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互联网信息系统

1.3.1 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结构

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互联网信息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分布状态、排列顺序和作用方式。它可以是逻辑结构,也可以是物理结构。

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构成。其中信息源泛指各类原始数据的来源,信息系统以这些原始数据为搜集和处理对象;信息处理器承担信息的加工、存储、检索、传输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提供给信息用户后,往往可以有效地帮助其进行决策和选择;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以及系统实现后的系统运行、协调和维护工作。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由基础部分和功能部分组成.其中,基础部分包括组织制度、信息存储、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功能部分是针对组织的各项业务而建立的信息处理系统,对企业而言,可能包括质量管理、产品营销、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

1.3.2 金融信息系统的成本和收益构成

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成本是指互联网信息系统在规划、开发设计、运行、维护及管理等过程中投入的各种成本。

时至今日,由于各种诸如Java的高级语言的模块化,互联网信息系统开发成本不断下降,而运行和维护成本则相对上升。也就是说,软硬件成本相对下降,运行成本相对上升。

一般地,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系统的软硬件购置成本:他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电子线路等硬件成本以及各种软件购置费等软件成本。这些费用通常为一次直接资金消耗成本,可以占到成本的80%以上。

(2)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费用:它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过程中的软件开发费用。例如,各种专门语言或软件编制的程序,相关设计方案和文档资料的编写。

(3)其他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包括系统寿命周期运行费用中的人工、电力和折旧等成本。此外,还有互联网信息系统项目的无形成本。无形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首先,信息系统故障或瘫痪引起信息流通不畅而造成的损失或市场机会的损失;其次,信息系统质量或维护不当造成信息输出错误或重要数据丧失引起的损失;第三,因企业宣传方式的变化而引起企业形象、文化的改变导致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等。

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收益一般由财务收益、工作质量收益和内部管理收益构成。财务收益是指通过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改进以及资金运用条件的改善取得收入的提高,以及通过人、财、物资源的节约取得消耗的降低这两方面。工作质量收益包括由于信息加工和传递速度加快,各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生的收益。内部管理收益主要来源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带来的收益。

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收益也可以用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形收益在互联网信息系统投入稳定运行前难以准确度量,而无形收益则更难以直接定量描述。事实上,互联网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中无形效益占很大比重,无形效益应当作为互联网信息系统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效益能否发挥,不仅与其性能有关,还与用户对其的认同度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等系统外的因素有关。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互联网信息系统,无形效益需要依据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应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通过专家评估来估算。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无形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度量:① 对企业运行效率的影响;② 对企业供应链资源管理的影响;③ 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影响;④ 对企业的销售网络的管理,以及客户信息的收集;⑤ 对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的影响;⑥ 对改善企业社会形象;⑦ 对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等。

互联网信息系统成本收益分析的步骤为:

(1)总体需求分析。通过总体需求分析粗略确定项目的类型以及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成本分析和测算。借助历史资料和其他可借鉴资料,估算互联网信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各种成本。

(3)收益分析和测算。估算互联网信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各种收益。

(4)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和分析。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评价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成本分析可以有以下的两种方法(马费成和靖继鹏,2005)。

(1)成本比较法。若已知两个系统方案,设CC′分别为两个系统方案的总成本,X为信息处理量,AB分别为两个系统方案处理单位信息量的运行成本,DD′分别为两个系统方案的开发成本,则成本方程分别为C=AX+DC′=BX+D′

C=C′,求得两个系统方案成本相等时的信息处理量X0。当实际所需信息处理量XX0时,A方案优于B方案,反之,当XX0时,B方案优于A方案。

(2)期望净值收益法。即将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求期望值对各分方案的净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