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尝试与错误

宝妈:我家孩子最近总是喜欢自己尝试着做一些事情,经常自己穿衣服、洗衣服、系鞋带,有的时候看他笨拙的样子真想上去帮一把,可是执拗的小孩不让我帮,而是自己在那里艰难地做着,经常是好半天才做好,每次做好之后都会非常的高兴。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吗?

这是一种好现象呀,说明孩子在不断探索,也是孩子独立的表现,当他们想要自己尝试着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们最好不要阻止,也不要担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到自己动手获得成果的喜悦,即使这种结果在大人的眼里可能并不完美,但是孩子却能够从中收获很多。所以,家长们收起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尽情地去做吧。

 

大卫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孩子,这主要体现在他什么事情都想要自己去做,这一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在大卫一岁左右的时候,一次妈妈给大卫吃香蕉,妈妈先给他剥了一小段,让他自己吃。大卫接过香蕉之后就大口吃了起来,很快就把妈妈剥好的那一小段吃光了。妈妈看到大卫吃光了之后,就想要拿过来接着给他剥,可是大卫却握着香蕉不撒手。妈妈说:“大卫,把香蕉给妈妈,妈妈给你把剩下的皮剥掉,你再接着吃好不好。”但是大卫仍然不撒手,妈妈也只好让他拿着。

出乎意料的是,大卫学着妈妈的样子剥起了香蕉皮,虽然手法不是很熟练,但是小家伙却剥得非常认真,妈妈没有去阻止他。只见大卫用左手握住了香蕉,然后用右手开始剥,虽然大卫的手还没有很大的力气,剥得非常费劲,但大卫并没有放弃,而是嘟起小嘴,眼神坚定地剥着,一副“一定要剥掉你的架势”。可是,剥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剥下来多少。妈妈很着急,就对大卫说:“妈妈帮你剥吧,这样大卫就能很快吃到了。”说着就要拿过大卫手里的香蕉,可是大卫就是不放开,仍然坚持自己剥,妈妈只好放弃。大概过了十分钟,大卫终于将剩下的香蕉皮都剥掉了,但是剩下的香蕉也已经不成样子了。大卫拿着剥好的香蕉,朝着妈妈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等到大一点了,大卫的这种性格就更加明显了。上了幼儿园,一天早上眼看着就要迟到了,可是大卫仍然坚持自己穿衣服。因为那天穿的是带扣子的衣服,大卫还不能够很熟练地系扣子。他让妈妈先系好两颗,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自己动手系。妈妈看到大卫笨拙的样子,眼看着马上就要迟到了,就催促说:“大卫,妈妈来帮你系扣子好不好,我们马上就要迟到了。”可是大卫仍然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系扣子。好不容易才系好。

大卫高兴地说:“妈妈,你看我系好了。”

妈妈:“你是系好了,可是上学迟到了啊。”

大卫:“可是我学会系扣子了,这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说着嘿嘿地笑了起来。

妈妈看到大卫开心的样子,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赶紧拉着大卫去了幼儿园。

除了要强之外,大卫的好奇心也非常强烈,在经历了早上的迟到之后,来到幼儿园,他又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在幼儿园,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讲台上的杯子引起了大卫的好奇,他走到讲台旁边,拿起杯子就摔了下去。“啪”的一声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目光,老师也赶忙过来查看情况。

老师:“大卫,你没有受伤吧?”

大卫:“我没事,可是杯子碎了。”

老师:“你是怎么把杯子打碎的?”

大卫:“我是故意打碎的。”

老师露出疑惑的表情,大卫也注意到了老师的表情,小心翼翼地问:“老师,我是不是做错什么?”

老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打碎它吗?”

大卫:“老师,你的杯子是瓷杯子,我知道玻璃杯子会摔碎,可是我不知道瓷杯子会不会摔碎,就试着摔了一下,结果它就摔碎了。”

看到大卫一脸认真的样子,老师忍不住笑了。

大卫:“老师,我到底有没有做错呢?”

老师笑着说:“打碎杯子是不对的,但是你的初衷不坏,你想要有新的发现是正确的,可是要换一种方式,因为老师的杯子是用来喝水的,不是用来做实验的。”

说着老师就给大卫讲了很多关于瓷器的知识,大卫托着小下巴非常认真地听着。

专家解读:

人类想要学习更多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不断去尝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失败和挫折。有的时候结果不一定是好的,但是在这些挫折和失败当中,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坚强,会在失败和挫折中获得意外的收获,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也许他们会把香蕉剥得稀烂,会因为自己系扣子而迟到,但是他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的快乐,体会到自己动手的重要,他们会在不断的失败当中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独立。

案例中,虽然大卫打碎了杯子,但是他想要知道的是瓷杯子会不会碎,这个过程也是大卫思考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进行实践,最终得出了结果。看似是一个犯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批评,而是要先了解前因后果,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尝试和错误说,他通过对动物的大量观察和实验指出,动物会发现并保留正确的反应,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得出人类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认识错误的过程。

他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将一只饥饿的猫放在有特殊开关的笼子里,在笼子的外面放上食物,让猫看得到食物但是得不到食物。猫在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会乱叫乱撞,试图挤出笼子,在经过一系列的盲目冲撞和满身伤痕之后,就放弃了这一举动。在偶然间打开了笼子,猫得到了食物。当再一次把猫放进笼子的时候,猫仍然会表现出冲撞的行为,但是次数明显少了,通过打开开关逃出笼子。经过不断地实验,猫逃离笼子的时间越来越短,能够很快得到食物。通过这个实验,他提出了著名的尝试错误说,其主要观点是:学习是一种盲目的、渐进的尝试与改正错误的过程。随着练习,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得以产生,于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固的联结。对于小孩子来说,“尝试错误”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能够产生的影响力,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影响,在一遍一遍地尝试过程中,体验到行动的快乐,并且最终获得成就感。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虽然不一定能够做得到,但是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也应该是幸福的。因为,这样的父母会放心让孩子去探索,他们不怕孩子犯错,也不会给孩子设定更多的条条框框。孩子可以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体会到行动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自由,他们才能够无拘无束地大胆去尝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行动和内心都获得自由的孩子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快乐的孩子。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获得更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家长们要放开手,大胆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尝试,去犯错。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解放孩子的思想。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认为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将来比一个快乐的童年更重要。他们会让孩子按部就班地去做所有的事情,不允许孩子犯错,不允许孩子尝试新的东西。其实,这样做反而不好。因为,虽然孩子在家长的庇护下,可能会成为家长理想中的孩子。但是,他们被剥夺了自由想象、自由探索的机会,虽然他们能够少走很多弯路,但是他们却体会不到探索的乐趣,体会不到各种丰富的情感,体会不到被认可的快乐。

第二,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们要了解清楚孩子犯错的前因后果,了解清楚后,就要帮助孩子分析犯错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更好地走出困境,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的自尊不受到伤害,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会逃避,而是以一个积极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第三,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犯错的经历。和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犯错的经历,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也会犯错,这样就会缓解孩子对于犯错的恐惧。同时也能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让父母在他们的眼中更加的“接地气”,而不是高高在上。这样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接受现实,了解现实。

最后,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他们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好动的天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才会不断犯错。家长们要做到的是告诉他们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减少不必要错误的发生。

给家长的话

让孩子去尝试,给孩子犯错机会,结果是不重要的,让孩子体会到过程中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