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建山门的决定

杨文华靠在回廊立柱上,看着远处走过来的杨大杨二,眼睛余光却一直注意着牲口房方向。

一个人的头在牲口房露出来了一半,一直看着杨文华这边,杨文华只当没看见,身形都没有动一下,只是把右手中的猎枪握紧了一些。

等杨大杨二过来后,杨文华对着他两笑了笑,小声的说道:“不要说话,快些进去,把门锁好。”

杨大两人明显的身子僵硬了一下,然后才按照杨文华的吩咐,走上了回廊,准备回去。

“笨蛋啊。”

杨文华暗叹了一声,看着牲口房里面的人已经冲了过来,也顾不得其它了,推了杨大兄弟一把,就提着猎枪迎了上去。

“快跑。”

来人的速度极快,杨文华也顾不得瞄准了,举起猎枪就开始射击。

“轰”

一声巨响,对面的人在杨文华举起猎枪的时候,立马抬起双臂护住头脸,同时往左移动了一下。

还好由于距离比较接近,而猎枪的攻击范围又大,对方还是中弹了,就是不知道伤势如何。

一声惨叫之后,对方就地一滚,接着又向杨文华冲了过来。

来不及换取兵器,杨文华直接用枪托砸向了对方。

一击落空,胸前还传来刺击的感觉,杨文华把心一横,当即用枪杆把对方的后颈按住,拼命的往回拉了过来。

杨文华虽然在反应和招式上面,不如这些从小练习冷兵器的人,不过在力气上面却比对方还要强一些。

拼尽全力收回枪杆的情况下,对方的脑袋整个靠在了杨文华的胸口,接着就传来了一声咔嚓的响声,对方也随之整个人都软了下来。

杨文华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抬腿用膝盖在对方的胸口撞击了几下,确定对方没有反应之后,才松开了手中的枪杆,随之对方也从杨文华的胸前滑了下去。

杨文华就地坐下喘了一会儿气,等心情平复了下来,伸手摸了地上人的脉搏,发现对方体温都已经凉了下来。

“这样就死了,还想问点口供什么的。”

暗叹了一声倒霉。

看了看主屋方向,杨文华叹了一口气。接着找了些柴火出来放地上,又加了些煤炭上去,再把尸体拖过来放最上面,最后倒了一桶汽油上去点燃了起来。

看着瞬间就熊熊燃烧的火焰,杨文华点了支烟抽了几口,平复了一下心绪后,才开始向主屋走去。

“啪啪啪,是我,开一下门。”

里面传来三妹的哭闹声,吵的杨文华有些烦躁,等门打开后,不由提高了声音问道:“这又怎么了?”

三妹此时手里拿着一根擀面杖,看见杨文华进来的身影,丢下擀面杖立马就扑了过来,抽泣着说道:“哥哥遇到坏人了,我要出去帮忙,娘她们不让我出去。”

看着地上那根小小的擀面杖,杨文华又是感动又是心疼,还有些好笑。

“没有什么坏人,外面只有一只大老虎,已经被哥哥赶跑了,不过还有可能再回来,这两天你不要跑出去就是了。”

“真得?”

看着三妹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自己,杨文华重重的点了点头,肯定的回答道:“真的,哥哥不骗人。”

“兄长?”

看着杨大几人担心中带着询问的神色,杨文华叹了口气,“没事了,先在房子里面呆两天,我想想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别人的窥探呢?

杨文华想了许久,决定把整个院子四周都布下死亡陷阱,只留下两条进出的路就行了。

只要陷阱布置的面积够宽广,自然不敢再有人,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轻易的接近这里。

而想要把一块地盘,彻底又合法的占下来,自然需要得到别人的允许,所以,杨文华决定亲自去一趟长安,让李老二把这块地方划给自己。

来了唐朝几个月,也是时候去长安看看了,顺便见见李老二也是好的。

既然决定去长安,还得见见李老二,自然得好好的准备一下,毕竟想要得到这么大一块土地,作为交换的礼物,自然也不能太寒碜了些。

忙碌了两个小时,从外面带了些东西进来,在吃了午饭后,吩咐杨大把门锁好,照顾好家人。

杨文华搬了一袋粮食丢地上,让鸡鸭随意糟蹋两天,之后让枣红马拖着板车,带着东西。

白衣芒鞋竹杖,一头短发和尚打扮的杨文华,就这样牵着枣红马,拖着板车向着长安而去。

长安在蓝田县的西北方向,距离本也不到百里远,而杨文华住的地方距离长安还要更近一些。

在天色尽黑之前,杨文华牵着枣红马,已经来到了长安城的东郊,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过十多里远了。

找了个农家给了些铜板,借宿了一晚后,杨文华第二天,就早早的从延新门进入了长安城。

长安城的城墙和建筑虽然不高,却十分的宽大,不但建筑和城墙宽大,就连路也非常宽大。

延新门只是长安城东方城墙的旁门,可杨文华进城后,居然有了站在广场上的感觉。

清晨时分,正是忙碌的时候,行人虽不多,可来往的车马却极多,且都是装载着满满的货物。

避免挡道,杨文华不断的向着右方挪了过去,挪到最后,看见面前房门上挂着的牌匾,杨文华笑了。

“灵感寺。”

一座已经废弃的寺院,正好可以让杨文华装神弄鬼用。

杨文华停下马车,取出一本线装书,就在灵感寺的门口坐了下来。

调了一下身上的小音响后,杨文华开始读起了书来。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巨大的读书声,吸引了附近的许多人围观,书中阐述的道理,让许多人跟着摇头晃脑起来。

杨文华没有读多少,又换了一本书,重新读了起来。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