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深刻理解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解决“中国问题”和形成具有“中国的特点”、“中国的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毛泽东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充分显示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看作世界历史性事业,看作国际无产阶级联合完成的事业,那么,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由中国人自己努力完成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特征转化为中国人解决中国自己发展问题的“世界眼光”、“世界视野”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影响。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这成为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他申明在中国搞社会主义,“要有中国特色”。江泽民针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快速推进的国际新形势及其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强调世界的多样性,强调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种不同文明彼此尊重,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造就“国际和谐局面”。胡锦涛依据21世纪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从实现中国科学发展的战略出发,充分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为贵”、“正心修身”、“协和万邦”等处理天人关系、人际关系、身心关系、国际关系的理念和要求,提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新目标和新任务。这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的新理念和新命题,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提出来的,因而也只有在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