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南方鬼族的西迁

一 南方鬼族的历史存在

“鬼”字在甲骨文里就有了,写作。但它不是后代意义的鬼魂之“鬼”,而是商代边境居住的一种少数民族——“鬼族”的名称。王国维先生考证,鬼族就是大家熟知的匈奴的祖先[52]。他们当时建有两个方国——“鬼方”,一个在西北方,一个在西南方。关于西北鬼方,已为诸多学者考证翔实。而在西南的鬼方,只有清代的李方湛,民国的刘心强,任可澄等学者作过考证[53]。但总的来讲并不多。

据今本《竹书纪年》载:“(武丁)三十二祀,伐鬼方。次于荆。”“三十四祀,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易·既济》亦曰:“(殷)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甲骨文也有记载:《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237)曰:“贞王勿乎妇好住伐鬼方。”武丁之妻、女将妇好,经常代替武丁或跟从武丁外出指挥征伐,征鬼方就是一例。这次南征鬼方可能由于“神灵”不许使她未能成行。这几条资料互相吻合,说明在殷王武丁三十二年陆续派兵到南方荆地的边境驻扎、结集、侦察形势,制订战略战术,然后向鬼方发动进攻,打了三年,取得了胜利。声威远震,西方的氐羌也因此宾服。这证明鬼方在楚的西南方向。又据《大戴礼记·帝系》载:“陆终氏娶于鬼方氏。”《史记·楚世家》则曰:“陆终氏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楚的外婆家是不是鬼方氏,本书暂且不论,至少说明楚地和鬼方接近甚至接壤,因而才能通婚。再从“梁伯戈”的铭文有“鬾方”即“鬼方蛮”三个字,说明鬼方在西周又属南蛮系统。关于鬼方具体地点和范围,《山海经·海内北经》曰:“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伊尹《四方会》云:“正西鬼亲。”贵州有学者认为:(鬼方)“约包括今湖南西北边,四川西南边。连接贵州的大部。旁逸桂北、滇东地域。”[54]王家祐先生认为整个氐羌部落皆为鬼族,属氐羌系统的“巴蜀两族皆属鬼族”,即整个四川皆在鬼国范围以内。[55]对此,笔者认为还须进一步论证。但以丰都为中心的四川东南一大片地方曾是鬼国的重要区域是确定无疑的。

1.鬼方蛮建立鬼国

从现在的资料看,鬼国的中心不在贵州,而在丰都。远古的丰都既是鬼国统治者居住的政治中心,又是鬼国从事宗教活动的宗教中心。鬼国的统治阶级上至鬼帝、鬼王、鬼帅,下至鬼官都在这里发号施令。这里还有大批的大小巫师,因此丰都应是鬼国的都城。笃信鬼教的巴族占领此地以后,仍给予很高的地位,连“巴王陵寝”的枳都没有得到的别都的地位,丰都(当时叫平都)得到了。这说明它又作为巴国的宗教中心的地位得到承认和加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56]生产力比较发达的中原尚且如此,对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边远少数民族,其宗教地位还要高很多。

2.鬼族的社会生活——鬼教

作为一个历史上颇有影响的南方大族——鬼族,曾建有一个占地辽阔的国家——鬼国,有其自己的原始宗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宗教其信仰范围看来远远超出了鬼国自身的地域,巴蜀地区也是他们宗教流行的中心区。关于鬼国、鬼教的情况现在已难找到直接的记载了。但是由于五斗米道即后来的天师道全面继承了鬼教,因而我们可以从早期道经里找出一些鬼教的内容出来。

早期道教——五斗米道,称为鬼道,又称鬼巫。因此,从汉末鬼道的状况来看,我们可以推导出鬼教是比较原始的宗教。既没有什么系统的宗教组织,更没有什么经典,而是巫师们,甚至只是酋长兼巫师的人进行的一些原始巫术而已。因此,鬼教又叫巫教。他们崇奉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的神灵,而是鬼国的统治者鬼王、鬼帝、鬼帅、鬼官,是一群活生生的人——统治集团和巫师集团,以及与人民日常生产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天、地、水三种自然物,连称呼都很质朴:天官、地官、水官,毫无神灵的气味。据魏晋时代产生的道经《度人经》记载,鬼方国都丰都的情况:丰都坐落在六天青河旁,这里有三宫九府,宫阙楼观贵似天庭,鬼帝坐镇在这里,统率亿万鬼神。“惟此鬼神,实与人等,并皆胎生。”他们“还来人间,与人婚宦商贩生业,一与人同”。分明是一个人间世界,哪里是什么阴曹地府呢?!

二 鬼族的西迁

1.巴人攻占鬼国

南方鬼国的范围囊括了过去整个川东、湘西北、黔北等广大地区,其势力所及还更远,但力量并不强大,因此,当巴族离开鄂西清江流域进入黔中,打败巫臷,便进入鬼方国的国土了。尚武善战的巴族对鬼方国进攻进展十分顺利,很快便到达乌江口的枳邑,在枳邑立住脚后,便兴师动众顺江而下,杀奔鬼方首都——平都邑(原丰都名山镇已淹没在水下),通过激烈的斗争夺占了鬼国之都并周围的大片土地,鬼族彻底失败了,奇怪的是鬼方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2.唐宋文献中关于南方鬼族的记载

南方鬼族是一个人数众多的民族,不可能轻易被消灭,果然,我们在文献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我们知道鬼国的统治者称鬼帝、鬼王、鬼帅、鬼官,继承鬼国宗教——鬼教的鬼道,其信众称鬼兵、鬼卒,下层道士称鬼使,因此,只有南方鬼族才保留以鬼相称,目前尚未发现其他以鬼相称的民族,包括笃信鬼教——鬼道的巴族也从不以鬼自称。

然我们在唐樊绰著,向达先生校注的《蛮书》中就见到以鬼相称的民族。

据《蛮书校注》卷一“云南界内途程第一”载:“邛都东南三百五十里至白登部落,大鬼主梦衡地方阔千里。”“贞元七年(791)节度使韦皋使崖州刺史苏隗杀梦衡,因别立大鬼主。”

据《新唐书·韦皋传》载:韦皋招降梦衡并接受朝廷怀化王的封号,但很快叛唐与吐蕃结盟,韦皋遣别将苏峞(隗)召之,诘其判,斩于琵琶川,立次鬼主样弃等,蛮部震服。

另据《册府元龟·外臣部》载:“贞元四年(788)封东蛮鬼王骠傍、苴梦衡、苴乌度等为和义、顺正等郡王。”五月,赐宴东蛮鬼王骠傍、苴梦衡、苴乌度等麟德殿。

这鬼王、鬼主之称一直延续到宋代,据《宋史·蛮夷传》四记载:“黎州诸蛮凡十二种……夷俗尚鬼,谓主祭者鬼主,故其酋长号都鬼主。”“开宝八年(975)又以两林蛮大鬼主苏吠为怀化将军。”“邓部川蛮,亦曰大路蛮,居汉越崖郡会无县地,其酋长自称‘百夷都鬼主’。”“太平兴国四年(979)(邛部)首领牟昂、诸族鬼主副使离袜等”贡献方物。“雍熙四年(987)都鬼主诺区……遣王子……来贡。”“庆历四年(1044)邛部川,(蛮)山前山后百蛮都鬼主牟黑,遣将军阿济等”入贡。

邛部即今西昌越西县为在中心,包括西昌市周围的一大片地方,在唐宋时期生活着若干少数民族的邑落,占山为王,对朝廷时服时叛,唐代称其为邛部,宋代称黎州诸蛮,他们的首领称鬼主、大鬼主、都鬼主、百蛮都鬼主、鬼王。

《宋史·蛮夷传》四称:“其俗尚鬼,谓之祭者鬼主,故其酋长号都鬼主。”其实并不都是这样,南方尚鬼之族多多,楚人尚鬼,巴人亦尚鬼,在当时科学不昌明的情况下,可以说绝大多数民族部崇巫尚鬼,为什么别人不称鬼主、都鬼主,唯独鬼方蛮系统以鬼为称,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以今西昌市附近的那些群落并非当地土著,而是商代南方鬼族,在与巴的斗争中失败后向西逃迁到当地并一直保留着以鬼为称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