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古文学概观

所谓上古文学是指日本文学的萌芽期至公元794年迁都平安这一历史阶段产生的文学现象。按日本的历史年代来讲,它横跨“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三个时期。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讲,大和时代的文化特征是“古坟文化”;飞鸟时代的文化特征是“飞鸟·白凤文化”;而奈良时代的文化特征则为“天平文化”。从精神史的角度来讲,上古文学的特征以“情”为主,这种“情”主要指作者的情感,而从阶级论的角度来讲,上古文学的特征又可归纳为“贵族文学”。

古坟文化的代表:世界三大陵墓之一——仁德天皇陵

日本的上古文学总体来讲可分为两大时期。一是“口承文学时代”,另一个则是“记载文学时代”。所谓“口承文学时代”是指文字尚未产生时期所出现的文学现象。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一种名为“语部”的专职叙古师的讲述代代相传的。表现形式主要以叙事文学为主,它是后世日本“神话·传说·古歌谣”及祭祀用的祈祷文“祝词”的原型。可以想象,这一时期的文学作者并非是某一个固定人物,而应视为集体创作。因为从一个人口传给另一个人的各个过程中,都会有所增减或加工,每个故事的形成都应有其漫长的演化过程。创作主题主要表现为对神灵和超人英雄的崇拜,呈现出较强的祈祷式的原始宗教色彩。

飞鸟·白凤文化的代表:药师寺东塔

公元4~5世纪左右,我国的汉字传入日本。从此,日本的宫廷贵族开始逐渐使用汉字来记述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日本文学开始步入所谓的“记载文学时代”。

“记载文学时代”的文学表现形式主要呈多元化的特征,其创作特色可用“まことの精神”来概括。所谓的“まことの精神”一般是指《万叶集》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纯朴真实、坦率雄浑的精神,即所谓的“清明诚直之心”。由于有了文字,作者可以将自身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这就使得作者层有了较大的变化,即由“口承文学时代”的集体创作演变为个人或集体创作。概括说来,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的完成,标志着日本神话与传说的集成统一;

(2)《万叶集》的问世,确立了日本诗歌的基本形式;

(3)《怀风藻》的登场,证明了作为外来文化之汉诗文的盛行;

(4)“祝词”与“宣命”的出现,表明了祭祀文学的形成;

(5)《歌经标式》的问世,开创了《歌论》的先河,而《日本灵异记》则被视为日本“说话文学”的先驱之作;

(6)《古语拾遗》与《高桥氏文》的价值则体现在它们作为历史文献对上代部族神话传说的翔实记述。

飞鸟·白凤文化的代表:梦违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