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
- 李君如主编
- 1546字
- 2021-03-28 01:51:40
二 时代背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步。未来10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决定着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建设。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科学发展的新论断为我们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二)推进科学发展面临复杂的国内局面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攻坚期。就国内因素而言,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还很艰巨。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诸多民生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迫在眉睫。面对这些问题,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直面挑战,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从制定宏观政策、措施到出台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方案,都需要准确地找出短板,据此划定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点论”和“底线思维”新论断为认清形势,破解复杂局面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三)推进科学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
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由于世界经济体不同板块此消彼长变化、与主要发达国家力量对比及景气周期差异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严峻。首先,世界经济进入长期复杂严峻的低速调整期。不仅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时间和影响超出预期,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中长期趋势可能也远比预期的复杂和困难。欧美发达国家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去杠杆化将导致消费需求减缓,难以摆脱增长乏力局面。新兴经济体虽增长前景要好于发达国家,但并不可能摆脱发达国家的影响,世界经济总体进入低速调整期。全球经济不得不进行发展模式、结构和动力机制等新一轮调整。其次,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而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原有新兴经济体产业持续升级和后续新兴经济体的相继崛起,全球化进程将由原来以收入效应为主的双赢阶段,推进到替代效应凸显的利益分化阶段。美国大力推行的TPP、TTIP等经贸谈判试图重塑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强,导致全球化进程将趋于放缓,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和领导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我国将同时面临发达国家和后起新兴经济体的双重夹击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新思想有利于我们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