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中海贫血的预防控制
- 张小庄 冯占春 叶宁
- 1685字
- 2020-08-28 23:46:17
第二节 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中的协同理论思想
一、协同理论概述
协同学(synergetics)是20世纪70年代由原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Herman Haken在研究激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哈肯认为“协同”是指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会使整个系统形成微观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新质的结构和特征。协同作用是任何一个复杂系统都具有的一种自组织能力,也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协同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自Herman Haken提出协同理论,Christopher Bartlett和Sumantra Ghoshal从跨国公司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开展全球性业务而创造协同的视角出发,认为公司要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在业务行为、技能、信息和知识等方面的共享,实现协同效益。Andrew Campbell认为企业通过建立核心技能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在企业管理学界,美国战略理论研究专家H.Igor Ansoff在1965年出版的《公司战略》一书中首先提出“协同”理念,把协同作为公司战略四要素(产品市场范围、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之一,并阐述基于协同理念的战略如何像“纽带”一样把公司多元化的业务联结起来,从而使公司得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安索夫借用投资收益率(ROI)确立了协同的经济学含义,阐述了“2+2>4”的理念,即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企业各独立组成部分价值的简单总和并首先提出“协同”理念。
协同学原理主要有序参数原理、支配原理、广义演进原理、涨落原理、模式原理等,其中序参数原理、支配原理及广义演进原理是核心。协同学描述系统在临界点附近的行为时,阐述了序参量概念及支配原理,系统的演化受序参量控制,演化的最终结构和有序程度取决于序参量。序参量的大小是宏观有序程度大小的标志,当系统无序时,序参量为零。而外界条件变化时,序参量也跟着变化,当达临界点时,序参量增长到最大,此时出现一种宏观有序的有组织的结构,这就是协同学的基本原理。
二、协同理论的应用
协同理论已应用于企业管理、农业项目管理、政府管理、教育等,如教育领域学者刘纯姣在《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构想》一文中提出,协同教育是将协同学理论移植于教育领域,探索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的教育系统)中的两个主要子系统及学校教育系统与家庭教育系统怎样发挥各自的组织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同、同步、互补的协同效应。在医疗卫生领域,协同理论也得到应用,如学者李军怀的《远程医疗及其协同理论与技术研究》,通过设计远程协同诊断原型系统RcDs(Remote cooperative Diagnosis system),系统支持位于不同地方的用户通过连入Internet的站点进行交互,利用WYSIWIS的共享窗口以及实时的语音完成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远程诊断。
三、协同理论对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工作的启示
协同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通过在业务行为、技能、信息和知识等方面的共享,实现协同效益。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包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供方)、提供经济支持或行使管理的各级政府部门(管方)、协助防控的社会组织(协方)、需要服务的广大群众(需方)。在这个大系统里,供方需要管方的经济支持与管理,管方需要供方的技术服务,协方需要需方的积极配合,需方既需要得到技术服务也需要经济支持与管理。可见,防控的各个组成的分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而在供方系统,不同层级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由于其职责和功能的不同,决定了其服务能力的差异,因此,省、市、县、乡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可以通过医疗保健业务、信息等方面的共享,促进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现医疗保健机构间协同。对管方而言,各级政府在地中海贫血防控方面,在经济、政策等方面做到了“步调一致”,就能较大幅度提高防控的效果,实现政府间的协同。对协方来说,不同的部门、组织以地中海贫血防控为目标,积极配合,就能够实现部门、组织间的协同。对需方来说,当供方、管方、协方都积极努力提供良好的条件,而自己又积极参与时,则“序参量”会增长到最大,从而实现协同的效应,达到有效防控地中海贫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