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当妾?

岳老夫人坐在榻上,虽然眼睛微眯着,但根本没有注意两个儿媳。烛光把她面上染出一层恍惚,而事实上,岳老夫人也正在恍惚之中。

家里又来了贵人了。

她可没有想到五个孙女儿分不匀。

而是一幕幕回忆浮上心头,每个片段里都有同样的一个少女。她喜悦、她等待,最后她哭泣。

这是女儿岳良菊,十几年前也是家里迎来贵人的那些岁月。

漫长接近一生的等待,抱怨岳老夫人不顾姑娘们死活的话大把大把。在别人看来,这算难以承受的事情。岳老夫人装聋作哑的功夫,一定是高明的。只有岳老夫人知道,她承受的远比别人抱怨的多。别人嘴里说的话反而不算什么。

就比如此时,她的手在袖子里颤抖,她也害怕。这位皱纹如沟渠的老太太,说不好时日无多。她要是真的不顾孙女儿死活,她什么也不在乎,直接把孙女儿送给云州的官员也就成了。

还不是,想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前程。

谁叫儿子们不争气呢?

不能做官远走高飞,不能上下打点带走全家。总不能因此就放弃,把一代又一代全葬送在这小边城里。

如果岳老夫人土生土长在这里,她也会和全幽塞城的人一样,过着简单而又知足的日子,哪怕这里战火连天,也不会想到离开。

但这位老太太曾经过绣楼芳阁,看过京中的城头月。她知道什么是好日子,什么才是对得住孩子。

哪怕有一个孙女儿能送到繁华之地站住脚根,当妾也成!

岳老夫人想到这里,几个寒噤一起上来,打得她浑身发麻。她偷偷地瞄一眼儿媳,这一眼看清纪氏和杨氏的各怀心思。再瞄一眼祁氏,还在面前哭诉个不停,把故去的小儿子夫妻翻来覆去的念叨。

看到三个人在争,岳老夫人反倒松口气。不管是儿媳还是祁氏,她们没留神自己在想什么。

上了年纪的人,眼睛远比一般人真切。邀请太子等人回岳家以前,自然要在驿站里先行叩拜。岳老夫人看得清清楚楚,这三位贵人都不是往年见过的巡查官员可以相比,更不是女儿岳良菊遇到的负心汉那薄幸脸儿。

太子李名高贵难言,英王李威的威风天然,最小的郦明先也无形中戴着富贵纨绔的帽子一顶。这样的人物,门第不会差。门第不差的子弟,会没有亲事吗?

岳老夫人不知道三位的真实身份,但太子殿下和英王李威的年纪都在二十出去,以本朝的风气来说,成亲至少已有数年。郦小爷一表人才,要么新婚,要么也是早就有女家占为已有。

孙女儿们只能当妾?

岳老夫人犯了难,她打心里不愿意。可是,心如明镜般透亮。错过这一拨,只怕再也遇不到这样的人物。

随意的抬一抬手,秋天就开始的骨头痛,隐隐的传遍全身。她老了,如果不在她离世以前把老太爷遗愿完成,等她离世以后,大儿子岳居功是个得过且过的人,一定守着幽塞不肯离开。可怜大房的孙女儿爱京,将要在幽塞找一个粗人。

在幽塞住上几十年,家家子弟如数家珍。老太太看得上眼的,只有王家的小爷王小古。

那王小古眼里也有岳家的姑娘,他玩耍最多的是长孙女儿岳繁京。

岳老夫人有一阵心酸上来,想到繁京孙女儿,就要想到她心爱的小儿子。

不出色的小儿子也是娘的心头肉,何况小儿子岳厚来有做官的福分。差一点儿,全家早就离开幽塞。

可怜的厚来,他们夫妻早早的离世,丢下繁京一个人。冲着厚来,当祖母的哪怕拼尽一口气,也要为繁京寻个好亲事。

王小古嘛,是个好孩子,念书也来得。但不中科举的话,岳老夫人依然相不中他。

把王小古都否定的话,那就满城子弟无颜色,岳老夫人在本城再也没有相中的人。

想到自己一旦离世,当伯父的膝下都有娇女,谁会好好的照顾繁京呢?

可.....真的当妾?

岳老夫人塌没着眼皮,没有了精气神。她怕黄泉之下见老太爷、见厚来夫妻,他们会怪自己。

“母亲。”

纪氏和杨氏小心翼翼的叫声,把岳老夫人唤醒。

岳老夫人抿抿唇,扯动一个牵强的微笑:“什么事儿?”

“您看,有三个贵人,家里却有五个姑娘......”纪氏和杨氏小声地道。

祁氏恼了,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让一步只怕退千里。祁氏气呼呼道:“不管怎么着,也得有一个是大姑娘的。”说完,就呜地一声又哭上来:“五老爷、五奶奶在天有灵......”

杨氏顿觉胸口一股气顶的难过,暗骂一声,再气汹汹地道:“知道了!”转向岳老夫人:“母亲,除去繁京分一个,余下还有两位贵人......”

她的眼神里写着一行字,怎么分才好?

祁氏舒坦了,拿帕子揩揩眼角,在帕子后面笑了笑。

岳老夫人沉下脸,难道她不知道另外还有四个孙女儿吗?可是下午也好,晚上也好,大儿媳和三儿媳都极力反对过。

她冷笑道:“我倒可以好说话,只是不能拂了老二和老二媳妇,他们可是向着我的一片心。我可以打自己的脸,只怕他们未必答应。”

纪氏涨红脸,杨氏紫涨了脸,低下头磨蹭下,两个人还是不甘心好事让二房独占。

要是二房只有一个姑娘,还能剩下一个贵人,纪氏和杨氏一定是争还来不及,不可能一心一意的对付二房。

但是二房却有两个姑娘,二老爷岳占先又是个人精子,落到他手里的贵人,一定拦得干干净净。

纪氏也学祁氏,拿个帕子盖在脸上,呜咽道:“请母亲作主,爱京也是您的孙女儿啊。”

杨氏扑通跪下来哭:“母亲,我惹您生气,是我不好。可望京,她是心里最有祖母的人。”

闻言,祁氏大气儿也不敢喘,生怕二位奶奶说出来抢繁京姑娘亲事的话,把耳朵高高支起,不漏掉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