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高等教育学者布鲁贝克(John Seiler Brubacher)认为,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主要有三大方面:知识的传授(教学)、知识的创造(科研)与知识的应用(社会服务)。高等学校三大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一大批品德良好和业务精深的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来都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真正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教师个人幸福生活的保障。诚如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所言:“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当然,高校师德师风的内涵极其广泛,师德师风有时以综合的力量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工作质量,有时又从不同的方面分别影响着高校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

事实上,高等学校教师的道德往往被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高校师德是指高校教师作为一般社会人的道德,狭义的高校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具体而言,所谓广义层面的师德即教师作为一般社会人的道德,也是指作为“人”的道德,比如,热爱祖国、讲究诚信、尊老爱幼等,是任何一个社会人都应当具有的道德,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当然不能例外。所谓狭义层面的师德,即高校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与具体言行。它决定着高校教师对自身工作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调节着高校教师与学生、与同行、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其工作质量。高校教师的师风,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的自然汇聚和有机整合,它很多时候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调节和规范着师生的言行,同样影响着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质量。

本书原本只在狭义的层面讨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从高等学校三大功能的实现,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角度出发,论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价值,分析当前形势下高校教师所应当具有的职业精神和所需遵循的职业规范和职业言行,并逐一归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因素和根源,进而从机制、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设高校良好学术环境,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思路和建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的确有少数高校教师屡屡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把社会诚信踩在脚下,种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本书不得不把高等学校教师的道德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加以讨论。当然,本书的重点还在于分门别类阐述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道德、科学研究道德和社会服务道德,并按此逻辑分别叙述。

本书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高等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与历史演变、高校功能实现与教师道德素养的内在关系,接着分别从教书育人道德、科学研究道德和社会服务道德三大方面论述高校教师应有的职业价值追求、道德情操和言行体现,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三大领域存在的问题、改善的思路与方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策略和方法。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导论”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阐述高校功能与师德师风以及教师专业劳动特性的关系;第二章和第三章阐述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现状与素养提升;第四章和第五章阐述高校教师科研道德现状与素养提升;第六章和第七章阐述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道德现状与素养提升;第八章论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分别从高校教师教书育人道德素养的评价、科学研究道德素养的评价以及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道德素养的评价三个方面论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本书借鉴吸收了很多教育前辈和同仁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他们的辛苦付出和研究成果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本研究是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愿对于改善高校教师的学术环境,提升高校教师职业价值追求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所裨益。由于本人学术涵养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术同仁加以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