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综合卷
- 胡广翔主编
- 15699字
- 2021-03-28 18:07:25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社科院图书馆系统开创联机编目工作的历史回顾
胡广翔
多少年来,图书馆员梦寐以求文献书目资源共享。人们曾尝试多种合作活动,结果大部分以失败告终。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传统图书馆的文献加工和服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联机联合编目等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虽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就获得了成功,但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却少有成功的先例。
随着图书馆工作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越来越成为现代图书馆人普遍接受的办馆理念和发展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国内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建设一个我院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社科院系统联网的、数据完整的、高质量的、高水平的全国社科院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我院的地位和规模相匹配的全国社会科学工作共享的全国社会科学书目数据中心。有了这个中心之后,人们不管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上网访问这个中心,均可一次性地查全、查准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书目信息。建成了这个中心,也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平台。形成了这个平台,以后只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就能很容易地在这个平台上逐步上马和实现各种文献类型的文摘、目次乃至全文和多媒体资源的共建共享业务,为全院乃至全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彻底改变目前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服务技术和手段严重不足的状态,从根本上提高对科研服务的力度。另外,各地社科院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和开展的业务项目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实现全国社科院图书馆系统内资源共建共享,将会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和影响。
一 历史的回顾
综观中国社科院各图书馆工作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科院文献资源的加工利用工作走过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各自为政到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过程。在1984年以前,全院的图书编目工作基本上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在全院范围内首次进行了文献著录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不断地宣传、培训和研讨,逐渐认识到了实行文献著录标准化的重要意义。从1992年开始,我们又在实施标准化著录的基础上,组织研制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全院图书编目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自那时起,各馆便可进行单机状态下图书的计算机编目工作了。从1994年开始,中国社科院图书馆工作的改革使原院部科研大楼内的十几个研究所图书馆与原院文献信息中心合并成立了院图书馆,并购买使用了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的商业图书馆软件系统。这样,就使院馆的计算机统一编目工作真正得到了落实,并取得了巨大成效。从1999年开始,又开始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实施联机联合编目工程。回顾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系统近五年的发展历程,可用下面九个字来概括:即“五年,五大步,五个台阶”。第一年,告别了手工编目,直接使用微型计算机和自己编制的软件进行单机上的图书编目工作;第二年,购买和使用了功能更好、效率更高的商业编目软件进行本编目机构内部的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第三年,利用国家书目数据和其他书目中心的数据进行回溯编目,走资源共享的道路;第四年,进行商业软件升级,使用在WINDOWS状态下的丹诚NT网络版软件;第五年,试验并实施了全院联机联合编目工程。
总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中国社科院的文献编目工作终于从全院30多个研究所的分编体系和规则五花八门,管理上各行其是,虽经院文献信息中心多方协调仍无法达到统一共识的旧阶段,成功地跨越到了能成熟地运用文献工作的各种国家标准和计算机技术高质量地完成图书编目工作任务的新阶段。
二 联机联合编目的提出
图书馆文献收藏量越来越多,需要回溯编目的旧书也很多,这给编目工作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图书馆工作人员越来越希望能够借助他人的编目成果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院馆实现了编目部内10台计算机的联机编目,并利用国家书目数据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的书目资源共享。但是,如何使全院各所图书馆也能随时共享院馆的书目数据,从而推动全院各所图书馆间的合作向广度、深度发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局范围内的、最充分的书目资源共享,成为当时一段时间内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长远的发展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创建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实时检索、编辑与利用书目数据,从而达到“一次输入,多次使用;一家输入,大家利用”的目的。而且从手工编目到机器编目,再发展到联机联合编目也正是计算机网络化进程在图书馆编目业务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当时,各类计算机网络(如Internet)在我国发展虽是近几年的事,但其发展的速度和卓有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网络已成为信息产业当时及其后若干年的主旋律。事实上各类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图书馆开展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良好环境。应该说,网络带给图书馆的机遇与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事实证明,在后来的发展中,图书馆的网络化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加强。美国的OCLC是世界上最大的联机图书馆中心。我国编目工作现代化的目标即是尽快建成中国的OCLC,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则是尽快实现联机联合编目。
联机联合编目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远距离即查即用的检索并进行实时资源共享的编目工作模式,是编目业务手段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但若将这种编目业务人员的美好理想和编目工作的理想状态从理论变为现实,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理论探讨和操作实验工作。而且,联机联合编目是当时在国内尚无成熟先例的工作模式。可以说,全院联机联合编目既是一项重大的学术研究课题,又是一项涉及全院各所图书馆变革现有工作模式、将现有工作状态一次性地推进到最具效率和质量的现代化工作状态的大工程。可以毫不怀疑地说,全院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的创建是一项使全院图书馆事业受益极大的基础建设项目。
三 当时面临的任务和我们的决心
时间到了21世纪,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一方面,图书馆一家一户、各自独立作战的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成百上千万张卡片的手工书目记录需要尽快按照严格的机读目录的要求输入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去。但由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各个图书馆的上级机构又不可能大量地为图书馆的新需求调入数量可观的人员从事计算机编目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才能解决这一矛盾。而联机联合编目正是全面、彻底地进行书目资源共建共享的捷径和必要的基础。早日实现全院范围内的联机联合编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的共建共享是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系统在21世纪之初要完成的最为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从1998年年底开始,我们就已经决定开始迈图书编目工作的第五大步、上第五个台阶,那就是进入全院联机联合编目、书目数据资源充分共建共享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是我们图书编目界企盼已久的图书编目形式,是图书编目技术和手段的最高阶段。如果能真正顺利地上到这一阶段并能正常地进行工作,将能从全局上大大提高全院计算机书目加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真正适应当今网络时代的要求,适应21世纪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要求。
四 中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建设初战告捷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联机联合编目系统是由本院的文献信息中心(牵头单位)和各研究所的图书馆共同建设的。由于在组成这个系统之前,各研究所的图书馆在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上就是院馆的下属单位,因而在组织联机联合编目方面有着比较有利的条件。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规章制度和方式方法中,有的可能具有某种特殊性。然而,其基本思想是符合联机联合编目的普遍精神的,社会科学院的同仁们在建设过程中也有不少自己的创造。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符合编目工作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的。1992年之前的十几年,他们的手工编目工作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各自为政到标准化的过程。1992年,他们开始了从手工编目向计算机编目的转变。先是使用了自行开发的单机编目软件进行联机编目作业;1995年改用市售商业化的编目系统,实现了院馆编目部内的联机编目作业,并利用国家书目数据等进行回溯编目;1999年以后又开始进行全院范围内的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开展和进行了属于全院范围内各个图书馆之间的联机联合编目作业,真正实现了院馆和全院其他近20个所级图书馆的联机联合编目,并能随时共享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这个系统于2001年初步建成后,一直都在为全院范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新书的即时编目和旧书的回溯编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系统近十几年来在图书的分类和编目业务方面,走过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各自为政到标准化、统一化的过程。
本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一个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原来的研究所图书馆也都属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领导。1978年哲学社会科学部从中国科学院分离出来独立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后,直到1985年成立院的直属机构——文献情报中心(1992年以后改为文献信息中心)之前,在图书馆业务上一直没有一个相应的领导机构,也就形成了各研究所图书馆的各自为政的状态。图书馆系统组织建设上先天不足的状况导致全院图书馆业务的混乱和无序,在文献的分类、著录、目录等各个方面不标准、不规范、不统一。例如,1984年全院33个图书馆(室)使用的图书分类法竟多达9种。有的图书馆甚至不顾国内早已有了国家推荐使用的《中图法》这一事实,还在自编分类法供自家图书馆使用。同类书区别号的使用更是五花八门。
院文献情报中心成立后,通过不断的宣传、培训和研讨,逐渐认识到了实行文献的标准化著录对于做好图书馆工作,并在全院范围内最终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的重要意义。1984年以来,陆续进行了8次有关图书标准化著录的讲座和专题报告。例如,1991年7月,院文献情报中心组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著录标准化研讨班”。借此东风,院里又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了题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编目实行标准化著录的通知”的正式文件,要求全院各所图书馆从1991年8月1日开始,一律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完成对各类文献的分类编目工作。此后,又成立了全院文献著录标准化指导小组。总之,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本院的文献编目工作终于成功地跨越到了能熟练地运用国家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图书编目工作任务的新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相当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所属研究所遍布北京城的东、西、南、北,地理位置相当分散,因而造成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分散。再加之管理手段一直比较落后,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变得十分困难,不能有效、充分地发挥这些宝贵专业资源的作用。因此,尽快建成全院书目数据库系统已迫在眉睫。
这样也就提出一个问题,即:现有的单馆编目或基本上是单馆编目的软件能否适应联机联合编目的要求?如果另加网络功能的一部分,并且把这两部分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不可以实现联机联合编目?现在,经过社科院开展联机联合编目业务的实践,说明这样做是可行的。
社科院为了做好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联机联合编目标准化的工作,于1999年3月专门成立了全院联机编目协调部,统一协调、规范和组织全院的联机联合编目工作。该室根据开展全院中文图书联机联合编目进程的需要,组织编写了全院18个图书馆统一遵循使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图书联机联合编目规则手册》(后修订、改编并正式出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联机联合编目手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社会科学文献分类主题标引手册》),并以此为教材组织了6次培训和考核,使得全院中文图书编目数据的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在社科院图书馆系统内,院馆编目部作为全院的龙头馆主持和承担了尽可能多的份额,各研究所图书馆或资料室则只承担较小份额。院馆编目部的数据也是全院20多个分馆主要的数据来源。社科院建立联合目录主要是靠院馆编目部率先将本馆的旧书进行回溯,建立起院馆的书目数据库,然后将该库的数据转入全院书目数据总库中向全院开放。这样,各所图书馆开始进行回溯编目时,就可先查找全院书目总库,有一部分书目数据就可利用院馆的现成数据和放在全院书目总库系统中的国家书目数据;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数据,再进行原始编目并提供给全院使用。
系统方案选择:
本院选择了集中式设计方案:各馆保持自己完整的文献库,并与一个集中管理的中心数据库相连,建立实时的数据传送机制,中心数据库存放多馆联合目录、规范文档、主题词表等集中管理数据。具体操作步骤为,单馆编目时,首先查询联机联合目录库,如果在中心库中查到相关记录,则加入本馆馆藏字段并将该记录远程套录到本馆的库中。如果中心库没有查到相关记录,则在中心库中抢注并在本馆系统中加工形成编目数据,存入本系统的同时也传送到远程的中心数据库中。
系统设计:
(1)系统软件选择
1995年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购买了由丹诚公司研制开发的“丹诚图书馆集成系统”,它是利用Internet作为广域通信环境的新型软件,后经不断升级,经过本地化和二次开发,系统功能更加完善。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①Client/Server模式
支持多种硬件平台。Datatrans-1000的Server产品通过支持UNIX和WindowsNT两种主流的服务器平台,支持分布在广域网上种类繁多的硬件平台,构成一个分布式图书馆业务环境,为书目信息的广泛共享提供了适应性极强的解决方案。
提高了软件信息运行效率。进行大部分的事物处理工作,仅仅在必要时才访问服务器,提高了运行速度,节约了通信开销。
Client软件是工作人员最频繁使用的工具,充分运用了Windows平台的图形界面环境使业务工作更加方便和生动有趣。
Client端运行于Windows系列平台是日常工作的业务环境,Server端运行于Windows NT或UNIX平台,为Client端提供数据库和目录服务。
②全面应用MARK格式
广泛采用MARK格式,为各种数据之间的共享和超文本链接带来极大的方便,由此提供了通俗、自然的检索界面。
③直接利用Internet实现联机数据共享
联机数据共享,就是利用网络环境,实时有效地共享各种数据资源,而不必借助物理存储介质的运送来缓慢地交换数据。系统以TCP/IP为基本通信协议,保证了在Internet环境下有效地实现广域网通信。通信服务器结合数据库内核,可以将任何一个数据库设置成在Internet上提供全球联机编目的共享数据库,为用户开辟账户、定义存取权限、计价收费,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④以Windows为操作系统平台,并有一个主要的服务器产品以Window95/NT为操作系统平台。系统还具有高集成度、超文本、事件驱动的界面风格。
总之,本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服务器对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具有并发控制等功能,处理各客户机提交的作业请求,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管理,前端数据处理通过TCP/IP和RPC方式存取远端数据库数据。客户机基本配置:80386以上CPU,8M以上内存,100M以上的剩余硬盘空间,Microsoft Windows3.2/95/98/2000中文版。本联机联合编目系统服务器端为中小型机系统,基本配置为:80486以上CPU,16M以上内存,Microsoft Windows NT3.51(中文版)以上版本,100M以上的剩余硬盘空间。在具体选择上,考虑到社科院数据量滚动增长的具体情况,以能存储机读书目数据40万条为限,我们选择了500双主频,内存256可扩充,182热插拔硬盘,8插槽的服务器。联机编目服务器:主要实现主书目库各种MARC数据的查询、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索引文件和数据库文件操作。主服务器设有社科院书目总库、社科院书目预备库、社科院书目临时库。客户端联机联合编目软件:通过TCP/IP和RPC方式查询、调用、全屏幕编辑修改、删除远端数据库中的记录,并且具有本地处理的功能。可在本地建立小型的书目数据库,实现小型图书馆的书目查询、编目作业。系统提供数据批式上传和下载、打印卡片、数据联机查错、数据转入转出等多项实用功能。
(2)联机联合编目作业系统流程和规范
①系统结构
社科院书目总库: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庞大的、不断增长且经过筛选的高质量数据库。该库特点:质量较好,经过了查重操作,追加了馆藏字段。即每种书只有一条记录,每条记录反映了不同的馆藏地点。
社科院书目预备库:存储各所经过校验后的数据,只对各所三级账户开放。
社科院书目临时库:为提供全院最实时的联机编目数据共享,参加联机编目的编目员对此库有写权限。编目员做好一条新记录后,保存在本地库的同时,应及时存至临时库,以便大家实时共享。
临时库的特点:动态、实时。
②本院联机联合编目工作流程
一个典型的联机编目过程用流程图显示如下:
联机联合编目作业系统流程图
流程简要说明:
用户登录:用户启动联机编目客户端软件,系统对用户的用户名、口令进行验证,合法的用户方可进入联机编目状态,否则只能在本地进行编目。
查重作业:系统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查重,并可按照用户的检索条件依次查询社科院书目总库、社科院预备库、社科院临时库。
联机编目作业
●如果重复,调出该记录,加入本馆的馆藏字段,检查确认后存入本地书目数据库。经各所三级账户校验后批存入预备库中,通过社科院联机编目书目总库数据管理员进行查重、字段合并、字段追加等一系列操作,将数据转入社科院书目总库。
●如果不重复,选择新增作业做详细的著录加工;编目人员按照有关规范生产合乎质量的数据,检查确认后存入本地书目数据库(即工作数据库),同时将该数据实时存入社科院临时书目库。
数据质量控制:运用了质量等级排序的程序和采用机器与人工抽查的方式对数据库的质量进行控制,如剔除重复数据、纠正格式和内容上的错误、增补不完整的数据等,并定期提出质量评测报告和修正意见反馈给联机编目人员。
本院的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建设是于1998年在全院图书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于1999年3月正式成立全院联机编目协调部之后,该部又1999年11月初提出了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联机编目的研究与实践”的重点研究课题,经本中心学术委员会讨论同意,于1999年11月10日被批准立项。历经两年多的努力,在该课题于2001年2月23日成功结项的同时,也初步建成了全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实现了在书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共建共享。
总之,自1999年3月的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全体会议上,中心领导宣布成立了全院联机编目协调室以来,该室组织全院各所图书馆有关人员主要从起草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的标准与规范、解决联机联合编目软件技术问题及进行联机编目试验、联合编目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研究了全院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的模式,提出了全院联机联合编目工作设想。
我们经过充分地调研,并根据中国社科院实际,特提出了如下的数据库模式:
全院联机联合编目临时库
本库存放的是编目员未经过校对员校对的初编数据。
本库按照全院图书馆的数量分为18个区段,各图书馆的编目员将工作库中的数据存盘的同时,再选择存入本库中各自馆的区间段。
因本库中的数据都是未经过校对的初编数据,故需经本馆或本片专人校对后方可转入全院联机联合编目预备库。本库中的记录虽不是校对后的最终数据,但仍有检索并提供套录的意义。
全院联机联合编目预备库
向本库上交的数据是各馆经过专门校对员或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编目员严格校对过的。
本库按照全院图书馆的数量分为18个区段,只有各区段的高级管理员才有写权限,普通编目员的数据需要通过各馆的校对员校对后才能写入本库的相应区段内。具体地说,院馆、研究生院、近代史所、民族所、经济所、世界史所、东欧中亚所等图书馆的数据,通过本馆的校对员校对后即可转入本库,而其余所的图书馆由于没有校对人员,所以他们送到临时库中的数据需经过校对员校对后,才能转入本库。
本库的数据维护工作(包括将本库数据转入总库和删除本库数据)由协调室的同志负责。
全院联机联合编目总库
本库存放的数据是从预备库的各区段通过自动查重软件输入的数据。这些数据去掉了重复的内容,并能全面反映该数据在全院的收藏地点。本库是全院统一的图书机读联合目录总库,不分区段,只有联机编目协调室的高级管理员才有写权限。
第二,在院馆和院属各所图书馆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包括数据检索和下载在内的联机编目试验工作,并取得了如下10个方面的工作成果。
1.全院所属的14个图书馆间的双向联机编目试验获得成功。
中国社科院大部分研究所图书馆先后完成了更换、熟悉和掌握丹诚图书馆软件的工作。过去全院同时使用着两种图书馆系统软件,为了统一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决定在全院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软件,即“北京丹诚图书馆系统软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截至2000年3月底,全院除了两个硬件条件不够的小馆因一些客观原因尚未能与其他各馆进行互联外,其余所有图书馆间的双向联机编目试验都已成功,即已全部开通了即查即用的联机编目业务。在这些图书馆的工作软件中都增设了院馆和其他所图书馆的服务器或单机的网址。在这些图书馆之间,都已能非常方便地相互间浏览、检索并下载对方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实现了馆际间远距离的书目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2.院馆编目部初步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之间的联机编目业务。
院馆编目部首先于2000年年初利用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软件与全国联机编目中心进行了联机编目的试验。在该部的一台机器上装上了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软件并做了与国家图书馆进行联机编目的试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不管是院馆上网查找并下载全国联机编目中心的数据还是抢注后上载到全国联机编目中心,不管是批处理还是单条实时操作,都获得了成功。
3.院馆编目部将中、西文图书新书通报上网。
院馆编目部除每月仍照常出版印刷型的中、西文图书的新书通报外,还于1999年4月20日将中文图书的新书通报(1999年第3期)上网;又于6月22日将西文新书通报(1999年第1期)上网。截至2000年5月底,中文新书通报已上网至第15期,西文新书通报已上网至第6期。各所在继续利用印刷型新书通报的同时,还可随时上网利用院馆编目部的电子版新书通报信息。
4.积极与有关公司联系,研讨对中国社科院联机编目业务的技术支持问题。
1999年,文献信息中心联机编目协调室测试了丹诚软件在联机编目方面所需的功能,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后来,丹诚公司即根据我们的需要,开发出了适合中国社科院进行数据汇总、建立全院书目数据总库时所使用的具有自动查重并按编目质量等级自动覆盖和追加所需字段功能的程序软件,以便以后运用于全院编目数据的合库业务。
5.组织起草并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文编目问答手册》。
根据开展全院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的需要,我们首先组织起草并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文编目问答手册》,经过了几年的工作实践之后,对该手册的内容又进行了修订,并于2005年4月再次出版,并作为统一的编目工作标准提供给全院各图书馆从事编目工作的同志使用。
该手册既是全院联机联合编目用的业务标准与工作规范,又是很好的联机联合编目业务用的培训教材,对于今后保质保量地开展全院联机联合编目和图书回溯编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普通图书编目手册》封面
6.成功地组织、实施了五期全院各图书馆编目人员参加的联机联合编目业务培训。
7.考察了院属各图书馆的数据质量并进行了质量等级排序,同时还进行了联机编目员资格考试、认证,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8.为了适应尽快规划和建设全院联机编目数据总库的需要,在全面检查了各所图书馆编目工作质量的同时,要求各所图书馆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文编目问答手册》的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抓紧对本馆已有的中文机读书目数据进行统一的校对和修改,以便为全院的合库做好数据上的准备。
9.定期编制和印发全院联机编目工作简报。
将工程进展情况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通报给全院各图书馆的业务人员,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情况、互相支持、大力协作,尽快完成全院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简报基本上是每季度出一期,主要内容有:联机联合编目业务进展情况及信息介绍、经联机试验后可向全院其他馆开放的各所图书馆机读书目数据库情况介绍、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合理化建议等。
《联机编目工作动态与交流简报》(第5期)封面
初步实行联机联合编目及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已初步显现了出来。例如,过去很多馆都一再要求我们把院馆的书目数据拷贝给他们。拷贝了一次后,又要求及时追加新数据。实现了联机编目的馆就对此不再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检索和下载院馆的书目数据了,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大量的时间精力。联机联合编目的实现,也给研究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那时,他们足不出所,就可随时查找院馆和院内绝大多数研究所图书馆的书目数据了。其查询的速度之快,和查找本所图书馆的数据一样。例如,法学政治学所接到上级交办的紧急任务,急需借阅刚刚出版的《20世纪十大邪教》一书。因该馆当时已于半个月前实现了和全院其他馆之间的互联,所以很快就在本地上网后在院馆的中央库里查到了此书,并立即派人来借,解决了他们科研中的燃眉之急。实现了全院的联机联合编目,也为以后尽快实现全院范围内的联机联合采购、馆际联机互借等其他工作环节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
10.与韩国合作开发新的图书馆软件系统进一步加强联机编目功能。
原来使用的图书馆软件系统开始时没有联机编目功能,后来根据联机编目课题的要求,新建了全院书目数据总库、预备库和临时库,并二次开发了一个自动查重、合库的程序,基本实现了能够支持全院18个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的功能。
从200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与韩国ECO图书馆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新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对负责软件技术开发的韩国ECO公司在支持联机编目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他们在全面完成开发新系统的基础上,还开发出了一个专门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联机联合编目作业的模块,在支持全院范围内联机联合编目业务方面取得了更加良好的效果。
ECO系统与原系统相比,在联机编目方面的主要区别是:
(1)联机实时数据共享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过去的情况下,要想把实时共享的程度提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联机编目协调部和各馆编目人员的人工管理,例如,各所图书馆在做完一条新数据后,要及时转入临时库,在校对完一批数据后,要及时转入预备库。如果这些人为的工作不能做到及时处理的话,就会降低数据共享的及时性。而在ECO系统中,各馆数据都在同一个大型数据库内操作,不用考虑人为的因素即可确保系统能自动实施全院书目数据最佳状态的实时共享。
(2)书目数据库建设在实现了最大化的共知、共建、共享的基础上,还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使用ECO系统时,当一条数据只有本馆有馆藏,其他图书馆无馆藏的情况下,本馆有权对数据内容进行修改;而当一条数据在两个以上图书馆有馆藏的情况下,则只能由联机编目中心来修改,本馆只能修改自馆的905馆藏字段内容。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全院数据的安全性,也调动了各馆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权力,也体现了义务,真正实现了全院在编目业务上的共知、共建、共享。而使用老系统时,对已经上交到总库中自馆的数据,就无权进行修改了。
(3)数据转入时自动化程度更高
使用ECO系统时,除能自动追加新书目外,还能通过数据的实时上载自动追加新的馆藏和复本;而老系统只能自动追加新书目,而不能自动追加新的馆藏和复本,需要追加新的馆藏时,只能通过人工确认和干预才能实现;追加新复本的工作,也只能通过数据的再更新或由联机编目中心管理员手工操作才能完成。
(4)数据对比画面比较好,更便于操作
画面大,当转入的数据与总库内的数据出现重复,需要人工确认时,自动弹出的左右两个画面占用了整个屏幕,所以一般不用上下拉动滚动条就能浏览全部数据内容;而老系统将需对比的两个画面设计为上下两个横向的窄条,每次数据对比都要频繁地上下拉动滚动条才能浏览全部数据内容。
(5)数据修改比较方便
ECO系统在数据转入和对比过程中,库内已有的数据和欲转入的数据均可即时修改,及时性好。而老系统只能在转入完成后再次进入数据库中才能修改。
ECO系统还增加了虚、实字功能,即:在需要人工对比的两条数据中,相同的内容显示为虚字,不同的内容才则显示为实字,这就使得数据修改操作更加准确、方便和快捷。在“申请修改资料管理”环节和需经确认数据环节,都具有自动显示虚、实字的功能。这样,就使对比、修改等操作变得更加简易。而老系统则无此功能。
(6)增加了上下载统计功能。
ECO系统可随时统计各馆上传和下载书目数据的数量,上载统计包括了新书目、新馆藏和新复本三项统计,下载统计包括了从自馆下载的统计和从他馆下载的统计。并能根据预先设定的收付费标准自动统计出应收和应付的费用;而老系统则无此功能。
现将原系统和新系统支持联机联合编目的数据库结构用图的形式说明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系统H/W结构图(分布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系统H/W结构图(结合分布式和集中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集中式系统中的Database管理
五 在全国社科院图书馆系统实施联机联合编目工程
1.该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
建设一个我院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社科院图书馆系统联网的、数据完整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全国社科院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形成一个全国范围内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平台,是写入我院“十一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建成了这个联机共享系统,就形成了与我院的地位和规模相匹配的全国社会科学工作共享的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书目数据中心。人们不管在院内还是院外,也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上网访问各个中心,均可一次性地查全、查准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书目信息。这样,就为各图书馆编目人员和科研人员共享书目数据资源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前副院长江蓝生同志曾指出:“一个地方社科院不管它多大多小,都有它的特色,都有它的长处,有些恐怕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都比不了的,比如西藏社科院的藏学研究,云南关于东南亚国家的研究,湖北的楚文化研究,吉林对中国边疆历史的研究都有他们各自的长处。如果我们把这些长处互相共享,我们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从客观上来说,我们也很需要共建共享。”院领导的重要讲话,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建设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实现全国社科院范围内书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
2.前期准备工作
(1)开展了全国范围内各省市自治区社科院图书馆的人员、业务、技术,以及软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等诸方面情况调研,撰写了《各省市社科院图书馆的藏书状况》《对各省市社科院图书馆进行初步调研情况的分析》等调研报告;
(2)进行了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建设的方案设计,撰写了《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建设方案》;
(3)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全国社科院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的系统结构、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等问题进行论证和细化;
(4)制定了完整的全国社科院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包括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西文图书、连续出版物等各种文献类型的著录规则和分类、主题标引规则等多项内容,为将来系统实施联机联合编目作业做好了先行准备工作;
(5)确定了项目实现的目标:迅速建立起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书目数据库,实现地方社科院对联合编目中心书目数据的下载,实现地方社科院对联合编目中心数据库的实时上载,对联合编目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整合作业;实现我院与地方社科院之间其他相关数字资源和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6)利用《全国社科院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简报》的形式,向各省市社科院通报我们这个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沟通信息、指导和交流联机编目业务工作,近5年来通过电子邮件向地方院图书馆发出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简报共计19期(第20-38期);
(7)召开了本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业务研讨会,布置任务、交流情况、研讨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需的业务和相关的技术等问题;
(8)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为期各一周的大规模标准化业务培训。
3.系统实施工作
(1)于2006年6月8日将“申请开放全国联机编目服务器通讯端口的报告”提交给院网络中心,后得到批准,开通了网上供联机编目业务使用的210端口,为全国社科院范围内联机编目作业的技术实施奠定了基础。
(2)先期以中韩合作开发的ECO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基础,在外网建立了PC机测试服务器。该服务器通过Z39.50协议和使用ECO软件系统的多家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系统进行了数据下载功能的联机应用测试,初步实现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与联合编目中心同构数据库之间的联机共享。
(3)经过详细调研,于2007年购买了一台安装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的专用服务器及相关设备,并将此服务器升级到ASP.net2.0,直接作为发布用的服务器,替代了原有的供测试用的PC机服务器。各省市社科院图书馆只要能上因特网,即可与我们进行通信。
(4)请韩国ECO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通过程序设计,将我院服务器中现有的133万多条书目数据以库到文件的形式,转出了带有905馆藏字段内容的全部数据。项目组已将这些数据全部转入了新建的联合编目中心书目数据库中,为后来全国各省市社科院图书馆共享我们的书目数据资源做好了数据上的准备。
(5)由课题组成员自主设计、开发出了适合全国社科院图书馆系统联机联合编目业务需求的dp2编目系统和供全国地方社科院用户免费使用的Z39.50通用前端软件,并将该系统安装在新购置的联合编目中心服务器上。之后,课题组对自主开发的Z39.50服务器端与dp2编目系统前端都作了升级更新,其功能和性能有了更大的提升,可以充分支持各种图书馆自动化系统Z39.50前端的访问。经过多次试验和修改,实现了我院与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间同构和异构数据库的联机实时检索和数据实时下载功能。
(6)开发编辑出了支持多语种(UTF-8)的公共、开放的实时上载书目数据的软件程序,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上载功能。以后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该软件,并将其作为通用的数据上载软件免费提供给全国各省市社科院图书馆使用。
(7)确定了全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编目中心的中英文名称,并注册了网上域名。
中文名称:全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编目中心
英文名称缩写和全名:SSUCS(SOCIAL SCIENCES UNION CATALOGUING SYSTEM)
域名:SSUCS.orgSSUCS.com
SSUCS.cnSSUCS.info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上的域名:
SSUCS.CASS.ORG.CN
域名所有者:全国社科院联合编目中心
(8)设计、开发了全国社科院系统联合编目中心SSUCS网站,并在该网站建设了一个BBS论坛,作为本机构一个信息发布和学术探讨的园地。
该网站主要是为全国社科院系统提供图书、期刊等联合目录检索,以及其他相关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内容的检索,并为编目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持。
几年来联合编目中心对网站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更新和增加,使原网页中可以点击、打开和利用的栏目从4种增加到20多种,可提供检索服务的条框达到40个。
只要进入互联网,输入域名:www.ssucs.org或ssucs.org,或从百度或google上搜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编目中心”或“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都可进入该网页,并实现各项功能的实时应用。
全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编目中心网站主页图
对于访问和利用以上的平台和网站,我们没有任何权限的限制和门槛,都是免费提供给全国社科院图书馆共享和使用的,其实也是提供给全国图书馆界和社会科学界免费共享和使用的,我们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各省市自治区社科院图书馆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9)2008年1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召开了“全国社会科学院联机联合编目信息化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信息发布会”。
(10)2011年12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召开了“全国社会科学院联机联合编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结项会”。经专家组讨论,评审结果为“优秀”。
总之,经过以上18项工作,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平台已经建成。
经过联合编目中心的协调联络,截至2010年7月29日,已交来资源共享协议书的单位共计24个,具体如下:吉林省、上海市、河北省、江苏省、西藏自治区、安徽省、山东省、广州市、天津市、湖南省、山西省、北京市、广东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黑龙江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南京市。
截至2010年7月29日,已交来馆藏机读书目数据的单位共计24个,具体如下: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湖南省、西藏自治区、安徽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区、黑龙江省、上海市、吉林省、江苏省、陕西省、河南省、重庆市、北京市、天津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南京市。
以上交来的数据,已经全部转入了设在我院的全国社科院联合编目中心服务器的书目数据库中。
在此前的一段时间内,各省市地方社科院,早就已经能够检索、下载和共享我们全国社科院联合编目数据库的机读书目数据了,而且有一部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已经在近两三年内利用这些数据完成了本馆的回溯建库任务。到2012年3月,全国社科院联合编目数据库的数据已经达到了将近200万条。其中,中国社科院系统中外文书目数据1819496条,加上各省市自治区社科院上传的数据1096719条,总计2916215条。
4.开展业务人员培训情况
为了保证联机联合编目工作质量,全国社科院联合编目中心先后共组织进行了4次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业务培训。
(1)2005年4月在河北省社科院举行首届业务培训;
2005年首届联机编目业务培训班开幕式(左三为作者)
(2)2006年5月在新疆社科院举行第二届业务培训;
老师和部分学员在新疆培训班合影(后排左五为作者)
(3)2011年10月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第三届业务培训;
黄丽婷老师在第三届培训班上讲解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
杨沛超馆长给第三届培训班合格者颁发联机编目员资格证书
(4)2012年9月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第四届业务培训。
邵小鸥老师在第四届全国社科院联机编目培训班上讲课
5.全国社科院图书馆系统的联机联合编目模式
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编目系统的上网模式可以有很多种,例如通过建立专线来联网,其效果和安全性当然是最好的,但我们社科院系统的财政支持力度远远达不到。根据我们系统的实际情况,各省市社科院上网访问我们的总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通过使用路由器组成VPN虚拟专线的上网模式。
(2)利用ADSL宽带的上网模式。
总之,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的网络结构形式应该是:联机联合编目中心的总服务器与其余各馆的服务器之间采用分布式的联机网络系统,院馆和各省市社科院可通过以上两种上网模式,进行网上互联和书目数据资源的共享。
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的联网模式和工作模式已通过了专家论证,具体如下图所示:
院馆和各省市社科院通过使用路由器组成VPN(虚拟专线)
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系统与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联机共享网络图
本院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建设有关文件和资料目录
1.全院联机编目系统及工作程序
2.全院联机编目业务管理程序
3.文献信息中心颁发联机编目员资格证书
4.全院联机联合编目课题用户报告
5.课题组关于社科院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的技术报告
6.社科院联机联合编目系统测试报告
7.专家鉴定意见
8.本课题结项提供的各种报告
9.全国社科院联机编目专家论证会发言
10.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编目专家论证意见
11.全国社科院联机编目模式方案
12.全国社科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建设方案
13.地方社科院网络设计方案
14.全国社科院联机联合编目工作计划
15.全国社科院图书馆代码表
16.对各省市社科院初步调研情况的分析
17.各省市社科院图书馆的藏书状况
参考文献
1.袁名敦、耿骞编著:《图书馆自动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袁名敦等主编:《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3.胡广翔主编:《联机编目与数字图书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陈源蒸、陈建新编著:《图书馆系统分析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5.网络环境下国家图书馆编目工作展望//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1):11-15。
6.http://202.96.31.33.
7.http://www.oclc.org/oclc/menu/homel.htm.
8.http://www.olcc.nlc.gov.cn.
9.http://www.bmzx.yeah.net.
(胡广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原联机编目协调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