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施莱尔马赫对康德至善学说的批判

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指出的,施莱尔马赫的至善学说与康德伦理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康德伦理学就是施莱尔马赫至善学说的理论来源(虽然不是唯一的理论来源),施莱尔马赫的至善学说就是作为对康德至善学说的批判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康德虽然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方法论中提出了至善概念,但是对它的详细论述是在1787年出版的《实践理性批判》中作出的。而在该书出版两年之后,作为青年学生的施莱尔马赫就写了一篇《论至善》[1]的长文,其中包括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道德法则、幸福和至善的关系以及实践公设理论的激烈批判,并提出了自己对这些概念的初步理解。同时《论至善》也包含着对哲学史上不同学派的至善概念的批判,而这种批判在1803年出版的《批判大纲》中得到了更加详细的深化。在施莱尔马赫看来,所有这些批判的尝试,都是在为提出自己的至善理论做准备。

因此,在考察施莱尔马赫成熟的至善学说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考察他的《论至善》和《批判大纲》这两部文献。由于这两部作品的主要意图是对至善概念做历史的批判,并且主要是批判康德的至善学说,我们因此把施莱尔马赫这一时期的至善学说称为批判的至善学说。我们将用两章的篇幅来讨论施莱尔马赫批判的至善学说,其中本章主要讨论施莱尔马赫对康德至善学说的批判,而在第三章,我们将讨论他对哲学史上的各种至善学说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