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浙江地域史概要与浙江道教前史

古代浙江是吴越族人的居住地,由于历史上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吴越族人随之迁徙,形成了于越、外越和句吴三个主要民族。吴越族人的可考年代,从考古发现看可以上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吴越族人创造的最有影响的文化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开始的良渚玉文化。吴越族人在春秋时代进入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并且在春秋末年先后称霸。吴越族人的原始信仰主要是以鸟为图腾的凤鸟崇拜和巫术信仰。东王公和西王母的信仰在吴越族人的信仰中也很盛行,从考古资料看,至少在两汉时期东王公和西王母信仰已经在民间流行;从一些文献来看,其信仰或可上推至春秋末年。

吴越争霸之时,吴越两国都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家,如孙武、伍子胥、计然、范蠡、文种等。其中范蠡是后世道家和道教关注的人物,其思想对后世黄老道家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范蠡被写入了刘向的《列仙传》,也就是说范蠡在汉代就被当作是仙传中的人物。后世还将范蠡尊为财神。

春秋末年越灭吴后,迁都琅邪,其国土占有了从山东半岛南面至江苏、浙江的沿海地区,并与外越所在的岛屿相关联,所以吴越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力不仅仅只限于浙江一地。琅邪[1]是天师道发源地,作为越国国都有一百余年(据钱穆考证为124年),我们可以以之来探讨吴越文化对东部道教起源的文化影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