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
- 李君如主编
- 22字
- 2021-03-28 01:51:3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李振宇
一 “逻辑”问题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两个内在逻辑,这两个逻辑是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提升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即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联系。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历经高潮与低潮的历史过程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有适合各国情况的统一模式,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各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相结合,通过改革,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和内在动力。1890年8月,恩格斯给德国社会活动家奥托·伯尼克的信中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列宁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先驱,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开社会主义改革之先河。1921年,列宁发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不能再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及时提出了的新经济政策以及新政治政策和新文化政策。列宁的改革使社会主义苏联稳住了阵脚,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的伟大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即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恩格斯说:“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2]“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陈列展时首次提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新思维、新理念。“中国梦”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辈的理想和夙愿,记载着中国的辉煌历史,百年屈辱,独立解放,改革开放,表达了今日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和愿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概言之,就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目标和实现共产主义长远目标以及“两个一百年”目标有内在联系。中国梦的提出,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了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来之不易,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奋斗目标理论的重要发展,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内在联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