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诗是吾家事:杜甫来秦州之前的生活简述

公元712年,即唐玄宗先天元年[33],我国古代诗歌一座伟大的高峰,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这一年,李白13岁,王维亦13岁,孟浩然22岁……无独有偶,这一批灿烂的诗歌星辰,已然纷纷降世。

杜甫之先祖杜畿,京兆杜陵人,魏武时为尚书仆射。其子杜恕,为幽州刺史。其子杜予,封丰乐侯,入晋任征南将军,后又封当阳侯。其十代孙杜依艺,唐太宗初年任河南府巩县令,乃定居巩县。其子杜审言,唐中宗时进士及第,曾任尚书膳部员外郎,以诗文著名。其子杜闲,初为兖州司马,终为奉天令。杜闲之子,就是杜甫。

关于杜甫的出生地,至今人们尚有歧见。闻一多引《河南府志》云:“巩县东二里瑶湾,工部故里也。”[34]又云:“考公族望,本出京兆杜陵,故每称‘杜陵野老’,《进封西狱赋表》云:‘臣本杜陵诸生也。’自六世祖叔毗,已为襄阳人。(《周书·叔毗传》:‘其先京兆人,徙居襄阳。’)曾祖依艺终河南巩县令,遂世居巩县。”[35]而王辉斌则认为:“巩县仅为杜甫之祖的迁徙居住处,其出生地则在今河南洛阳市,且杜甫家族至迟在杜审言晚年即已迁居洛阳。杜甫集中的‘故乡’诗,除少许指杜甫在长安期间的寓家地外,其余所指全部为洛阳。”[36]此录其说,存疑待考。

在杜甫的童年生活里,最让他悲伤的事,应该是五岁丧母。而最应该高兴的事,是他六岁时曾在郾城观看英姿飒爽的公孙大娘舞“剑器”和“浑脱”——一种从西域传过来的健劲之舞,其强烈的异域风格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五十年后,当他又一次看到公孙大娘的弟子所舞之剑器,回首往昔,颇有感慨,就写了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诗中有句云:“img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其中肯定有着他小时候强烈而不可磨灭的艺术观感。他眼睛里看着的是公孙大娘的后学,但是他心里缅怀的却是童年时美好的记忆。

杜甫七岁即能作诗。公元766年,55岁的杜甫在作于夔州的《壮游》一首里这样写道:“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这首诗已然表现着少年杜甫方刚的血气与高远的抱负。闻一多《杜甫》说:“从七八岁到弱冠的期间中,我们想象子美的生活,最主要的,不外作诗,作赋,读书,写擘窠大字……并且多病的身体当不起剧烈的户外生活,读书学文便自然成了唯一的消遣。他的思想成熟得特别早,一半固由于天赋,一半大概也是孤僻的书斋生活酿成的。”[37]而对杜甫《壮游》诗里“结交皆老苍”一语,闻一多的这段话堪为最美的注释:“书斋里,他自有他的世界。他的世界是时间构成的;沿着时间的航线,上下三四千年,来往的飞翔,他沿路看见的都是圣贤、豪杰、忠臣、孝子、骚人、逸士——都是魁梧奇伟、温馨凄艳的灵魂……于是他只觉得自己和寻常的少年不同,他几乎是历史中的人物,他和古人的关系比和今人的关系密切多了。他是在时间里,不是在空间里活着。”[38]何止于此,杜甫作为一个伟大的已经作古千年的生命,他和今人——我们现在的人——的关系,同样也是比他和当时的人密切得多。平凡的生命是草木一秋并且偏于一域的,而伟大的生命则超越时空永远不朽。

公元725年,诗人14岁[39],“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壮游》),虽才华毕露,但童心依旧。726年,15岁,“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19岁游晋。20岁、21岁、22岁、23岁游吴越,饱览祖国山川。24岁举进士不第。25岁、26岁、27岁、28岁、29岁游齐赵。30岁、31岁、32岁在东都。33岁在东都遇李白。34岁在齐鲁,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35岁归长安,一直到43岁,杜甫基本上都在长安以诗求官,结交名流,进赋示才,欲图报国。杜甫44岁时,安史之乱爆发,于是45岁的杜甫饱经丧乱。46岁这一年,却是杜甫比较得意的一年:五月,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是乃“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述怀》)之时,但好运不长,杜甫旋因房琯事而得罪肃宗。47岁,仍任左拾遗,至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时为公元758年。

次年,即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杜甫48岁,正月,归巩县陆浑山庄视亲,只见土地荒弃,村落颓毁,家人离散。二月,复回洛阳。三月,当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溃于邺城时,杜甫由洛阳往华州,以途中见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一年,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这一年,在回纥等国的帮助下,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的浴血苦战下,唐王朝终于收复了长安等失地,但是,战火却并未熄灭,而且仍在弥漫,国家仍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这年的七月八日,是立秋节。立秋后,杜甫作《立秋后题》一诗,并即辞去了陕西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眷西行,跋山涉水,翻越陇坂,到达了当时的西塞重镇秦州城(即现在的甘肃省天水市),开始了他的陇右寓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