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万顷之中华民国:制度大转型时期来自Dwight Perkins, Gregory Chow, Tuan-Hwee Sng, J.P.Laffargue, Patrick Leung, Kent Deng, Man-houng Lin, C.Chen的注解都得到了极大的公认。

作者:陈顺源(Kenneth Shunuuen Chan)

晚清至中华民国,中国发生了一次深远的社会制度转型。晚清时期的传统制度与社会价值无法使中国从马尔萨斯陷阱中摆脱出来,走上现代经济发展的轨道。首先正是由于与帝国主义列强的战争失败促使中国进行这场制度大转型。本章概括了在高度僵化和集中的清代以及高度分散的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是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在民国,虽然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国家的战乱,因而从未充分发挥出真正的潜力。

中国在唐宋过渡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型,中国从一个高度贵族化的社会转变成为了更加平民化的社会这就是內藤假设,见宫川(1955)。。社会价值观如文化规范、社会习俗以及信仰也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中国从晚清到民国期间,发生了一次更加重大的制度转型。这次转型比起唐宋过渡时期的转型,影响更加深远。清代到民国的制度转型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将是本章介绍的重点。

本章的结构如下:2.1节总结了来自文献中的一些相关的理论经济模型及其未来预测。总的来说,这些预测均得到了历史事件的佐证。2.2节介绍了在高度集中制度下,清代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2.3节描述了处于高度分散制度下的中华民国时期的情况。在此期间由于国家战乱,尽管从未充分发挥出潜力,但经济进步有目共睹(Rawski,1989)。2.4节简述了对马尔萨斯主义者的一种解释以及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相关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最后得出结论:正是几次重大的战争和挫败动摇了那些有可能阻碍中国现代发展的传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