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书拟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空间计量经济学技术、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ArcGIS软件工具等,系统研究“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的科学界定,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及经验研究框架,明确所选择的四个案例区域中的空间外溢效应的显著性及溢出路径,检验“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在其中是否成立,进而对区域内部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科学界定“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

在传统趋同假说中,空间外溢效应是被忽视的。然而,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空间外溢效应(区位、空间相互作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着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构造空间语境下的“新”趋同假说。这里“新”的含义并不是指脱离传统趋同假说而建立的一套新的概念体系,而是把对空间尺度的考虑纳入到传统趋同假说体系中,使之更加完善,更具解释力。根据传统趋同假说对绝对趋同、条件趋同和俱乐部趋同的界定,空间尺度与趋同假说的完美结合就体现在“空间”与“俱乐部趋同”两个概念的组合中。这是因为:第一,空间外溢效应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相互邻近”,只有彼此地理位置较接近,才能产生影响经济增长进程的空间外溢效应。并且,空间外溢效应的强弱显著依赖于空间距离的远近,且表现出随距离衰减的态势,这是空间经济学所强调的内容。由此看来,从产生空间外溢效应角度来说,研究的对象或空间外溢效应起作用的范围必定是相互“邻近”或“邻接”的经济体。第二,传统趋同假说极其丰富的经验研究表明,表示收敛于共同稳态的绝对趋同假说只在个别发达国家的小样本中成立,表示收敛于自身稳态的条件趋同假说普遍成立,表示收敛于多重稳态的俱乐部趋同在富裕经济体和贫穷经济体内部都成立(Quah的“双峰”趋同)。并且,条件趋同假说所暗含的意义是经济体内部趋同,而无关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因此,“空间”就自然地与“俱乐部趋同”结合成“空间俱乐部趋同”,以表示在空间中相互邻近的趋同俱乐部成员所组成的“空间趋同俱乐部”,进而可以用空间外溢效应解释俱乐部的形成。根据俱乐部成员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参考Quah的“双峰”趋同的结论,本书主要考虑两种类型的俱乐部:发达空间趋同俱乐部(简称发达俱乐部)和发展中空间趋同俱乐部(简称发展中俱乐部)。又由于空间外溢效应发生作用主要有三种不同形式: (1)一个区域的收入增长率主要由邻居区域的收入增长率所影响; (2)一个区域的收入增长率主要由邻居区域受到的不可预测的冲击(随机震荡)所影响; (3)一个区域的收入增长率主要由邻居区域的绝对收入水平所影响。因此,空间外溢效应对空间趋同俱乐部的形成就相应有三种不同的溢出路径: (1)通过邻居区域人均收入增长率影响目标区域经济增长; (2)通过邻居区域经济随机震荡影响目标区域经济增长; (3)通过邻居区域的绝对人均收入水平影响目标区域经济增长。这样,相对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俱乐部来说,就分别有三种不同形式的空间外溢效应发生作用,便形成了以下六种更细化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类型:邻居区域经济增长率水平引致的发达空间趋同俱乐部;邻居区域经济增长率水平引致的发展中空间趋同俱乐部;邻居区域经济随机震荡引致的发达空间趋同俱乐部;邻居区域随机震荡引致的发展中空间趋同俱乐部;邻居区域绝对收入水平引致的发达空间趋同俱乐部;邻居区域绝对收入水平引致的发展中空间趋同俱乐部。这就形成了本书后续经验研究中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的基础。

第二步,构建“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的理论模型和经验研究框架。

首先,构建“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的理论模型,包括两个方面: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区域同质性假设条件下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理论模型,分析空间俱乐部趋同的理论机制;进而,以新经济地理学中的经典核心—外围模型为基础,探讨空间异质性情形下空间趋同俱乐部形成的可能性。

其次,以上述空间俱乐部趋同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提出并分析本书后续经验研究所用到的四个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Durbin模型和空间横截面模型。

第三步,检验“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

在进行“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的检验中,主要分为框架相似的两部分进行,即分别对发达区域和发展中区域进行检验。为了提高结果的可信性,对每一种类型区域均选择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即发达区域选择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发展中区域选择中国的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一步中分别研究两种类型的区域空间俱乐部形成的特点与共性。

本书的研究路径如下: (1)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用σ趋同指数、Moran'I指数、Moran'I散点图等方法,分析案例区域分布形态特征及空间自相关状况,判别空间外溢效应的显著性,用GIS可视化技术绘制相关专题地图,分析案例区域未来演化路径; (2)空间外溢效应溢出路径分析。以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识别不同区域的空间外溢效应的溢出路径,并进行时间异质性分析; (3)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以所建立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技术,形成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框架,进而对四个案例区域分别进行研究,并根据上面对空间外溢效应溢出路径的识别,明确不同区域的俱乐部类型(如果能够形成空间趋同俱乐部的话) ; (4)空间异质性分析。主要运用G-I*统计量识别核心和外围区域,并研究促使核心区域形成的增长极的空间外溢效应,探讨异质性情形下空间趋同俱乐部形成的可能性。

概括起来,本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img

图1—1 本书研究框架图

二 主要研究方法

本书采用规范的经济问题研究方法。首先提出“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并对此进行界定。然后,在一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从理论的角度对“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进行论证。再由理论模型推导出检验假说的经验性设定,进而选取四个不同的案例区域分别进行检验。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1)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进行空间数据统计描述时,采用GIS可视化技术,制作不同区域的专题地图,并运用Moran'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绘制散点图等手段,明确区域空间关系,验证空间外溢效应的显著性。在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中选用G-I*统计量识别核心区域和外围区域。

(2)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在进行空间外溢效应溢出路径分析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分别进行检验;在进行“空间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和增长极的空间外溢效应分析时,运用空间横截面模型进行检验。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软件有Matlab、GeoDa、ArcGIS等。


[1]在本书中,为了表述方便将“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简称为“趋同”,将“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简称为“俱乐部趋同”,将“区域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简称为“空间俱乐部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