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序】 催眠的真相

催眠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

你经历过催眠吗?

也许很多人都回答没有。

那么,你是否有过在公交车的摇晃中迷迷糊糊睡着的体验?你是否有过看到“清仓处理”就立刻加入抢购队伍的经历?你是否有过比赛前紧张得呼吸困难然后作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感受?你是否有过在大自然中聆听蝉鸣鸟语遐思联翩的畅快心情?

如果有的话,那就意味着你也体验过催眠。这个答案很令人意外吧!

大多数人的感受是,催眠神秘而危险!催眠师就像巫师、魔法师,而被催眠的人(受试者)则在任由催眠师摆布,会不由自主地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包括不道德的和不合法的事,说出自己不愿说的话,包括羞与人言的秘密。但凡掌握催眠术的人都能用它图谋不轨,而且不留痕迹。

而事实则是,包括前文所列举的诸如在车上发呆(由于感官刺激过于单调而使人进入恍惚状态),受到广告的影响而采取一些行动(被言语或文字暗示而采取行为),告诉自己要控制情绪(通过自我暗示来改变意识状态),在大自然中遐想(通过冥想进入催眠状态来改善精神面貌),以及为人熟知的催眠师运用催眠疗法(目前的学者们对催眠的描述为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们会自动地依照暗示来感知刺激,会引起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变化)来治疗心理疾病,这些都是催眠。

因此,催眠不仅应用于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它的原理还可以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而且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很多人之所以对催眠持有偏见,这与催眠神秘而复杂的发展历程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催眠的历史:从无名到正名的曲折过程

1.从“无名”到“有名”

在几千年以前的古埃及和古希腊有着被称为“睡眠殿堂”的机构,那里的巫师和占卜师等会通过分析患者的梦来给人治病。当时所采用的梦的诱导技术和催眠的原理非常相似,都是在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对其施与暗示,使其在醒来后获得康复。在古老的中国,据《黄帝内经》记载,一种称为“祝由”的类似巫术治疗方法也与催眠非常相似。总之,催眠的源头与神秘诡异的巫术、祭祀有关,从而就给人留下了“神秘”的印象。

到了18世纪晚期,麦斯麦发明了用“动物磁”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那就是现代催眠术的开端。当时的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期望和暗示对人的作用了。由于催眠与睡眠的关系,布雷德用了睡神的名字来给催眠命名,此时催眠已经步入了医学界。

2.从“有名无分”到“有名有分”

催眠术在医学界——主要是外科手术得到大规模运用与当时没有麻醉剂有很大关系,然而化学麻醉药品的发明却在短时间内使催眠备受冷遇。接着关于催眠的研究涌现出了两大学派:巴黎学派和南锡学派。夏科作为南锡派的一员曾经发表了很多错误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却让催眠更为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这里需提到的是与夏科一起开展研究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曾将催眠用于探察潜意识世界,然而他最终放弃了使用催眠术——弗洛伊德认为催眠基于暗示和信仰,而非科学的方法。由于弗洛伊德位高权重,催眠术的应用急剧减少,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催眠迎来了操作方式的改革。

现代最伟大的催眠师之一艾瑞克森对催眠操作方法的改进使其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催眠不仅是催眠师治疗患者的工具,还可以称为一门关于沟通的艺术。艾瑞克森的关注点在于催眠师和受试者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催眠的目标是引发受试者的合作和自己治疗自己,换而言之,催眠疗法的关键在于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20世纪的前50年中,催眠仍然受到医学界的抵触;而在1955年,英国医学会承认了催眠的地位;在1958年,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心理学会也承认了催眠的科学性。

催眠的真相:弗洛伊德榻上的自我救赎

通常,催眠师让受试者躺的沙发或床被叫做弗洛伊德榻(源于弗洛伊德在自己的诊所给来访者准备的躺椅,其实是普通的躺椅),它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只要能让人感到舒服放松。纵览催眠的历史,遇到心理问题的人曾在各种形式的催眠师(包括巫师、祭司、魔法师和现代催眠师)的引导下进入睡眠状态并接受治疗,继而觉醒后发觉自己的病症已经消除了。承受这一过程的弗洛伊德榻则见证了催眠治疗的关键:受试者自己让自己因循催眠暗示而改变了个人的意识,并绽放出个人潜在的心理能量。因此,催眠的本质在于“自救”——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也是本书的主旨所在:让每一位读者通过了解催眠的科学机制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本书在介绍催眠的原理、沿革的基础上详细列举了25项催眠诱导的方法和16项活用催眠的方法,包括如何使人进入催眠状态的诀窍以及每个人都能用暗示解决问题方法,对此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亲自实践——要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催眠大师。

此外,本书采取了图解的编辑手法和“左文右图”的版式,再现了催眠神奇的治疗过程和曲折的发展历程,以及每个人都可以学会的操作方法。相信这种方式可以给您带来快乐、高效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