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对象

本书拟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延安时期反腐倡廉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是笔者叙述和研究的客体。实践是真理的源泉,经验是知识之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书研究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思想与实践活动,正是要把那些成功有效的历史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帮助人们掌握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规律,以便少走弯路,把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做得更好,更富有成效。选择历史研究对象的缘由通常基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由现实问题的刺激而产生的研究课题;二是由史料中的问题而产生的研究课题;三是在不同的历史认识的争论中引出的研究课题。显然,本书研究对象选择的依据和理由正是基于第一种情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建立民主政治,十分注重反腐倡廉建设。如中国共产党把“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作为一条重要纲领,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也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民主、最廉洁的政府。今天,人们每每谈起廉政建设的问题,大都流露出对历史上这段廉洁党风和廉洁政治的怀旧之情。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要求:“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3]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4]这些都说明那时的党风建设、廉政建设成效是显著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正廉洁,赢得民心,从而为赢得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启示着现在,现在昭示着未来。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尤其是在今天严峻的反腐败形势下,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成功的反腐经验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在新时期更加凸显出它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和总结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指导今天的执政党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党跳出始兴终亡周期律的历史宿命,颇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把延安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注重在历史事件的描述过程中分析与把握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领域里的特殊矛盾。本研究力求通过对这一矛盾的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运作的经验教训,从而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视角帮助人们理解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促使人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当今反腐倡廉建设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