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论

正因为西方的文学、文化和文论有其特定的传统,我们唯有了解这一传统才能了解西方文论的源流和特点。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论呢?具体说来有如下几条理由:

1.便于了解西方文学观念的来龙去脉

我们今天的许多文学观念、评价方式,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学的思考和创造意识。一方面,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早期的文学为我们的文学传统奠定了基础。当时的人对文学的倡导,以及他们的文学趣尚对后来是有影响的。要正确看待文学传统,准确理解西方古代的文学遗产,就必须先了解西方文论发展史的脉络。古代文论则给我们留下了当时文学观念和文学主张的活的档案。没有流传至今的文论,我们对古代人的文学观念只能是猜测。大家各持一说,没有定论。有了当时的理论遗产,我们就可以了解西方文学观念的来龙去脉。

比如说“摹仿说”,西方为什么会有摹仿说,而中国为什么没有?在神话时代,东、西方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后来中国先秦时代的理性主义摧毁了宗教信仰,有了“诗言志”的观念,从各地采风,加以传唱和加工,成为早期的文学,形成了一个诗的传统。这从《尚书·尧典》就开始有了记载(中国的史学传统也较西方为早)。诗歌里面大都是人间的、世俗的(当然还有文论家们做了一些手脚)。因为中国人的理性主义成熟较早,老子只字不提鬼神,孔子也“不语怪、力、乱、神”,偶尔提及,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西门豹治邺,惩治巫婆,根本不相信神谕。中国早期的文论是从创作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言志、缘情,并以此删诗,形成传统。西方则由神话到英雄史诗,强调摹仿说,这与西方的宗教传统是联系在一起的。原始的文学艺术、悲剧作品,是祭祀天神的作品。这些作品常摹仿天神的生活场景。但天神不可见,只能以凡间的人来揣度,于是形成神话、悲剧和英雄史诗,以此来记录上古史,摹仿就形成了传统,人的天性的这个方面就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里,早期的文学与宗教,与历史是不可分的,如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生活内容,《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则既是文学又是历史。在理论形态上,西方人讲究摹仿,讲究灵感,讲究技巧,这对后代人的文学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传统。我们要弄清人们对文学看法的传统,就要学习西方文论。

2.便于从自觉的高度了解西方文学

研究西方文学与欣赏西方文学不同。欣赏西方文学,只要凭兴致,凭感觉就可以了,研究则不行。正如欣赏建筑,只要知其然就可以了。故宫、天安门远远望去,宏伟壮丽。一般人只是看看热闹,而建筑学家则要看门道,看它结构的高度对称,甚至要找出相关的设计图纸。文学也是如此,学习文论,就是要看门道。一个时代的文艺现象,艺术趣味,审美风尚,常常反映在该时代的理论倡导和艺术总结的理论形态中。文学从散漫的、不自觉的创作,即所谓无目的的游戏进入到被自觉地当作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作,做必要的理论归纳和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设计和安排是必要的。有些理论著作就是作家自己的主张和感想,读这些作家的理论著作,了解他们的想法,更有助于了解他们的作品。孟子有一种提法叫“知人论世”。知其人,包括他们的文学主张,对于了解他们的文学作品,无疑是有帮助的。当然,有些作家的实际成就和他们的理论主张之间是有距离的。但总的说来,读作家的理论著作是有助于了解他们的作品的。

3.便于建设当代的文学理论

在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中,文学理论主要是先由西方引入,再进行自己的文论建设和中国古代文论史的研究的。所以早期的中国古代文论史和文学理论史是以西方文论为参照坐标建立起来的。想要了解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史,必须先了解西方文论史。同时,中国古近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在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上,基本上也是参照西方文论的。诸如对文学发展脉络变迁的梳理、人物的分析、艺术特色的分析等等,大都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文论为理论工具。50年代在我国盛行的苏联文学理论体系,也是源于西方的。因为从文化上讲,俄罗斯也属于西方。从某种程度上讲,了解西方文论,是了解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和中国文学研究的一把钥匙。

即使中国有了自己特色的文学理论和具体文学研究的独特方法,了解西方文论也是必要的。因为中国文论虽然现在还比较落后,但是终究要走向世界,要与国际接轨。知己知彼,了解了西方文论,才能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论传统及其特色,才能看到中西文论之间的差异和差距,也才能学习西方有价值的内容,为世界的文论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文学理论中的有些课题,如果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有些探讨历史上已经证明是错的,还在那里白费力气地瞎折腾,走前人失败过的老路,无疑是在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