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修心
  • 蓝梅
  • 1980字
  • 2020-08-29 11:32:02

无我的智慧 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就是无我的智慧,是以资粮道、加行道的修行为基础、条件,当明心见性了,证悟空性了,相续中也就有了胜义菩提心的发心。

什么是“胜义菩提心”

密宗修行者谓菩提心有两种,一为胜义菩提心,二为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指的是一切有情本具的佛性光明心,也就是空性的智慧。胜义菩提心分三方面:一个心体性空,一个心相光明,一个心用,大悲周遍。

空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也就是一切存在的现象,我们要了解它们的真面目。实际上佛法的要义,就是要如实了知一切诸法实相。由于无明的障蔽,我们不能了知一切现象、万法的真实相。不仅不能了知一切万法的真实相,同时还会有与这种认知相反的心态,那就是认为一切现象、万法是真实存在不变的。如实了知一切万法的实相是“空性”,是究竟成佛的基本条件,所以空性智慧是如此重要,在大乘佛典里面,所谈的无非是空性的智慧。只有在空性中才能救助一切众生,才能生起真正胜义的菩提心——大菩提心!

“心相光明”则是相对于“心体性空”而存在的,有一首禅诗这样说:“诸佛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意思是说佛菩萨在胜义菩提中是空的,但是他有妙有,但妙有必须住有真空,这是不可分的。这个妙有必须在空中,不空呈现不出来,在毕竟空里边,众生本来具足了这种光明。只有你清净了,障碍没有了,菩提才现出来,佛性就显出来了。

所谓“心用”,则是指大悲周遍。佛经有云:“智慧不住三有,大悲不住寂灭”,这是对佛的要求,说明有“有”不行,没有“空”,智慧不够;“空有”不行,光有“空”也不是智慧;而“住有”还有所住,这也不彻底。所以只有当智慧不住这三有的时候,显现的才是真正的佛性。所以“空”中不离情器,指的是妙有;不舍众生而救度,指的是化身和报身。阿弥陀佛建了极乐世界接引有缘众生,弥勒佛建了大内院,一个塔能盛十个世界,还有药师佛的东方琉璃世界……这些说明报身佛不舍众生,大悲周遍。

胜义菩提:空性的智慧

修胜义菩提心就是证取空性的智慧。空性本身是不可描述的,但它可以随着不同的外部条件而表现不同的形态。

把握空性的学问

胜义菩提心的本质

胜义菩提心的本质是我们本来清净心的本性,也是一切轮回与涅的根本。修胜义菩提心,大乘佛教的显宗是从见道中生起胜义菩提心,依胜义空性与世俗愿行、圆满福慧两种资粮,经过长期苦行,最终遣除无明,使自性菩提心获得圆满。胜义菩提心分十种,登地菩萨、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发心都是胜义菩提心,之前都属于世俗菩提心。为了解脱成佛,为了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能够早日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我们必须培养出强烈的出离心,然后生起真实的慈悲心,在此基础上发殊胜菩提心,这样才进入了大乘法门。只有进入了大乘法门,我们才有机会修持成佛,才可以救度众生。

密宗发胜义菩提心的特点,就是把菩提果转为道用,直接安住于佛性之中。比如修大圆满,最初就靠恩师加持力将佛性激发,赤裸裸地显现出来,这就是生起胜义菩提心,然后无散无执地自然安住。这种“无勤无作”的修法不需经过积聚资粮、有勤方便等,就能使胜义菩提心现前。

密宗修胜义菩提心的方法,其实就是将空性与四无量心、六度万行结合,趣人事理圆融,空有不二,胜义俗义不二,最后进入三摩地菩提心而成就。当然,修四无量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通过反复不断的观想来逐步完成的。因为得到了胜义菩提心,所以登地菩萨称为胜义菩萨。

由此可知,显宗胜义菩提心依靠修行力而生起。根器不好的菩萨要经三十三阿僧只劫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经过三大劫,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经过三大劫而成佛。中等根器的则要经七大阿僧只劫后成佛,即资粮道、加行道各经过两大劫,见道经过一大劫,修道经过两大劫。利根者也要经三大阿僧只劫后成佛。

如果说世俗菩提心还非常执著,“我要度众生!”“我要慈悲喜舍!”“我要进入禅定!”……那么到了胜义菩提心就要真俗双运了。菩提心是没有自性的,只有在空性中才是真正的四智菩提;而六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二者必须圆融一致,就好比水杯和水,我们知道它是空性的,不执著为实有;但它又确实存在,它能盛水,水能够饮用,从这个角度看,它们又是实有,“有”能启用。空有不二,就是指我们知道它是空的,但还是“有”,还得对它加以利用,这才叫圆融不二。如果有人一味地强调存在的事物是空的,什么都没有,那干脆别吃饭了,也别睡觉了,什么事都别干了,这也是不对的。如果对一切持有“这是我的”、“那是我的”的我执观念也不行。要空有不二,胜义菩提心就是空有不二,胜义俗义不二,这样才能进入最后的三摩地。只有不断生起胜义菩提心,才能进入法界大光明之中。

修胜义菩提心的方便诀窍:上师的加持

加持是指佛的愿力威神加之于修行者身上,帮助他们迅速开悟。密宗修行者都十分重视上师的加持,修大圆满时,如果能获得上师的加持,就能快速地激发佛性,生起胜义菩提心并令其安住。

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