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在一个形而上学行将结束的时代,研究形而上的美学,这本身代表着一种立场。

没有人怀疑美学的感性学品格,也没有人怀疑审美首先是感性愉悦,但在美学思想史上,我们首先见到的是美在“美本身”或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类的命题。美学从其开始就和宇宙论与存在论结合在一起,这似乎说明,我们需要美学不是为了确证与辩护审美的感性性质,而是要追问:我们的精神应当在何处寻找属于自己的家园?我们的心灵有没有可能超越于感官之外而获得自由的精神愉悦?这个问题决定着,我们是不是应当以形而上学式的方式追问审美的意义与价值。

在这个反形而上学的和宣称形而上学已经终结的时代,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和美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时代,为什么还要追问这样的问题?而且,当美学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学科性的时候,让它回到它想要摆脱的东西,是不是值得?理论的使命是指引和对抗现实,也许关于形而上学的所有预言都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在美学领域中,形而上学真的会隐身而去吗?在抛弃一种思想之前,应当首先厘清这种思想对于现实的意义和它对于未来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厘清:美学在何种程度上依赖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对于当下和未来的美学理论与时代审美精神还有什么样的作用。

在这个追求感官享乐与物质消费的时代,从形而上的维度研究美学,也是一种兴寄吧!我们用黑格尔《美学》的结束语作为前言的结束语,是静下心来再阅读这些话的时候了:

这样我们就达到了我们的终点,我们用哲学的方法把艺术的美和形象的每一个本质性的特征编成了一种花环。编织这种花环是一个最有价值的事,它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艺术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效用或游戏的勾当,而是要把精神从有限世界的内容和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使绝对真理显现和寄托于感性现象,总之,要展现真理。这种真理不是自然史(自然科学)所能穷其意蕴的,是只有在世界史里才能展现出来的。这种真理的展现可以形成世界史的最美好的文献,也可以提供最珍贵的报酬,来酬劳追求真理的辛勤劳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