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口说话之前

任何一场富有魅力、妙语连珠的交谈都始于提前准备,以及对聊天对象及其情况的了解。你对对方的情况越了解,就越能以正确的方式来传达正确的信息。

第一节· 交谈之前:未开口就能惊艳全场

想让每个人都喜欢与你交谈,于你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信。如果交谈的任何一方出现紧张、拘谨、别扭,那在社交过程中都是不恰当、不得体的。

不会说话不是问题,没有自己的态度才是问题

对于如何练就出色的口才,你一定听过很多这样的建议: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提前想好可能讨论的话题;适时注视、点头,并且用微笑告诉对方,你一直在用心倾听;重复你刚才听到的,或者做总结;等等。

但事实上,想让每个人都喜欢与你交谈,只需要两招:第一,在心态上稍加调整,换个方式面对自己,面对世界;第二,掌握常用的说话技巧,避开常见雷区。而第一招最关键的就是从容与自信,它能帮你构筑亲近的关系。

我们每天都在社会丛林里穿梭,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交谈困难的问题,比如,时常感到害羞、不安,甚至是恐惧。当我们把这种焦虑、紧张、不安的感觉带到一段关系中时,势必会让别人感觉不舒服。就好像一个保险推销员,如果他与别人说话时,总是表现得万分紧张、小心翼翼,用讨好、巴结的口吻对顾客说:“女士,您买保险吗?”(这样的潜台词无疑是在说:“您赶快拒绝我吧,您不会买我的保险的!”)显然,这个保险推销员根本就不相信对方会买他的保险,他对他卖的产品没有一点信心,是因为他自己根本就没有成交的欲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纠结与顾虑,只有跳出自我思维的禁锢,拥有自信,才能成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才能灵活自如地应对各种交谈场面。

当今社会,有什么技能会比维持一段连贯、自信的谈话更重要呢?一个人的自信,恰恰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认可。也就是说,你要表现得勇敢、自信,觉得别人肯定喜欢看到你,而且你必须相信——至少也要假装相信——别人很愿意花时间和你聊天。

试想:你准备参加面试,出发前,你的大脑里不断重复着你想要讲的台词,但是一进入面试现场,整个人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脑子乱作一团,说话颠三倒四、毫无条理;又或是你遇见了心仪的异性,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对方搭话,当你好不容易张开了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在这些高压力的社会互动情境当中,我们总是显得焦躁不安,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是该怎么说。尽管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紧张,但是仍然无法安定下来。这是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魔王”,它禁锢着你的内心,限制你的某些行为或欲望,让你成为一个畏首畏尾的人。为此,我们需要每天对着镜子跟自己说:“不管什么时候,当我谈话时,只要有不好的感觉出现,就要告诉自己‘我会好的’。”

的确,无论你是上台演讲、推销产品,还是与异性相处,比起不断思考该讲些什么,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焦虑,倒不如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你自信的一面。比如,在面试之前,与其蜷缩在椅子上祈祷,还不如站起来做几个扩胸运动,这将有助于你在面试时表现得更好。

当你像自信的人一样去行动,去讲话,去做事时,自信的表达能真正驱赶走你心中的那份不自信的恐惧。也许一开始你会觉得很不自然,但是只要你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你的言谈举止就会越来越自在。所以,从现在起,想想自己曾经自信满满的时候,记住那种感觉,并且时刻保持着,相信下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说话之道

当面对交谈时的压力、困惑、障碍时,我们难免会丧失气场,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你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与人为善、态度良好的,并且愿意给任何人说话的机会。如果你努力活出自信的自己,那么一定会过上带有底气和光亮的生活。

突破自我,别让恐惧困住你的舌头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会:在他人面前说话总觉得紧张,结结巴巴的,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总会有一种有话说不出来的压抑感;当自己置身在陌生的人群中时,其他人都在侃侃而谈,唯独自己沉默寡言,插不上话,恨不得赶快逃离。

很多人之所以一到大庭广众下说话就表现得非常紧张,甚至是恐惧,多半是因为他们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总觉得别人带着有色的眼镜和挑剔的心态,来检视他们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动作。

毫无疑问,每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都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然而,如果这种期望值过高,就会格外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完美、出色,还会担心在众人面前说话时,自己的粗浅、拙劣看法会暴露出来,因此一到人多或是重要的场合,就会表现得特别紧张、局促,根本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思想顺畅地表达出来。

有这种表现的人应该认真地想一想,其实在大众场合或自己比较在意的说话对象面前,其他人也会有紧张情绪,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你要知道,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因此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对话。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无异于缘木求鱼。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这跟儿时的经验与记忆有关。比如,某一次,当你兴致昂扬地想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时,你的父母、老师用“小孩子懂什么,大人讲话,小孩不要插嘴!”“你咬字清楚一点,不然谁听得懂你在说什么!”这样的话打断你,于是,你被吓得赶紧闭嘴。

但是,我们的父母、师长没有想到的是,当你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为了避免不被大人责备,不让自己感到惊慌失措,很可能会选择不再说话。因为他们说的话,会变成一种人生的信念深深地植入你的潜意识中,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阻挠你改变现状和突破自我的努力。这样一来,你也就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机会。时间久了,更是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宁愿退缩在“壳”里掩饰自己的软弱。

如果这正是阻碍你恐惧说话的根源,那么请从这一刻开始告诉自己:虽然我的父母、师长当时错误的方式对我造成了一些伤害,但是不能再继续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阻力。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演讲大师或者他们的著作,都不遗余力地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会说话的口才达人,要想克服张口说话的恐惧心理,就必须要更新你的内在语言表达程序,消除或改变你的“思想病毒”,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你的说话方式。

当我们不苛求自己能让人人都满意,能容忍自己在交往中出现失误或失态,不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而是追求真诚地与人交往时,紧张情绪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你愿意改变,那么从现在开始,请每天大声地对自己说:“我要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轻松地与人交流和相处。”相信一个月后,你的口才一定会发生匪夷所思的改变,欣喜地体验到与人交流、沟通、分享的无穷乐趣。

说话之道

很多人在众人面前说话时都会心生胆怯,但是这种胆怯通过平时的训练是可以逐渐缓解的。学会适当遏制自己的胆怯心理,以自信的状态开口,你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和陌生人快乐地交谈并成为朋友。

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的秘密:有话可说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结交一些陌生人时,你总觉得自己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别人交谈正欢的时候,你往往只能尴尬地杵在那里。或者,当你突然被别人问到一个自己不太熟悉的话题时,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惊慌失措。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总是时有发生。比如,遇到心仪的人,谈着谈着就没话可讲了;在工作中向老板汇报工作时,说着说着就没话说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没有丰富的谈资,与人交谈的时候,就会感到言尽词穷,找不到能说的话题。这样的交谈势必会显得枯燥乏味、毫无生趣。所以,事先做好准备,做到有话可说,就显得很有必要。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充实自己的谈资呢?其实,谈话大多是以生活为中心的,你刚刚看过的报纸、杂志,偶尔翻看的书籍,都可以作为你的储备话题。当然,你还可以从广播、电视、演讲、跟朋友闲谈,搭乘地铁或是在便利店购物时听到的别人的聊天内容中,找到与人聊天的话题。可以说,你不仅要尽可能多地去接触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对外部世界保持持久的热情。

为此,你需要事先准备好你感兴趣的人物、活动、问题等一连串交谈的主题,然后在参加社交或是商务活动之前,认真回忆一下这些谈话主题的内容。也许在实际的交谈过程中,你并不需要提到这些话题,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这些话题往往会帮你应付出乎意料的场面。

如果可以,你还有必要事先了解清楚参加活动的各个成员的背景、生活经历和生活状况,以便在交流中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然后,再就此准备好自己想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并把表达内容梳理清楚,讲话前再反复演练几次。切记,不要去想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你只需要专心做好眼前这件事。事实上,只要一篇文章读8遍以上,你的表达就会轻松顺畅、清晰有条理。

也许你会说,“这不是让我什么都懂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想一想,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多面性。如果这一方面你不是很熟悉,那么可以换到自己熟悉或是比较了解的角度来看,效果就会好很多。

任何时候,在心里有个计划,总比什么也没有准备要好。说话也一样,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那么一旦轮到你发言,想必你一定会无从开口,一脸茫然。所以,在开口说话之前,你要在心里构建一个大概的提纲,明确说话的主旨,了解自己的观点。当你有了这些信息,再加上几段聊天花絮,几乎就可以从容自信地应对任何交谈场面了。

不过,千万不要生搬硬套事先排练好的“对话”,要知道,大多数沟通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你只需要做到事先了解充足的信息就好。

说话之道

为了练就出色的口才,第一前提永远都是肚子里有货。无论是国家大事、自己从事的行业,还是与身边的亲朋好友相关的事,都应该多留心、多关注。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无疑会给你带来很多忠实的听众。

微笑,让沟通变得更简单

人与人的沟通效果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面带微笑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亲近感,让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融洽。比如,当别人误会你,彼此正尴尬时,给对方一个亲和的微笑,远比“没关系”“我已原谅你了”这样的语言来得更真诚一些。

微笑能有助于传递我们的诚信程度、吸引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信息。最关键的是,微笑是世界上最简单而且有效的沟通方式。当你对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对你微笑。当你由衷地微笑时,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微笑。只有会微笑的人,才能在交往中更受欢迎。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午后,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一位老妇人蹒跚地走进一家商场避雨。看到老妇人疲惫的状态和简朴的装束,几乎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爱搭不理。

这时,一个叫菲利的售货员微笑着朝老妇人走来,友善地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老妇人看了年轻人一眼,笑了一下说:“小伙子,谢谢你,我在这里躲会儿雨,等雨停了,我就走。”虽然老妇人口上这么说,但是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想:自己又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这也未免有些不近情理。

老妇人正犹犹豫豫时,那位年轻的售货员又走过来,仍然一脸笑容地对老妇人说:“夫人,您不用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您看,就放在这儿,您坐着休息就是了。”

一小时后,终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谢,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走出了商场。

一个月后,这家商场的总经理收到一封客户来信,在这封信中,客户请求派那个名叫菲利的年轻人前往苏格兰收取一份装潢别墅的订单,并让这个年轻人承包客户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明年办公室用品的采购订单。

总经理看过信后,匆匆一算,惊讶不已,这封信所带来的利益,相当于商场两年的利润总和。后来,他与写信的人取得联系,方才知道,这封信出自不久前在商场躲雨的老妇人之手,而这位老妇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后来,总经理又把这个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的董事会上。那一年,年仅22岁的菲利就已经成为这家商场的合伙人。随后的几年,菲利以他一贯的忠实和真诚,事业扶摇直上。

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拥有了微笑,你就同样会拥有成功。”在当今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中,微笑可以说是一项最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沟通技巧,它能快速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你不知道该如何展开话题时,微笑就是最好的开端。如果你时刻保持微笑,即便不那么容易沟通的人,也会被你的微笑所感染。

可以说,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而一个具备良好口才的人,更不会吝惜自己的微笑,他们的微笑就是他们特有的招牌。恰到好处的微笑不仅是善良、友好和赞美的象征,还能让生活变得简单而温暖。

与人交流时,微笑往往比语言更能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而且用微笑传达给别人的东西相比语言会更清晰,更有穿透力。很多时候,发自内心的微笑能够让听众第一时间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从而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即使我们与他人发生分歧,微笑也会帮助我们通过更加温和的途径来化解矛盾。

当然,微笑看似简单,也需要练习,尤其是当我们因害羞、胆怯、恐惧等原因忘记或是不能自如展示微笑时,更需要用一些小技巧来让我们保持真诚的微笑。不过,即使是练习,你也需要把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投入进去,这样你的微笑才不会虚情假意,而是可以让听众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实感。当然,如果你能时刻保持真诚的微笑,自不必理会这样的练习。

总而言之,微笑是一种简单又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她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嘴角上扬轻而易举,能照亮我们身边所有的人。

说话之道

笑是人类的特权。如果你想跟所有人都聊得来,就给他人一个温和的微笑吧。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爱笑的人,可以让沟通变得更简单。而一个有着良好学识又自信的人的微笑更会成为你的名片,成为你无与伦比的个人品牌。

第二节 非语言沟通:你不可不知的人际交往技巧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说过:“沟通时信息的全部表达来自7%的语调、38%的声音以及55%的肢体语言。”这里,我们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归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在人际交往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言语进行的。

明明没说话,气场却超强

我们总以为听到的世界才是全部的世界,其实,语言只占了我们交流中很小的一部分。除了语言,你的个人形象也在每天无声地向朋友、同事、老板、客户传递着各种信息。无论你是否认同,在人际沟通中,一个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是否会受到他人的欢迎,是否能赢得更多的机遇。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一个品牌,一个人的形象就是一张名片。影响沟通的不只是你的口才,还有你的形象。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人杨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1995年的冬天,杨澜在求职面试时,再一次被拒绝。当她想起那个面试官的表情时,心情非常沮丧。当时面试官毫不客气地对她说“你的形象和你的简历非常不符”,并当场拒绝了继续向她提问。

杨澜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打扮,很明显,因为穿着问题,她被别人无情地鄙视了。她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她再找不到工作,只能灰溜溜地回国,除此之外,她几乎别无选择。

长久以来,杨澜以非常好的成绩和能力一路所向披靡,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她的能力,但是这一次她因自己的外表丢掉了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这让她感觉很气愤。

有一天晚上,杨澜面试回来后,洗完头,坐在床上一边翻看报纸的招聘信息,一边吃她带回来的面包卷。这很违反房东的原则。房东对她大吼,她一气之下,披散着头发,在睡衣外裹上大衣就冲出了门。她愤怒地冲进一家咖啡馆,天气实在太冷,她也很饿。咖啡馆里的人很多。坐在她对面的是一位英国老太太,看起来就像伊丽莎白女王一样尊贵与精致。

杨澜对服务生说:“请给我一杯热咖啡,谢谢。”

服务生走开后,对面的老太太从旁边拿起一张便笺,写了一行字递给她,是非常漂亮的手写英文:“亲爱的,洗手间就在你的右后方,拐弯就是。”

杨澜抬起头,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位老妇人,她正以非常优雅的姿势喝着咖啡,没有看她一眼。杨澜当时的尴尬可想而知,她第一次觉得,自己不被别人尊重是应该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毛躁,嘴角旁边甚至还沾了一点出门前吃的面包屑。

这样的打扮,让她想起下午去面试时自己的日常便装,那应该也是对一个高级经理职位的不尊重吧?杨澜心想:我是有多不尊重自己,以至于别人也觉得我是不尊重他们的。

当杨澜再次回到座位上时,那个老太太已经离开。那张便笺上又多了一句英文: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杨澜开始醒悟:再也不能希望别人通过看我的简历来判断我是不是有能力了;作为女人,我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这样才能活得自信而有底气。后来,杨澜在一次面试中,以得体的着装和优秀的外在表现为自己的能力加了分。

杨澜曾说:“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要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一个说话得体的人,就算未张口说话,他那气质高雅的外在形象,也会为他的整体形象加分。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他的外貌形象还是会直接进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不知不觉中形成对他的第一印象。莎士比亚说过:“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社会地位、性格和修养。”

试问大家,当你看到一个人的时候,最先看到了什么?有人说看到的是发型,有人说看到的是着装,有人说看到的是职业……这就是别人眼中的我们,虽然我们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是我们的形象早已向别人传达出了一些信息。

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形象,55%取决于外表,包括容貌、身材、服饰等,38%来自自我表现,包括说话时的神态举止等,而仅有7%源自说话的内容。换句话说,人们往往会通过我们的穿戴来猜测外表无法直接表露出来的一些东西,从而判断我们的价值。一个人只有内在和外在趋于平衡,他的价值、他的受欢迎度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说话之道

完美的形象不仅在于外包装,它还是一个人言谈、表情、动作、气质、风度、品位等综合因素的体现。只有平时注重自身修养、着装得体、谈吐优雅,才能做到卓尔不群。

目光交流,比语言更富有内涵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有时候和某些人说话是个挺奇怪的经历。因为对方看起来往往是这样的:眼睛总是看着你肩膀上的某处,又或者目光直接穿过你,好像你们根本不认识,等等。

毫无疑问,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肯定会想,“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看着挺正常的啊,可那样又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这些人既不是势利眼,也不是不友好的家伙,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恰当地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接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面对自己欣赏、钦佩或仰慕已久的人时,我们会增加眼神上的接触。如果你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你就要凝视他的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当然,一个人在说话时,如果主动寻求眼神上的交流,我们也大致能判断出此人一定是个值得信赖的、自信的、负责的人。

在一段较为深入或亲密的谈话中,我们会增加相互对视的频率,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彼此间关系的远近:眼神接触越多,彼此关系越近。心理学家乔纳森做过一项研究,他让一对并不相识的异性面对面坐下来,相互注视对方眼睛20分钟。结束后,心理学家请他们分享一下各自的体验,不约而同的是,两个人都表示他们在对方身上感觉到了一种奇妙的强烈的吸引力。实际上,很多被研究的单身异性最终甚至成了夫妻。

眼神接触就是如此神奇,如此令人难以置信,一瞬间的眼神触碰似乎就能撞出一种强大的力量。若是论其缘由,其实这与人类原始的生存模式密切相关。新生儿之所以喜欢紧盯喂食者的眼睛,不仅仅是出于一种本能的习惯,更多的是因为来自亲子之间的眼神接触,可以增加嗷嗷待哺婴儿的受关注度,他们也便有了更多的获得大人的哺育和关心的机会。可以说,眼神接触可以令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潜意识中的彼此的联系感。

事实上,不管是坦荡的直视,还是躲闪的目光,我们都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信息。在谈话中,如果彼此眼神接触太少,势必会让人觉得心神不宁、缺乏诚意。相反,若是眼神接触过多,也会让对方本能地感觉你是粗鲁的、傲慢的,甚至是怀有敌意的。所以,为了避免让对方产生这些不舒服的感觉,眼神接触要适宜。

那么,怎样的眼神交流才恰到好处呢?合适的眼神接触要不多也不少,这样才会使对方感到被尊重与信任。从时间上来说,直接的眼神接触时间往往会占到整个对话时间的30%~60%,特别是当你倾听对方讲话的时候,更要多一些眼神上的接触,这有助于产生舒适高效的对话氛围。不过,这些数据会根据你是否喜欢对方而有所改变,毕竟人类天性喜欢与自己感兴趣的人在一起。

虽然道理如此,但是保持正确的目光接触做起来很难。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倾向于左右移动,不断扫视别人的脸,从而尝试阅读别人的情绪。下面我们介绍3种基本的目视类型,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提升目光接触的能力。

(1)社交凝视。这种注视方式一般用在各种社交场合。注视的位置为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

(2)亲密凝视。这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凝视时,目光停留的区域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3)公务凝视。这种凝视方式一般用于磋商、洽谈、谈判等场合。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者双眼与额头之间的区域。注视时,要给对方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

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即使遇到陌生人,你的眼神也会给人带来一种温暖、舒服的感觉,不会因为眼睛一直盯着对方而冒犯了他。换句话说,在人际沟通中,特别是和陌生人的沟通中,如果你想与他进一步发展为生活或事业上的朋友,那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对方,不卑不亢,只带浅淡的微笑,这才不失为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说话之道

在社交礼仪中,我们或多或少地会与别人有目光上的接触。如果你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就要凝视他的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如果你想在和对方的争辩中获胜,千万不要把目光移开,以示坚定。

好声音,为你带来好运气

一个人的谈吐,乃至音量的大小,都会暴露一个人的修养水平。有的人说话轻声细语,有的人说话粗声粗气。对于素未谋面的人来说,声音就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好听的声音总是充满感染力,更能打动人,更能吸引人。而一个说话声音很难让人感觉舒服的人是很难与“气质”这个词挂钩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张口即带着浓重的鼻音,甚至是吐字不清,有谁还能耐心地听他说话呢?所以,千万不能小觑声音对一个人的影响。

在某辆城际公交车快要驶出市区的时候,一对情侣上了车。姑娘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口红迷人,打扮得很洋气,气质没的说。这么一比,倒显得旁边的小伙子相貌平平,让人觉得能找到这么漂亮的女孩做女朋友,他真的挺幸运。

车厢里的人大多沉默不言,或睡觉,或戴上耳机看视频,偶有声音也很小声。可是突然,车厢里响起了一句夹带方言的抱怨声。而这个声音正是那个时尚女孩传来的。很多人本来以为她抱怨两声就没事了,谁知道竟然没完没了。

刚开始是训斥她的男朋友,说买的东西不合她意,旁边的男友小声地赔不是。几分钟后,女孩接了一个电话,时而大笑,时而唏嘘。

车厢里不声不响的人也开始伸头看到底是谁在说话,就连睡觉的也被吵醒了。很明显,她的声音确实有点大,给人一种聒噪的感觉,之前那个气质独特的女孩瞬间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每个人的声带条件各有不同,声音也各有特色,但是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声音真的非常重要。纵使你有闭月羞花的美貌,有不同凡响的时尚品位,但是如果你一张口就是聒噪刺耳的大嗓门,就会逊色不少。

我们常说,一个人有无修养,说话的时候就是最直观的表现。真正有修养的人,说话总是有条有理,不会趾高气扬,让别人感到很舒服,彼此之间交流起来也毫不费力。然而,一个人说话声音太大,且不懂得调节语调,实在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甚至是没修养的表现。

那么,在平时的交流中,什么样的声音更吸引人,什么样的声音会给人不愉快的感觉呢?

令人身心愉悦的声音有以下特征:

(1)明亮、有穿透力;

(2)富有磁性、有感染力;

(3)吐字清晰、圆润饱满;

(4)柔和、有弹性;

(5)干净、利索。

令人不舒服的声音有以下特征:

(1)鼻音重、娃娃音、公鸭嗓;

(2)吐字不清;

(3)声音单薄、刺耳;

(4)语速太快或太慢。

可能有人会说,声音是天生的,其实,通过发声训练,大多数人是可以改变说话声音的。下面介绍的几个技巧就可以帮你成为一个正确“发声”的人。

(1)俗话说“贵人声低”,声音高不等于有理,学会自我控制音量,往往透露了一个人的修养。为此,说话时要尽量小声点儿、温柔点儿,这样就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2)在公共场所活动或就餐时,把声音降下来,尽量说标准的普通话,即使说方言也不要太大声,以免打扰别人。

(3)掌握自己说话的节奏,做到清晰、有条理,这样你的声音不仅能够恰当地表达你的想法,还能让听者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

(4)和唱歌一样,说话也具有某种内在的韵律,换句话说,说话也要抑扬顿挫。

(5)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尽力给你的声音赋予亲和、温暖的感觉。即使你在拒绝别人,也要让你的声音充满温暖的感觉,而不是成为刺伤他人的利剑。

(6)多看新闻节目,跟播音主持一起“念新闻”,学习他们的发音、语调、语速。持之以恒地训练,就可以改变你的发声习惯,让你的每句话都有播音员的感觉。

说话之道

只要我们随时随地提醒自己,用自认为舒服好听的声音说话,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收获。

走心的握手胜过千言万语

在进行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商务谈话之前,你肯定会做一番精心的准备。比如,清楚地了解自己赴会的对象、这次谈话的目的,以及对方的所有情况。当然,你一定会准时到场。

在这里,我们想提醒的是:在刚一进入会谈场地时,诸如自我介绍、握手、互递名片等这些在1分钟内完成的事情,实际上是建构良好的社交关系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可否认,握手的时长,握手者的姿势、力量、体态等可以传达很多方面的信息。而握手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传递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在自传《我的生活》中写道:“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言,却极有表现性。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指尖,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而有些人的手却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会使你感到很温暖。”这段话真切地写出了与不同的人握手的不同感受。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开场1分钟”这一关键时刻,以向人们展示出你精彩的一面。

握手作为人际沟通的一种礼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要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握手礼仪,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为了对这个非语言技巧有十足的把握,你要注意以下事项。

在靠近谈话对象之前,你一定要主动伸出自己的手。如果你与对方的距离较远,最好能马上迎向对方,在距其约一步远的位置主动伸出右手。

握手的时候,一定要大大方方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要知道,眼神交流可以表明你的注意力是完全集中且只集中在对方身上。别因为害羞而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

不要吝啬你的微笑,真诚自然的微笑总能在不经意间传达出你的真诚,传达出你对对方的兴趣。如果确实很难做到,那就试着在心里重复这句话:“啊,他看起来很棒哪!”

当你握住对方的手时,为了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可以说一些问候的话,例如:“真高兴,终于见到你了!”也可以重复对方的名字,例如:“你好,乔治先生。”

握手的顺序要根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当主人、长辈、上司主动伸出手时,客人、晚辈、下属才能相迎握手。

握手力度的大小与握手时间的长短,表明对对方的热情程度。久别重逢的朋友握手时,时间可以长一点,力度也可以大一点,但不必太使劲。通常情况下,握手用力要适当,时间在两秒钟左右即可。

接待来访者时,如果你是主人,就要主动伸出手来与客人握手;如果你是客人,即将告辞时,应该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握手。颠倒了次序,很容易让人误解,导致你出丑又难堪。

如果出席的场合人员较多,可以只与主人或是熟人握手,向其他人微微点头示意。另外,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要左手右手同时与两个人相握,也不要隔着中间的人握手,不妨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女之间握手时,女方只需轻轻地伸出手掌,男方微微握一下女方的手指部位即可,不能握得太紧,也不能握得太久。

说话之道

友好的握手能帮助你建立积极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在商务交流中,这是因为握手能让你看起来更加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