等。创作风格的形成,是通过众多具体作品不断积淀而成,是创作主体通过对创作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合后所传达出来的,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特殊性。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创作风格是创作成熟的一种标志。
文学思潮与创作风格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它们所指涉的范畴不一样。文学思潮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文学实践,既包括创作、理论,也包括批评、接受,在特定情形中,还包括某些创作方法或风格。但创作风格主要指具体的创作领域,是从作品的内涵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审美特质;一些艺术形式方面的重要因素,如体裁、语言以及艺术方法、艺术技巧等,对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体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文体风格等。卢铁澎就认为:“文学思潮属于文学活动系统中的观念层面,是一种精神性结构,具有抽象性。而文学风格无论个体风格还是群体风格,都是通过文学作品体现出来的创作特征、审美风貌。”
其次表现在它们的形成方式不一样。文学思潮的形成,通常离不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伦理观念和审美趣味,具有潜在的观念层面上的规约性,其形成过程也充满了各种难以把控的动态性。而创作风格大多是自然形成的,是基于创作个体的文化积淀、艺术修养、个人心性和审美趣味发展而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即使是某些群体性的写作风格,也会存在着个体创作内部的差异性。
最后表现在它们关注的目标不一样。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文学思潮关注的是宏观的文学史意义上的变化,探讨的是整个文学实践系统中“思潮”的具体作用,尤其是“思潮”对整个文学发展态势的变革性影响,以及“思潮”对创作、理论、批评、接受等层面的统领性和内在的支撑性。而创作风格关注的是具体的创作实践和作品本身,是对创作内部的内容和形式之独特性的认知与归纳,体现出某种意义上的具象性特点。即使是对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的考察,也都是通过一个个重要的作家或一部部标志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离开了具体作家和作品,创作风格就成了无源之水。
2.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主要是指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群体性特征的创作派别,它拥有相对明确的艺术理想、审美趣味和创作风格。从定义上说,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艺术倾向和创作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成的文学派别。自然形成的文学流派,没有共同的组织,纲领,称号,他们自发地以某个或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为规范,创作出许多有共同特色的文学作品,后人总结时冠以一定的名称。如我国宋代的江西诗派和清代的桐城派。自觉形成的文学流派,则有一定的组织,名称和主张,先组成文学社团,后形成流派。如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文学流派不等于文学的创作方法,也有别于文学上的宗派”。无论是自觉形成的,还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对于文学流派的认定,主要是依据相关作家的创作实践,包括创作题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风格。
尽管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存在着一些共性,如它们都呈现出群体性、动态性和历史性之特征,但它们之间仍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这种区别表现在它们所指涉的范畴不一样。文学思潮几乎囊括了创作、理论、批评、接受等各种重要层面,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文学存在,而文学流派主要是指文学创作领域里的“写什么”和“怎么写”。有人就认为:“所谓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思想倾向、审美理想和创作风格甚至创作题材、创作方法等都比较接近或一致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的文学派别。属于同一流派的作家,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基本方面,具有大体相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在对生活和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上也基本一致。表现在创作上,他们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形象的塑造以及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体现出本派的特色和风格。”也就是说,相似或相近的文学观念、相同的艺术追求和特有的群体风格特色,是文学流派的核心标志。
其次,这种区别表现在两者的群体内部有着各不相同的潜在规约。文学思潮对于其群体内部的不同个体,主要体现为思想观念上的相对一致,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具体约束。但文学流派对于其群体内部的不同个体,有着更多的规约性。用席扬的归纳来说,在学养基础上,彼此应具有相关的知识谱系;在区域空间,彼此应具有相同的区域文化认同;在审美风格上,彼此也具有主体间“个性”的同一性。这些内部特征,可以从文学史上许多文学流派中得到印证,如中国古代的江西诗派、桐城派、公安派,现代的京派、海派、山药蛋派等,都是如此。
最后,这种区别还表现在形成的外在因素不尽相同。文学思潮的形成,深受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可以说是特定社会思潮、文化观念和伦理趣味在文学实践中的体现,具有明确的时代规约性。而文学流派虽然也会受到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相反,某些重要作家的统领性,常常会成为文学流派的精神支柱。“文学流派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条件,思想文化潮流,传统与外来的文学影响,都要通过一群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学志趣与创作追求的作者,和他们的人生观美学观、文学修养乃至个性气质而发生作用。某一流派的成熟并获得社会公认,常常是由于表现在这群作家作品中的生活内容、感情倾向、艺术形式和创作特色与风格,大体上已经趋于一致。”的确,在文学流派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些处于领袖地位的作家,他们对于该流派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3.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文学运动是文学发展中极为特殊的一种文学活动形式,它具有强烈的倾向性、组织性、鼓动性,是“那些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有组织有纲领有规模有倡导有指向的带有群体性的有一定效果和影响的文学活动”。这种“文学活动”,旨在改变某种文学发展现状,建构一种新的文学创作态势,具有意识形态化的干预性倾向。“文学运动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某种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依照共同的文学主张,具有比较鲜明的目的,纲领或倾向,在某个或某些有声望的文学家的倡导和带动下,有众多的文学家的参与和实行的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声势和影响的文学活动,如我国唐代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文学运动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动向的反映,它不是顺应,推动历史的发展,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文学运动总要树起一面旗帜,或直接以政治口号为号召,或仅以文学主张为大旗,或由政治人物所发动,或由文学家所倡导,但都通过文学实践直接、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云,对当时以至未来文学实践、文学理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影响。文学运动是文学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没有进步的文学运动,就不可能冲破长期的历史的陈旧积淀,就不可能开创文学的新局面。”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区别,首先在于它们的表现形态不一样。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都充满了动态性特征,但文学思潮主要以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作为发展动力,其表现形态是潜在的、抽象的,而文学运动通常是由一批志趣相同的创新者发起的,其表现形态是外在的、具体的。“如果这批创新者的创新和实验能够在思想和艺术上统一,并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纲领,那就形成了文学上的‘运动’。一般地说,‘运动’的核心是一个地位大体相同的作家群,有时候也有老一代的代表作家参加,使它具有更大的势头”; “我们理解的‘运动’——再说一次——是一群趣味相同的人有意识的,在多数情况下有理论指导的、旨在说明艺术的一种新概念的努力。‘运动’与‘流派’的不同在于它大体上是一批同代人的努力,不存在导师——弟子的师承关系。”文学运动有时能够推动文学思潮的发展,但并不是每一种文学思潮中都包含了文学运动这一剧烈的文学活动形式。
其次,从形成的原因上看,两者都与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但文学运动往往是以更明确的外在活动,呼应社会文化思潮。“所谓文学运动者,它和整个的文化运动以及政治运动,是有着一脉相通的关系的,而文学运动本身也包含着各方面的活动,但无论如何,能造成一个有力的文学运动的,还是文学创作。”而文学思潮则是在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文学发展形态,不具备文学运动所拥有的剧烈感。“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是精神层面的,文学运动则是活动整体的群体性,既包括思想也包括行为并且更偏重于行为;既有文学的因素,也有非文学的因素,社团、刊物、宣言、表演、宣传、谩骂、搏斗……都是文学运动的组成部分。”
4.文学思潮与文学社团
文学社团是一种具有结社性质的特殊的文学组织。它拥有一系列规范化和程式化的组织构架,包括章程、纲领、刊物以及入社要求等。因此,严格地说,文学社团是“一种有文学纲领、宣言和结社章程的作家组织形式。参加者一般要有入社、入会的手续,不一定有常设的机构,但经常聚会,并办有自己的刊物或书店等”。当然,从结社条件来看,文学社团并不像其他社会团体,需要通过较为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程序认证,但是社团成员也必须具有大致相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同时也要有自由入社的个人意愿。总之,“文学社团是特定条件下的文人自发性会社。一般来说,文人或因志趣相投,或为情谊所感,或由兴致所之,时不时地都会兴起组会结社的冲动,只有在生活安定,且政治气候高度适宜的情况下这样的冲动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实现”。
文学思潮与文学社团的区别在于,文学社团拥有明确的组织构架,从章程、纲领到刊物、入社程序等,都相对健全,体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虽然也不乏一些组织松散的文学社团,但从总体上看,文学社团无疑是一种具有结社性质的文学组织。文学思潮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这类组织,其群体性中的不同个体并不需要某种明确的加盟程序。从组织形态上说,文学思潮是一种灵活多样的观念性聚合体,比较自由、松散,常常是一种被命名的文学存在。
从形成的背景或原因上看,文学社团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一些个体的共同爱好和主观意愿,带着明确的艺术主张、思想立场和审美风格,体现出高度的群体自觉性和主动性。“它们有各自的发起人和基本成员,又有大量从读者中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做补充,从而形成一种文学力量,在文坛上造成自己的声势和影响。”而文学思潮的形成,通常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思潮影响下,由创作、理论、批评和接受等各种文学层面聚合而成,其内部不同层面的个体在主动性上并不突出,也不一定具备高度的群体意识和组织观念。
文学思潮之所以与创作风格、文学流派、文学运动、文学社团等发生混淆,主要在于文学思潮是立足于各种文学现象之上的一种综合,而文学现象本身又涵盖了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学实践,包括创作风格、文学流派、文学运动、文学社团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无论是创作风格、文学流派,还是文学运动、文学社团,有时也会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参与到某种文学思潮的建构之中。但从总体上看,“文学思潮是它们的灵魂、核心”,具有强大的统摄作用,而创作风格、流派、运动和社团,只是一些更具体的文学表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