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商人财富的积累
商业革命推动着欧洲的经济发展,对于英国同样如此,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财富迅速增多。社会财富的显著增长首先表现为国内商人财富的积累,同时也表现在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的财富积累上。商人通过商业贸易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资本的流动性也在商人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加强了。商人资本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积累。
商人财富的增长
财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商人作为商品交换的中间人,通过发挥中介作用积累财富,尤其是货币财富。随着商业革命的进行,商人财富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1688年,英国年收入为400英镑的海外商人为400个,到了1760年拥有同样收入的海外大商人就发展到3000个;1688年,年收入200英镑的海外商人为8000个,到1760年就发展到1万个;1688年,年收入45英镑的店主和零售商为4万个,到1760年年收入在40英镑以上的零售商达16.25万个,这还不包括客店店主和啤酒销售者。1688年商人集团的总财富达420万英镑,1760年则达到了1500万英镑。
商人的财产构成非常复杂,不仅涉及国内的各个经济领域,而且还涉及海外事业。根据资产的性质,可以把资产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两个部分,一般而言,商人的动产比较多一些。不动产主要是指土地、房屋、金银餐具、家庭财物、原材料、设备、船只、珠宝等,动产主要是指年金、商业或者金融机构的股份、政府的短期或者长期借款、其他形式的贷款以及自己经营商业贸易所需要的流动资本。
随着商人财富的增长,其投资领域和投资热情也随之扩大,几乎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运输业、银行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海外贸易因为利润丰厚,成为商人重点角逐的领域。16世纪以后,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英国有大量的商人资本投资于海外事业,包括海上探险、海外殖民和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是最吸引商人投资的领域。表6-3显示的是17世纪一些贸易公司与个人所建立的殖民据点,与这些地区的贸易为英国商人带来了巨额财富。中小商人活跃于城乡之间,比如投资于乡村的毛纺织业,以“包买制”的形式组织生产,从而获得利润。随着货币、银行和金融制度的发展,投资于有价证券成为商人追逐的一个投资新热点。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早期,商人资本的主要流向一方面是有价证券,另一方面是再出口贸易,这样的投资刺激了航海业的发展。在新兴的港口城市,奴隶贸易也是商人投资的重点,因为利润可观。到了18世纪中期,流通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不断降低,从而商人们的投资开始转向,开始投向生产领域——也就是制造业。不论商人资本流向何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流向利润最大化的领域。恰如斯密所言:“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就是利润最大化。这种流动更进一步使得商人财富扩大。
表6-3 17世纪一些贸易公司与个人所建立的殖民据点
资料来源:坎宁汉,《英国工商业的发展》(W.Gunningham, The Growth ofEnglish Industry and Commerce),剑桥大学出版社1925年版,第332页。
原始积累
商人的原始资本积累是那个时代财富积累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有的学者认为,把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确立完全归因于对外掠夺殖民地和对内剥夺农民的观点过于简单化。暴力不一定是决定的因素,剧烈变动时期的原始积累固然重要,但是此前生产者的普遍积累(即所谓“前原始积累”)以及长期孕育该因素的社会环境更是不容忽视。本书中原始积累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类似于斯密的“预先积累”。
商人的原始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积累过程。中世纪晚期,一些商人就开始了资本积累,由于地理大发现带来的世界市场和贸易规模的全球化,使得积累财富的机会增加,积累的速度加快。后来由于商业贸易制度的发展,积累财富的手段也不断增多。
商人原始积累的领域也是非常广阔的。在地域上,有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从行业来看,有制造业、商业、农业、银行业、服务业等。英国商人不仅参与了圈地运动、土地买卖和农业的商业化过程,也参与了殖民贸易、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参与了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中获得了用于积累的大量资本。
商人原始资本积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是不人道的方式,如暴力掠夺、海盗行径、绑架奴隶、征服殖民地等;还有一种是人道的、温和的方式,是通过小本经营、克勤克俭、积极投资、艰苦创业而实现的。
专栏6-1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时间开始?
为什么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海外扩张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即商业革命中找到。
商业革命在好几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工业革命。首先,它为欧洲的工业,尤其是为制造纺织品、火器、金属器具、船舶以及包括制材、绳索、帆、锚、滑轮和航海仪器在内的船舶附件的工业提供了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伟大的工业中心伯明翰之所以变得重要,就因为它为殖民地提供了种种产品:“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
为了满足这些新市场的需要,工业必须改善其组织和技术。英格兰中部地区的钉子制造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为了适应殖民地对钉子不断增长的需求,研制出机械化的、提高了产量的轧制机和纵切机。它还发展起一种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生产钉子的铁器商即铁工厂老板将一堆堆钉条分发给制钉工人,由他们在家里加工,然后再运回去销售。到1775年,钉子制造业每年用去10000吨铁,雇用约10000名工人。
要为工业革命建造工厂和制造机器,就得筹措资金,商业革命也提供了这方面所必需的大量资本。资本以利润的形式从世界各地源源流入欧洲。在西伯利亚,俄罗斯人把铁罐卖给土著,以换取足以装满铁罐的毛皮;在北美洲,哈得孙湾公司的商人向印第安人每出售一支步枪,索取的价钱是一支步枪那么高的一堆海狸皮;在墨西哥和秘鲁,西班牙人利用土著劳动力挖掘出许许多多的银子。德雷克在对西班牙人的一次私掠巡航中,获得了等于其远航投资额4700%的利润。伊丽莎白女王为他提供了几条船,也分得一些股份,净赚250000英镑。她将其中一部分投资于黎凡特公司,该公司的利润后又用于创办为英国赢得印度帝国的东印度公司。“确实”,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说,“德雷克用‘金鹿号’船带回来的掠夺物完全可以看做是英国对外投资的源泉和起源。”非洲也以几十万奴隶被掠去充当美洲种植园的劳动力的形式为欧洲冒险家提供了巨大利润。实际上,布里斯托尔正因为是奴隶贸易和蔗糖贸易的中心,才在18世纪的前75年中成为英国的二等城市。当地有人写道,“这城市中没有一块砖不是用奴隶的血凝成的。豪华的宅第、奢侈的生活、穿特殊制服的仆人都是财富的产物,而这种财富是用被布里斯托尔商人们买卖的奴隶的苦难和呻吟制成的。”比奴隶贸易本身更有利可图的是由奴隶劳动力经营的甘蔗种植园。西印度群岛的甘蔗种植园主是当时的巨头,只有以往在印度发了财的“大富翁”能与他们相比。这些人挥霍无度、开销惊人,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来,更值得注意的是几个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黎凡特公司、非洲公司和其他各式各样的公司如莫斯科公司、哈得孙湾公司以及南北美洲的种种陆上殖民地公司的收益。
正是这一商业革命引起了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生气勃勃的、扩张型的社会。在这社会中,“要求利润的欲望成了起推动作用的动机……人们通过各种复杂的、往往是间接的方法,将大笔大笔积聚起来的资本用于谋取利润。”以往在中世纪,一个人若试图去赚得比保持他原有舒适生活更多的钱,会被认为是邪恶的。但是,随着商业革命的到来,渴望得到财富的精神出现于经济事业的各个方面。在商业上,有着固定价格和固定利润的商业公会被合股公司所取代;在工业上,对质量、生产方式和利润有着许多规定的手艺行会被家庭加工制度的中间商所代替;在金融上,中世纪教会对高利贷的种种禁令被提供贷款、出售汇票和提供其他许多金融服务的大银行所替代。
所有这些现象在中世纪后期是新生的,但是,商业革命对其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1500年以后,资本主义的各种制度和精神迅速地发展起来。当然,那时的资本主义完全不同于今天的资本主义。由于商业比工业或农业更早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组织起来,这种资本主义形式通常就被称为商业资本主义。然而,不管给16—17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的经济制度以什么名称,重要的一点是,它是生气勃勃的、富有扩张性的。资本家在其不断的、要求利润的运动中,将其活动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这样做时,资本家多方面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也促进了欧洲世界经济霸权的建立。
资料来源:参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282页。
本章小结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商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商业革命的表现、商业革命所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资本积累情况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商业革命的产生与中世纪晚期的商业发展有关,也与商业发展所引致的技术、制度、组织变化相关,当然也与商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关系。这些构成了商业革命的基础,全球市场以及贸易规模的扩大对商业革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商业革命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农业的商业化、乡村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的进一步繁荣、近代金融制度的产生等。商业革命导致了商人地位的上升、中产阶级的崛起、商人参政、文化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且导致商人财富的扩大以及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进一步阅读文献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针对社会问题去寻根究源,我们总是力图从社会文化和宗教渊源中去找寻答案。什么因素促进了英国的发展,并由此导致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呢?马克斯·韦伯找到了资本主义精神,他强调加尔文教和清教伦理的作用,认为正是清教徒严谨的工作习惯和对财富的合法追求,促进了以理性生产和交换为基础的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这种精神来源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加尔文教的兴起。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本书共三卷,第一卷题为“日常生活的结构”,分别描述15—18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人口、粮食、食品与饮料、居住与衣着、能源与冶金、技术革命、货币、城市等。第二卷题为“形形色色的交换”,分析交易的根据、市场、生产、资本主义组织、社会各统治集团(包括国家、文化)。第三卷题为“世界的时间”,按地区和年代顺序,分别叙述先后控制世界经济的威尼斯、安特卫普、热那亚、阿姆斯特丹,并涉及法、英等国的国内外市场,以及美洲、黑非洲、俄罗斯、土耳其及远东的经济特点,最后以英国工业革命结束。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作者从总体史的思想出发,努力把16世纪后半期的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在作者笔下,地中海不再是一个毫无生机的海洋,而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的。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地中海地区十个国家的地理与历史、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研究了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菲利普二世时期土耳其和西班牙帝国的社会、文化、战争方式等。第三部分叙述了西班牙和土耳其的争霸过程。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历史时间三分法”:长时段(结构)、中时段(局势)及短时段(事件),用以确定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三分法”是一项独特的创造。他用长时段——地理时间——结构,中时段——社会时间——局势,短时段——个体时间——事件,作为“解释工具”来确定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因素对历史发展的不同程度的作用。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本书论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即现代世界体系起源与发展的历程。现代世界体系发端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后来不断扩展,逐渐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纳入其中,直至覆盖全球。
〔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是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作之一,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进行了探讨,并且采取了不同以往的论述方法,广泛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从而被认为实现了“经济史与经济理论的统一”。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革》,商务印书馆1999年中译本。
——诺斯在这本书中相当完整地提出了一套经济史理论,并且运用这套理论考察和解释了史前至现代人类经济增长的漫长历史。诺斯从现代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假定出发,运用交易成本、公共产品、相对价格等分析工具,构建了包括所有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新经济史学理论体系。
〔美〕斯坦利·L.布鲁(Stanley L.Brue):《经济思想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的目的是以一种清晰、学术、平衡和有趣的方式来讲述经济学历史的内容。对于经济史研究者来讲,了解不同经济思想之间的逻辑和历史联系也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张卫良:《英国社会的商业化历史进程:1500—1750》,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通过对1500—1750年这一时期英国交通网络的改进、市场规模的调整、海外市场的开拓、土地市场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专业化、乡村工业的商业化、新型城市的出现、重商政策的加强、商人财富的增长和资本积累的加速等商业化具体表现的描述和分析,为读者展现了英国社会从商业化走向工业化的历史画卷。
思考题
1.你认为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的关系如何,请阐述理由。
2.商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你是如何思考的。
3.商业革命对社会结构有很大影响吗?你怎样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4.根据你的理解,比较15世纪以来欧洲和中国商业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