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一带一路”的国际背景

(一)国际经济新常态趋势

截至2016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八年了,如今全球经济依然低迷,很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多重困境。中国经济2010年的增长速度为10.6%,2015年下降到6.9%,同中国处于相同发展程度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它们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同样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其中巴西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7.5%,到2015年下降到负3.8%;俄罗斯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4.5%,2015年下降为负3.7%;经济表现抢眼的印度也经历了一个显著的下滑,从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0.3%下降到2015年的7.6%。即使那些高收入、高增长的东亚经济体,其经济也经历了一个大幅度下降的过程。比如,新加坡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5.2%,但2015年经济增长率只有5.92%;韩国经济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大幅下滑,其在2010年的增长速度为6.5%,但201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到只有2.6%。此外,以往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能达到3%多点,但到现在多数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率只是2%,或者2%以下。因此,不难看出,发达国家并没有从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中完全走出来,即经济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在此背景下,当前国际经济增长速度必然放慢,而且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比国际经济增长速度更慢,因此,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从2001—2007年的年均26%降到2008—2015年的年均不足5%,由此可以看出,投资、消费和外需“三驾马车”中外需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当前国际新常态,全球如何进行反危机管理,如何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深化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这对于熨平经济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如今的中国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路,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些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而且正在重塑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例如,中国的反危机举措正被世界所参考。面对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的办法通常是增加货币供给,但当实体经济缺乏相应的货币需求时,大量货币却在银行体系中滞留,并未有助于恢复经济元气。而中国的经验则是在需求侧、供给侧同时寻找答案。尤其是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是中国在对宏观经济失衡特点的认识逐渐加深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综合措施。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动力释放出全球溢出效应。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既“走出去”又“请进来”的过程,也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的过程。现在,中国正在从货物出口大国发展为对外投资大国,中国的开放水平正在从沿海扩大到内陆,从货物深入到服务,从交流升级到全球融合。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这已经超出了传统“一带一路”的地理范围,真正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合作框架。

因此,我们不难判断: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将带来“新全球化”进程。这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下,世界经济出现的新趋势。与过去的全球化不同,“新全球化”不是仅惠及发达国家10多亿人口的局部现代化,而是可持续发展的普惠式新型现代化。比如,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规则制定、调整,并使之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平台,弥补了现有体系的不足,并且正在改善全球民众的福祉。可以说,“新全球化”显得更加公正、合理、共赢、协调,也更注重生态文明。中国是当下全球治理机制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改革者、完善者。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继续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助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历史上的发展引领

根据世界银行对国家收入的分类,1987年,共有49个低收入国家,其中26个国家在2015年仍是低收入国家。而中国、赤道几内亚、圭亚那和马尔代夫4个国家变为上中等收入国家。19个国家(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加纳、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老挝、莱索托、毛里塔尼亚、缅甸、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共和国、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苏丹、越南、赞比亚)在2015年晋升为下中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大多与中国相毗邻,属于亚非交界处的国家。2015年,低收入国家主要位于非洲和亚洲南部。下文对实现晋升国家或地区与26个仍为低收入国家的贸易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关注两类国家与中国贸易情况。

图1-15和图1-16根据UNCOMTRADE收集的各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整理得来。将从低收入国家晋升为上中等收入的国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该国家整体贸易总额的比重作图如图1-15至图1-17所示。2013年可获得数据国家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平均占比为15.12%。苏丹与中国贸易占比最高,2015年这个比重达到36.20%。对比始终处于低收入的国家贸易情况,平均来看,2015年这个类别的国家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平均占12%,占比最高的埃塞俄比亚这一比值为24.46%,而最低的中非共和国比重仅为6.67%,总体来看,低于实现从低收入国家晋升至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也实现了收入的提升。相对而言,贸易往来较少的国家则相对低迷,仍处于低收入国家。

图1-15 晋升至下中等收入国家对中国贸易情况(2013年)

图1-16 未晋升国家与中国贸易情况(2013年)

图1-17列出了晋升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的马尔代夫和圭亚那的贸易情况。从1999年起,两国与中国的贸易占比逐年提升。马尔代夫在2010年实现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晋升,自2011年后与中国贸易占比有所下降。而圭亚那则是在2015年实现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2015年与中国贸易占比下降。在两国实现从低收入向下中等收入晋升过程中,与中国贸易占比逐步提升,可以看出在这一过程中,与中国的贸易活动给两国国内经济发展持续注入了活力,带领贸易合作国家经济健康高速发展。当这些国家跨入上中等收入阶段时,中国的带动作用就有所减弱。

图1-17 晋升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对中国贸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