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管理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以MBA/MPA为例
- 黄锐
- 3337字
- 2021-03-27 18:36:38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第一,研究管理类(本书以MBA和MPA为例,下同)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从培养目标、入学形式、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几个方面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尤其要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上进行多方面比较。
第二,分析由相对较为成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向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变化时的可能途径,提出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
第三,提出整个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及实现路径。以管理类学科为蓝本,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践,提出在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法,进而构建整个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并细化其具体实现路径。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目前,管理类是我国发展较早的学科,其中MBA和MPA的培养模式已基本构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为例,对其专业型和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横向、纵向和交叉等多方位比较,并探讨其异同点及其合理性,目的在于探寻一条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过渡的有效途径。本书首先确定本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界定模式、培养模式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基本概念;其次探讨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发展和改革现状;再次,比较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异同点;然后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由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过渡的途径;最后尝试提出更合理科学的管理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总体的研究思路为:成果总结→现状调查→制度创新(如图1.1所示)。
图1.1 总体的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使用文献法,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充实本书的写作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主题与研究思路。本书的文献搜集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公开出版与发行的期刊论文及学术著作;二是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的报告论文;三是政府部门出台的法规制度、相关政策及重要文件。
2.历史研究法
通过对我国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历史发展轨迹的考察,以史料依据为基础,重点探讨管理类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异同,分析其异同的合理性,进而提出管理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意见。
3.模式研究法
模式研究法是本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来自建模方法。自然科学的研究因主要采用定量建模方式,通常被称为模型研究;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则更多地采用定性建模方式,一般称为模式研究。模型和模式研究的目的都是通过建模的方式对复杂的客观对象进行描述,模仿和抽象,以便简化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从本质上和整体上去研究事物存在的形式及其运动规律。模式研究法的主要特点是:排除事物非本质的、次要的部分,抽出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的主要程序是:按照研究目的,将客观事物的原型抽象为认识论上的模式,通过模式的研究,获得对客观事物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就是通过抽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更好地把握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特征和运行的基本规律,以顺利实现不同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4.问卷调查法
研究采用滚雪球抽样为主的非概率抽样方法,问卷发放的大学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航空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共15所。问卷共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理类(主要指MBA和MPA)学术型问卷、管理类(主要指MBA和MPA)专业型问卷和用人单位问卷,其中用人单位问卷涉及用人单位的性质、单位对人才层次的需求、对人才数量的需求等,学术型问卷和专业型问卷均涉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入学形式、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对研究生培养诸因素的评价几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发放方式包括传统纸质版问卷和问卷星网络平台两种。数据的处理工具有问卷星、Excel、SPSS统计软件。
5.比较法
本书采用了比较的方法,从培养目标的几个要素对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进行了具体比较,重在分析同与异,把比较的思维方式方法用于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和讨论中,希望以此为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建设找到一些方法和路径。
三、研究过程
(一)查阅文献,总结前人成果
通过可以获得的文献资料,包括著作、会议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期刊、杂志、网站、报纸、教育年鉴、教育统计资料、各种评论性文章的查阅、总结和整理。发现目前我国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还不够,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的研究几乎空白。因此,本研究以管理类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把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四大要素:培养目标、入学形式、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并对专业型和学术型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了专业型和学术型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通过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认识专业型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而探寻出从学术型培养模式向专业型培养模式过渡的途径和方法。
(二)设计问卷,预调查,修改问卷,再做预调查,确定问卷
确定以量化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原因有三,一是量化研究方法可以使结果更有可信度。要通过比较,就必须要有大量的数据,问卷调查法能获得大量的数据;二是量化研究方法可以使研究结果更有效度。问卷调查法在大范围内同时收集数据,从而能最大程度地克服主观认识上的偏差;三是量化研究方法便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于研究专业型和学术型培养模式的异同非常便于操作。
问卷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并简洁明了。为此,形成初步问卷后,进行预调查,发现问题,修改问卷,再进行预调查,这样的循环后才形成了最终问卷。共设计三种类型的问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填写的学术型问卷、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填写的专业型问卷、用人单位填写的用人单位问卷。专业型和学术型问卷结构基本相同,只在个别地方有细微的差别。问卷的第一大部分是基本信息,其中包含10个基本信息,如学生年龄、专业、职位、工作年限等和学校的类别、学校所处的地区等。第二大部分包括培养目标、入学形式、培养方式、质量评价四个方面的相关信息。用人单位的问卷涉及的内容和学生问卷基本相同,只是结构和问题的顺序不同。
(三)发放、回收、统计分析问卷,同时进行访谈、案例分析
为实现问卷发放的有效性和回收率,确保样本的代表性,问卷在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不同类别的学校(以“985”、“211”学校为划分标准)发放、回收。一方面通过纸质版问卷,直接由课题组的成员到北京的高校进行发放、现场回收或者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发放,隔日回收。另一方面通过电子版问卷,在问卷星网络平台上发放和回收。同时确定访谈提纲、联系访谈对象、确定访谈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访谈。
本研究主要选择频率和平均数进行比较和分析。问卷回收的数据有定类数据、定距数据这两种不同类型。为使数据结果一目了然,能更清晰地反映问题。对较简单的单选题和多选题,本书采用百分比或者频率对数据的分布进行描述。对于定距数据和选项较多的多选题,用平均数,以便简明地表达数据的集中趋势。
案例分析是问卷分析的补充。为突出某学校在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突出特点。对案例分析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是全面、准确和特点突出。
(四)撰写报告初稿,修改初稿,完成
研究报告的撰写是在最后阶段进行的,由于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报告的撰写阶段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困惑,这些都是需要和课题组的成员沟通和交流的,否则就不能得出一个问题完成的认识过程,更不能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改革日益受到关注。本书首先确定本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界定模式、培养模式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基本概念;其次探讨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发展和改革现状;再次比较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异同点;然后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由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过渡途径;最后笔者尝试提出更合理科学的管理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如图1.2所示)。
图1.2 本书的整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