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术自由,堪称典范
稷下学宫能成为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主阵地,主要在于它实现了真正的学术平等与自由,这是它留给后世的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学术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根基和精神源泉,是稷下学宫和希腊学园以各自方式共同呈现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自由的基础是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希腊学园中所表现的学术平等主要体现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追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身先垂范,在批判师说的基础上成就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从而在学园中形成了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传统精神。而稷下所体现的学术自由,主要展现为统治者与学者之间的学术平等和自由的理念。这一点就更难能可贵,史所难寻。尤应值得指出的是,稷下学宫是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国办大学,“喜议政事”是其基本功能,“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事主”是稷下先生的强烈愿望。因而,他们可以对齐统治者独立自由地发表政治见解甚至提出批判反对意见,而齐统治者则对各种意见,一概采取从善如流、平等相待的态度,这就是一种更为珍贵堪称典范的平等精神了。稷下的学术自由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尊重学士,平等礼遇。为了吸引大量学者来稷下讲学、争鸣、议政,齐国统治者采取特殊的政策为学者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来者,热情接待,精心安置;走者,以礼相送,重金馈赠;离后再来,仍然欢迎。政治上,齐国君主不以政治干涉学术,不以好恶而行褒贬。“礼贤下士”是战国时代的风尚,但齐国统治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不仅为当时各国所少见,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也堪称典范。稷下学宫鼎盛之时,齐国发生了一次著名的稷下先生与齐宣王关于“王贵还是士贵”的辩论,可见一斑。《战国策》记载了“齐宣王见颜斶”的故事。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欤?……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在齐宣王及其左右就士贵还是王贵展开的激烈讨论中,出人意料,颜斶的“士贵说”竟占了上风,更叫人惊奇的则是辩论之后宣王的表态:“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宣王自嘲式地作了自我批评,并诚心拜颜斶为师,“愿请受为弟子”,并答应以“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的优厚待遇,让其安心在稷下,随时做好参政议政之事,可谓历史上尊重学者的典范。
其次,各派平等,多家并存。这与齐统治者以宽厚的态度采取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方针是分不开的。从文献记载看,儒、法、道、阴阳及农家、名家、兵家,举凡当时重要的学术流派都曾在稷下先后存在发展。稷下各学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可看下表:
表2 稷下学宫各派学者一览表
由于思想解放、地位平等、学术活跃,各派学者尽管有不同甚至相反的主张,却都能在稷下立足讲学授徒、思想争鸣、吐纳吸收、提升发展。多家思想并争,各派观点齐鸣,在争鸣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最终实现了各派的共荣、创新、发展。
再次,开放办学,来去自由。稷下尊重学者的独立自主精神,在管理上采取了机构开放、来去自由的政策。《史记》上记载: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说明在稷下游学是其主要形式。一是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荀子初来稷下之时,只有十五岁,即是独自来求学的。二是先生可以自由在稷下招生讲学。淳于髡、田骈等在稷下招生达到数百、上千人,就是很好的例证。游学方式,可以是个人游学,也可以如孟子一样,数百从者一起来,称为集体游学或集团游学。这些游学方式的实行,让各国学者纷至沓来,使他们增加了交流,开阔了视野,扩大了见闻,打破了私学界限,学无常师,思想活跃,兼容并包,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发生于稷下的百家争鸣,已是两千年前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遥远的亮光了,但是它并没有消失在历史的星空中。千百年来,它不仅时时撞击着民族的文化记忆,而且在今天,当历史走进一个崭新时代的时候,我们仍然感受到它对民族未来的文化建设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走向所具有的启迪作用和重大借鉴意义。
当前,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这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交流是如此的接近,世界仿佛回到了中国的战国时代。以美国学者亨廷顿为代表的“文明冲突论”者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源于文明的冲突,未来战争的根源是文明的冲突。世界各种文明如何相融相处,新的世界文明格局如何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我们认为:未来世界文明的构建还应回首二千年前的中国,到稷下学宫中寻找智慧,发扬光大稷下精神是当代人类文明建设的需要。其中两点尤其值得吸取:
一是各家并存,兼容并包。不要一家独大,而要允许其他文明存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融合,共同面向未来建设新的世界文化。
世界许多文明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各有建树,独树一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应像稷下学宫展现的那样:不分优劣,不分主次,平等相待,共同发展。不排斥异己,不打击异己,不以好恶取舍,不以武力强制推行一种文化制度。
二是要加强交流,相互吸收。让各种文明由相容到相融,在自我创新发展中,变革提升,寻求新突破;从相互融合中,寻找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路径。最终能够在吸收融合各种文明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世界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