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寓桂文学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对流寓作家的研究和观照已逐步成为古代文学和地方本土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对流寓文学和流寓作家的整体研究及作家个案研究成果较丰富。如刘汉忠《清代寓桂人物别集提要》(征引自周韩瑞《撷芙蓉集》)、顾嗣立《桂林集》、徐以升《湘漓集》等六集有关诗作,并提要其文献价值。甘伟珊、周文涛主编的《寓桂历史人物》通过系统介绍秦代至清末各时期,史禄、吕岱、柳开、汤显祖、洪秀全等具有代表性的92位历史人物在广西的作为,粗线条地反映古代广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风、民俗。杨东甫的《笔记野史中的历代谪桂官员》认为在古代中国,广西一向被视为“蛮荒之地”,因而也就成了不少朝代贬谪官员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唐宋两代。对这些谪桂官员的相关情况,正史中有若干记载,笔记野史中也能找到不少文献资料;而且笔记野史中的相关记叙,往往比正史中的同类内容更有血肉,更为详细。其他还有陈青松的《游子·寓贤:元末明初流寓江南的江西文人研究》,黄彦的《新时期新疆流寓小说论》,蒋寅的《一种更真实的人地关系与文学生态——中国古代流寓文学刍论》,来琳玲的《南北朝流寓士人探微》等。对作家作品进行个案研究的论文则比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另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就是从地域文化的区域视角研究广西文学,如荣华的《构建地域性文学传承平台——谈广西文学与地域文化》认为广西文学必须深深植根于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刘丽琼在《民族民间文学对广西文学创作的影响》中认为民族民间文学从文学体裁的选择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特色等方面,对广西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张明非在《唐代粤西生态环境与贬谪诗》中以唐代贬谪诗为个案,考察粤西生态环境与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关系,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粤西生态环境对诗人的心态、创作动因及诗歌风格有何作用;二是当诗人处于粤西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其诗歌创作在题材、风格等方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还有一种研究则关注于寓桂文人对广西经济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如周雪瓴、蒋肖云在《唐宋流寓文人与广西书院文化》中认为唐宋期间,大量文人因贬谪、游历、迁居等原因流寓广西,他们影响或直接建立了广西最早的一批书院,对广西文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流寓文人决定了广西书院的教学内容、教育宗旨和教学目标,也导致了广西书院分布的地域性。唐宋时期广西书院通过祭祀与理学传统体现出对流寓文人的纪念,书院文化则展现出对中原文化的“北方认同”。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学术界对广西流寓文学的关注比较少,基本上只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如张彦的《宋代李师中寓桂文学论》,左宗静的《论陈藻寓桂诗歌创作》,廖文华的《李渤谪桂期间的诗歌》,莫道才的《李商隐寓桂居所遗址考》等。尚缺少在文学地理学文化语境下对寓桂文学发展的整体性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