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古文学概观

所谓的“中古文学”一般指迁都平安至镰仓幕府成立(1192)这一历史阶段产生的文学现象。由于这一时期正值日本的“平安王朝”,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平安时代的文学”。日本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五种:

(1)“もののあわれ”

(2)“をかし”

(3)“国风文化”

(4)“贵族文学”

(5)“宫廷女流(女房)文学”

有关上述文学特征的具体内涵,我们将在分析各时期文学形式时详细探讨。

总体说来,日本的中古文学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汉诗文的鼎盛期。

这一时期大约为60年左右,即从迁都平安至公元9世纪中叶这一历史阶段。公元794年迁都平安的主要目的便是进一步推行从我国唐代引进的“律令政治”。为此,不论是天皇还是宫廷权贵都不遗余力地汲取汉文化,并以此为荣。在政治外交方面,主要表现为“遣唐使”的持续派遣;在文学创作方面则表现为“汉诗文”的流行。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催生了《凌云新集》、《文华秀丽集》及《经国集》的问世。


第二期——和歌文学的绽放期。

这一时期大约纵贯从9世纪中叶至10世纪中叶的百余年间,即所谓的“和歌文学开花期”。此时期的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模仿大陆文化的反思及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再认识。首先,表现在和歌方面的是“歌合”(和歌创作沙龙)的流行与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的问世;其次体现为《竹取物语》、《伊势物语》,以及《土佐日记》这三种形态各异的“散文文学”的确立;再者是“神乐歌”、“催马乐”等歌谣的粉墨登场。日本文学史上所说的“散文”,和现代汉语中的字面意思有所不同,它是相对“韵文”这一概念而言的。即,泛指除了“和歌·歌谣·俳谐(俳句)·现代诗”等具有固定格式(或音律)之外的各种文学形式,“日记”、“随笔”、“物语”以及近现代的“小说”等都属其列。


第三期——宫廷女流文学的黄金期。

这一时期也大约持续了百余年。即从10世纪中叶至11世纪中叶的历史阶段。随着藤原家族的所谓“摄关政治”的进一步巩固与强化,宫廷中的女官及皇宫中的后妃们展示出了日本古代女性特有的文学才华,宫廷中的“文学沙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问世,说明了女流物语文学的鼎盛并对日本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的登场,开创了日本“随笔文学”的先河;《蜻蜓日记》、《和泉式部日记》、《紫式部日记》,以及《更级日记》等“日记文学”的相继登场,证明了“宫廷女流日记文学”的空前盛况。

《大镜》


第四期——庶民文学的初兴期。

即“庶民文学萌芽期”。这一时期较前三个时期为长,约140余年,从11世纪的后半叶至镰仓幕府成立为止。到了平安时代后期,宫廷贵族的权势日趋衰落。当年鼎盛一时的“贵族文学”也逐渐失去往日的光泽,取而代之的则是体现庶民(平民)文化的几种文学形式的兴起。以追忆往昔贵族政治鼎盛期为题材的历史物语《大镜》与《荣花物语》的问世,说明了贵族政治与贵族文学已成“明日黄花”;主人公包括新兴武士与庶民的《今昔物语》之登场,标志着当时文化“庶民化”倾向的形成;《梁尘秘抄》的出版,诠释了“庶民歌谣”和平安时期的流行歌“今样”已经成为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潮流。

《荣花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