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画面

文/凌 娜

庆子·凯萨兹喜欢颠覆传统,她独特的创作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初见《秋秋找妈妈》,便被它那简明的画面吸引了,当细细品味时,才发现它以细腻的笔触,让整个书的画面弥漫着温馨的气息,同时也颠倒了传统意义上的母题,在爱上它的同时我也选择了与孩子一起分享,一起阅读。

阅读绘本要让观察、阅读和思考同步,思考是阅读的灵魂。优秀的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努力引导他们在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中自由地穿行,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让幼儿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体验微妙丰富的情感变化,去感受情节的起伏之韵。

绘本故事,绘画的分量重,文字的分量相对较轻。而处在幼儿期孩子,认识的汉字不多,因此,在看一本书时,他们关注比较多的往往是书中的画面。《秋秋找妈妈》每个画面都蕴藏着浓浓的情感,作品中每个人物的神情都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细细琢磨。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三幅画面,启发幼儿展开想象,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观察秋秋的眼睛,理解“孤单”

当人与人初次接触的时候,最先交流的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绘本首页,画了一只可怜兮兮的小小鸟秋秋,透过秋秋的眼睛,我们感受到秋秋正在向我们传递着孤苦无依的讯息,孩子们马上就与他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当教师启发提问:“秋秋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孩子们回答:“秋秋生活得很不开心,因为他的眼睛耷拉着”;“秋秋的翅膀耷拉着,他生活得很不快乐”;“秋秋可能在想:我的妈妈在哪呢?”……

观察秋秋的动作,体验“伤心”

对事物的观察是受意识控制的,不同的环境、氛围会影响到观察的角度和观察的结果。伴随着乐曲声,教师讲述:无论秋秋走到哪里,他总是找不到一个跟他长得一样的妈妈。此时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垂头丧气的小小鸟,孩子们看着秋秋的样子,想秋秋所想,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教师提问:“这时秋秋的心情怎么样?它会想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秋秋想,妈妈你到底在哪儿呀?”有的说:“秋秋会想,我一定是个没人要的孩子!”有的说:“秋秋很失望,他会想‘看来我是找不到妈妈了’!”……当熊太太的画面出示在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都摇摇头表示秋秋不会去找熊太太。秋秋伤心极了,他开始哭起来,当孩子们看到一只正在哭泣的小小鸟时,眼泪含在了他们的眼眶里,他们的心也随之揪了起来。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沉浸在找不到妈妈、没有妈妈的痛苦之中。

观察秋秋的神情,感受“幸福”

神情是人的一种行为,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情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熊太太的出场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可出乎意料的是,她用柔和又善解人意的行动给了秋秋最直接“爱”的体验:抱抱、亲亲、一起唱歌跳舞,还带她一起回家。当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读到故事最后一页时:秋秋依偎在熊太太的怀里,嘴角上泛起一阵涟漪,眼睛满足地眯成了一条缝,孩子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仿佛自己就是秋秋,此刻正享受着温暖的怀抱,享受着浓浓的爱呢!这时让他们来谈谈秋秋正想些什么,对于提升文本的主题就水到渠成了。

面对不同的绘本,面对无数有独一无二个性的不同孩子,挖掘很重要,只有教师自己把绘本的主题挖透了,才会抛给幼儿一条清晰的主线,才能触及孩子的心灵,哪怕他们只有六七岁。而这些包含了幼儿丰富想象的绘本阅读,也才能拓展作品原有的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

img
img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