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体现年度特点的词语群

如果说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新词语就是当下社会生活的万花筒。透过一簇簇新词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2014年里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社会热点。

1. 领袖引潮

在语言使用的大潮中,总有那么一些弄潮儿会引领、推动着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自互联网成为中国百姓追求民主、抒发民意的平台以来,一些智慧的网民就承担了这种语言弄潮儿的角色。“躲猫猫”“山寨”“雷人”“给力”“粉丝”“暖男”“女汉子”“土豪”,这些新词语,哪一个不是网民的创造?哪一个不是借助互联网来传播?但较之以往,2014年却有所不同,“领袖引潮”成为新特点。试看,“新常态”“亚太梦”“抓常”“一带一路”“金砖梦”,这些词语一经习近平主席提出,立刻变得家喻户晓,甚至响遍世界;“APEC蓝”“蛮拼的”“点赞”虽不是习近平原创,但经习近平使用后立刻红遍大江南北,使用频率迅速攀升。习近平8月22日在蒙古国发表的“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的“搭车论”也反映了他作为大国元首的高境界、大胸襟。

“领袖引潮”这一特点,其实前两年就已见端倪,2012年的“中国梦”,2013年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等,也都是习近平提出后成为媒体和百姓口中的热词。言语,往往是发乎心,止乎情。能够做到“领袖引潮”,显然与习大大那通俗易懂、有情怀、接地气的语言风格以及高瞻远瞩、有责任、敢担当的人格魅力有关,是人民群众对他执政以来观点理念、所作所为的认可。

2. 依法治国

在“汉语盘点2014”中,列于“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之首的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2014年体现出“依法治国”精神的新词语遍布各个领域:

行政领域,任用干部必须参加“法考”,不懂法律知识的不能任职;中组部发布的“禁读令”引发了领导干部退学潮;基层党组织要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在为民办事上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走好“最后一步路”。

反腐领域,公务接待发出“五星禁令”,会议场所“限星”,公职人员有“限礼金令”,党员干部子女结婚有“限桌令、限客令”,以致有人说现在抓反腐是“逢节必令”。

经济领域,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央企,要依法决策、依法竞争、依法发展,建设“法治央企、阳光央企”;作为中国最大电商,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打击假货,淘宝正在从“实名认证”向“实人认证”迈进。

文化领域,封杀劣迹艺人的“劣迹令”、加强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的“限外令”、针对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降噪令”,都在一定程度上治理了文化和生活环境。

教育领域,为教育公平、学生减负,教育部发出了小升初特长生的“减招令”;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红六条”、针对高校教师的“红七条”,都成为教师不可触碰的“师德红线”。

司法领域,“减假暂”审理程序规定正式施行,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须在立案后5日内向社会公示;“呼格案”平冤,“念斌案”宣布原告无罪,“叔侄强奸案”定为错案平反,相关人员追责,从个案正义到制度正义,最终将促进我国司法的进步。

食品领域,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等五部门发出“禁铝令”,公安部门将增加一个新警种:食药警察,百姓的餐桌安全多了一道防线。

网络社交领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了“微信十条”;还有为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和“国家公祭日”。

3. 反腐风暴

作为2013年主旋律的反腐败,2014年唱得更响,已然成为中国反腐的高峰年,世界为之侧目,也出现了一大批相关的新词语。继2013年的“房腐、证腐”之后,“车腐、智腐”也出来了,还有“雅赠、暗腐败、呆腐败、亲缘腐败、烟草腐败、人情贪腐、崩塌式腐败”等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在2014年一一浮出水面;在“打虎灭蝇”的斗争中,2014年共查处了42名副省部级以上干部注1,其中既包括国级的“大老虎”、解放军系统的“军老虎”、退休的“老老虎”、退居二线的“下山虎”,也有60后年轻的“上山虎”,还有身为纪检监察系统内部人员的“自家虎”,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反腐无禁区的决心和铁腕;与此同时,“小官巨腐”的事件也频频爆出,“虎蝇”指的是职级如“蝇”,贪腐如“虎”的官员,一个副处级干部竟贪腐了上亿!这些“巨蝇”“蝇贪”的事实告诉我们,绝不能再“纵蝇为害”;2014年中国反腐还延伸至国外,国际追赃追逃的“猎狐2014”行动,半年便斩获数百名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干部岗位要求“零裸官”,大批裸官遭清理,从任用制度上封堵了贪官的后路;“断崖式降级”则挡住了那些被处理官员复出的机会;对责任人员实行了“双移送”:将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将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此外,收受礼金的“收礼罪”有望入刑,若获通过,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法治建设。

4. 宝宝军团

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满月即吸金破百亿,客户超四百万,可谓大红大紫。在余额宝及其“宝粉”们的带动下,2014年互联网理财大幕开启,各类网络理财“宝宝”蜂拥而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宝宝军团”:有集收款、缴费和销售为一体、具有返利功能的“捷诚宝”,零散资金增值服务、用户能随时消费和转出资金的“零钱宝”,自动申购、赎回并可直接在自动取款机上取现或刷卡消费的“添金宝”,支持微信客户端的货币基金产品“微钱宝”,既实现货币基金的收益同时又享受支付功能的“薪金宝、薪金煲”。有些产品还带有明显的领域特点,如提供黄金买卖、投资服务的“存金宝”,通过支付买车订金获得现金收益的“订车宝”,通过房产增值让投资者获得利润的“房宝宝”,通过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以获取收益的“耕地宝”,预存话费可产生收益的“话费宝”,通过做任务兑换流量币的“流量宝”,借助微信的卖房营销平台“微销宝”,提供互联网证券服务的“佣金宝”,以及旅游宝、活钱宝、定活宝、浦发宝、携程宝等等。一些不带“宝”字的金融产品可编为“宝宝军团”的特种部队,如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网购消费信贷的“花呗”,提供金融服务却不收取交易费用的“零佣通”,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壹钱包”,根据企业纳税证明及纳税信用记录就可提供贷款的“税务贷”,为帮助创业青年解决融资瓶颈实施小额贷款的“助青贷”,以及快溢通、逸品贷、乐惠存、搜易贷、贷生金,等等,琳琅满目,火爆十足。但还不到2014年年底,大多“宝宝”们的收益率已成下滑之势,未来互联网金融市场将向何处去,这些“新词语”寿命有多长,我们拭目以待。

5. 奇葩保险

继2013年的奇葩险种“赏月险、脱光险、熊孩子险、老人摔倒险”后,2014年险种再度“创新”,夺人眼球。保险公司集中瞄准了4个领域:春运、世界杯、情人节、天气。与春运有关的是“春运险、吃货险、鞭炮险”,与巴西世界杯有关的则是“喝高险、肠胃险、夜猫子险、足球流氓险、世界杯遗憾险”,针对情人节推出的是“爱情险、意外怀孕险”,针对气候推出的是“雾霾险、高温险”。此外,还有“买房降价险、手机碎屏险、学雷锋险、摇号险”。自然,这“奇葩险”也不是中国独有,据说荷兰就有“绿帽子险”,如果丈夫投保后发现妻子“红杏出墙”,可获赔500欧元,美国还有“外星人绑架险”,如果被保险人遭到来自不明飞行物的外星人的绑架,则可获赔1000万美元注2,尽管保费只有9.95元,估计保险公司也会认定这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不过,2014年也不是所有新险种都那么奇葩,如针对商家推出的“奶粉险”和“食强险”。如果消费者在店铺中购买的奶粉被责令召回和下架,将可以获得每罐奶粉2000元人民币的保险赔偿;“食强险”是针对食品、药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这两个险种都能倒逼相关企业完善机制,可以说是实现了社会、企业和消费者的多方共赢。

6. 学子众相

教育乃百年大计,学习经历人人都有,学习成绩自然也分三六九等。成绩优秀者可冠以“学霸”,成绩落后者则自称“学渣”。然而2014年,分类更加系统,标签更加细致:“学霸”之上还有了“学神”,他们天资聪慧、相貌出众、学习高效、能力超强,是同学们崇拜的偶像;那些看起来并不用功,但考试时总能拿到高分的叫“学糕”,就像切糕,表面酥脆,内里却无比坚硬;与他们相似,上课睡觉,下课玩闹,但学习成绩仍然很好的叫“学痞”;在某个学科上超乎常人,具有鬼怪之才的自然是“学鬼”;学习走火入魔,处于癫狂状态的叫“学魔”;学习成绩平平的芸芸众生只能是“学民”;还有两类最值得同情:学习极其刻苦,但成绩很差的叫“学残”,因他们的学习能力貌似有残缺;那些没日没夜地学习,身体虚弱,不堪重负的叫“学弱”,表面很强,一碰就成渣的是“学酥”,比“学渣”还差的是“学沫”“学水”,每临期末,很多学生都称自己得了“学癌”。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什么时候能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学神”,其余的那些词都消失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7. 卖萌时代

随着2009年日本动漫中“萌”的传入,中国也慢慢进入了一个“卖萌”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看脸社会”就是一个明证,“颜值”甚至已成为招聘的重要依据。与前两年主要是用于他称的“萌女孩、萌爸、萌娃、萌相、萌军、萌妹子”不同,2014年的“萌萌哒”更是一种自我卖萌,而且卖萌的程度可以用指数来衡量,因此有了“萌值”;此外,不仅要“萌”,还要“贱”,无论“萌贱”还是“贱萌”,现在都已没有贬义,都表示“可爱、讨喜”的意思;“萌”对现代人这么重要,以至于推动GDP,形成了“萌经济”。毋庸讳言,“萌”已成了现代社会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细分起来,“萌”与“颜”并不同,“萌”更多体现为内在的、后天的,是内心的单纯反映到外表的可爱,而“颜”则是外在的、先天的,是拜父母所赐的容颜相貌。如果我们的社会能更看重“萌值”,降低“颜值”,或许会更公平,更美好。

8. 粗鄙表达

继2012年“屌丝”的泛滥,2014年又产生了一些格调比较低俗的“新词”:逗比\逗逼、逗B舞\逗逼舞、逼格、撕逼。这些不仅在网络上使用,也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中。例如“逗比”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中竟出现了1001次,频次比2014年大红大紫的“微信红包”还要高;“逼格”也在报纸语料122个文本中出现了186次,看来语言粗鄙化的倾向不容忽视。应该指出的是,“你妹、蛋疼”之类的粗鄙是明摆在那里的,而与之不同,“逼格”这类词,或者是受方言的影响,或者是受学识的限制,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中构词语素“逼”的真正含义,因此不仅在报纸上堂而皇之地使用,还觉得时尚得很,但却让人听\看得很不舒服,这不仅污染了媒体环境,也有损中华文化形象。

2014年已成为历史,渐行渐远,但记录了2014年脚步的新词语,却可供后人随时检视。

侯敏

2015年6月27日

于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