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教育·课程: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研究
- 程宜康 吴倩
- 1474字
- 2021-03-28 13:40:46
序
汉语的“技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教育”一词,据考证,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课程”一词便始现于纸上。薪尽火传,踵事增华。但将“技术·教育·课程”三者的概念、内涵、理论融于一著、“践”于一章,直面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现实问题的专著实属不多,本书乃是其中上乘佳作。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系统谋划和推动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这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它在发展实践中所遇到的诸多现实问题再也不能单纯依靠“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经验积累来解决,加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才需求日新月异,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界定技术的概念与内涵,系统化地梳理技术与教育、技术与高等技术(职业)教育间的关系,提出并开展技术素养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深度聚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等热点、难点问题便成为本书的重点,更是本书的特色、价值所在。
理论方面,作者对技术哲学的独特思考,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价值,用“技术素养”这一概念来诠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力求实现“素质”和“技术”两个层面上的统一。基于“职业学”和“教育学”的双重理论对技术教育课程逻辑进行分析,为摆脱“就业与生涯”的困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实践方面,基于长期一线教学和管理的探索与积淀,作者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层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包括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式,以及技术素养导向的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等。
整体而言,本书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了技术、关于技术的教育、技术教育的课程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对技术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哲学领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教育属性和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再思考,回应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遇到及存在的部分困惑与问题,这既是对已有研究理论的归纳与升华,也是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相信本书的出版无疑将对我国高职教育深化内涵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大学教授的任务有三个,树人、育才和扛起思想之旗。“树人”“育才”对应“教”,“扛起思想之旗”对应“研究”。程宜康教授作为我非常熟悉的同行、多年熟识的朋友,深耕于高职教育,理必求真,事必求实,敢于创新,善于突破,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教务处处长、再到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积累了丰富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和管理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也见证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三十余载的发展历程。能够擎起一面“思想之旗”,不仅是因为作者的高等职业院校工作经历,真正的动力源于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无限热爱。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思考,以及对于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所出现的理论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加以厘清,实践中所产生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理论予以指导。期望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同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教研相长、以研促教,共同奏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强音。
原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董刚
2016年9月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