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雏形

李二父子好像有些分歧,二人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不行,应该从突利开始,先把突利养起来,让他直接和颉利斗,我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突厥其余人等不足为据!”李渊突然一只脚踩在长凳上怒目俯视李世民!

“明明先从阿史那思摩和执力思力开始,然后再图突利,这样稳妥很多!”李二也豁然起身,盯着自己的父亲寸步不让!

“从突利开始!”

“从思摩开始!”

……

卯上了,赵清山看着眼前怒目对峙的两头人型暴龙,不禁有些牙疼。儿厅内原本热烈讨论的大臣也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二父子。火药味开始弥漫,似乎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突然!李渊扑哧笑了:“哈哈哈哈!”

李二陛下也跟着大笑:“哈哈哈哈!”

良久,李渊才止住笑。只见李渊眼眶有些湿润地说:“二郎,吾父子已经好久没有为国事针锋相对了。”

李二陛下扑通跪下,同样眼含热泪:“儿臣不孝,请父皇责罚!”

“哎,时也命也,二郎起来吧,过去的,慢慢让它过去吧!”李渊拉起跪在地上的李世民,在握着的李二的手上拍了拍。

好一出父慈子孝摒弃前嫌的好戏,可是看着眼前这个鼻涕和眼泪并举的皇帝,赵清山觉得有些不忍直视。

“二位陛下,这事情还议否?”

“哦,议议!”李二陛下这才回神擦去眼泪和鼻涕,正色对赵清山一礼说道:“多谢赵师,让朕和太上皇有机会解开心结。”

李渊也开口:“赵小子,世民说得有理,此事朕承你情了。继续议论正题吧!”

“诺!”赵清山对李渊正色一礼,然后,赵清山从新走上讲台,擦去黑板上的图,写下了李渊和李世民各自的想法。

“诸位,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某认为争论解决不了问题,所以现在黑板上太上皇和陛下的两个方案,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然后客观地选出自己中意的方案写下来,交付于某,赞成太上皇方案的,请在纸上写一,反之写二,不可弃权。某会统计哪一个方案支持的人多,然后少数服从多数。”

说罢,赵清山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条和一支铅笔。众人拿着铅笔还有些不习惯,不过却能很快适应,至少写字不是什么难题。就这样,史上第一次无记名投票被赵夫子硬生生地提前了。

最终李二陛下的方案以微弱的优势被确定实施,这让李二陛下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李二陛下竟然孩童邀赏一般向李渊挤了挤眼。太上皇李渊陛下自然回敬了一句笑骂:“德行!”

实施目标选定以后,赵清山再次扮演了牵引人的角色。

“诸位,现在请按照陛下制定的目标人物进行计划完善。第一,计划细节;第二,实施人,第三实施方案,第四应急补救预案。这些都需要诸位完善,现在讨论一盏茶的时间,然后各位提出自己的想法,再进行表决!”

赵清山说完就来到了大厅门口,此时他心中有些激动。因为赵清山知道,自己正在引导一场变革!掏出一支烟,赵夫子将烟点燃,一口一口地抽着,心情也渐渐平复。一支烟抽完,时间也差不多到了,赵夫子转身进屋,再次站在讲台上。

“下面开始第一项补充计划细节。有建议的。”

房乔率先开口:“太上皇,陛下,诸位,某有三点要讲:第一、派人探听阿史那思摩部落和执力部落这个冬天的情况,不能主观臆想,要做到知己知彼;第二、某需要知道赵师将羊毛变成布匹需要多长时间,其返销突厥是否真能让大唐获利,即便不能获利,不能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事。其三、若计划可行,某想请赵师亲自实施!”

“房兄,某能确定一点,羊毛制品,不仅能返销突厥,也能让大唐百姓不再受寒冬之苦。羊毛,某的预定价格是五斤一钱。羊毛制品可分三等,下等制品某称之为毛线,价格便宜,一斤仅需一钱,两斤毛线便能织一件毛衣;中等羊毛制品某称之为羊绒,十只羊能出一件羊绒短衫,保暖略逊皮裘;上等羊毛制品某成为黄金羊绒,百只羊能出一件短衫,质地轻盈柔和,保暖效果胜皮裘多倍。”赵清山回答着房玄龄。“至于房兄若要求的第三件事情,某可坐阵幕后,但亲自实施,某不能应,”

“赵小子,为何不能应?莫非大唐不值得汝效命?”李渊冷冷地开口插话道。

“禀太上皇,臣族人尽去,只余幼子相依为命此乃其一;臣足下近二十名学生,需臣教导,此乃其二。况且,臣认为居于幕后,依然是在为大唐效力,这些事情,诸位比臣更擅长,此乃其三,望太上皇理解!”赵清山无奈开口解释。

这时,李二陛下为赵清山解了围:“父皇,此事儿已经和赵卿说定了。还是开始后续的议题吧!”

赵清山对李渊父子躬身一礼,不再多言直接开始下一个议题。

“赵夫子,某民部刘文静,敢问此计中商业得利如何分配?”民部尚书刘文静站出来提问。

“刘尚书,商业部分某和陛下已经商定,羊毛制品直接向民部以十五取一纳税。某只占三成,其余分配,不要问某。好了,下一位!”赵清山解释道。

“某认为和突厥的交易可以分两种方式。第一,以物易物,带上盐茶铁,定好价格,然后就地交易;第二,带上钱币,毕竟不是所有突厥人都只需要盐铁茶!”杜如晦站起来说到。

“善!”赵清山对杜如晦的补充很是赞同,直接转身写到了黑板上。然后,赵清山转身对众人道:“诸位还有何建议,若是没有,下面就讨论人选。”

台下的重臣们没有再开口,因此赵清山直接开始下一步:“现在请诸位推荐执行的人选,正使负责计划的实施,副使负责羊毛商业的开展。其中副使已经确定为应国公。”

只见一个仪表魁伟的将领率先起身:“赵夫子,某三原李靖,推荐莒国公唐俭为正使,琅琊郡公牛秀率军同行。”

众人对李靖的提议毫无意见,人选也就此定了下来。

后续的实施方案和应变预案也很快既定。能坐在这件教室里的人都是当朝大臣,都是各个领域能力相当出众的人才。对于细节的把握和计划,自然不是赵清山这种半吊子能比拟,赵清山也乐得节约脑细胞。

只是,赵清山这种别来生面的议事方式让一众大臣惊叹不已。尤其是作为大唐曾经决策者的太上皇李渊和现在大唐掌舵人的李世民感触最深,若是以后朝堂议事都能这样,那该多好?

讨论完毕,一众大臣开始散去,李二父子却心有灵犀的留了下来。赵清山疑惑地看着赖着不走的李二父子:“太上皇,陛下,二位还有指教?”

“赵小子,你这讨论方式不错,从何得来?”李渊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开口询问。

屋内只剩下李渊、李世民和赵清山三人,因此赵清山也恢复了随性的状态。“这是臣族中一直沿用的议事方式。族中先辈曾言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解决不了分歧,因此有了投票决策。若是太上皇和陛下觉得此法可行,以后大小事务均可如此。六部内可以如此,三省决策可如此,朝会上亦可如此。”

“善!”李世民点了点头,对赵清山的说法表示认同。只是,李世民还有些疑问,所以直接开口问赵清山:“赵卿,此法虽好,却有弊端,若是有人事先连通,左右投票如何是好?”

“这个简单,想来能让众位大臣像今日这样讨论的事情当极为重要。陛下可以扩大参与讨论的人数,也可以临时选择参与讨论的人员,这样就能避免作弊。同时,陛下可以在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选一些人员进来,组成旁听人员,这类旁听人员只参与投票,不参与讨论,这样就能更加公正。”赵清山轻笑一声回答到。

听完赵清山的解释,李二陛下开始沉思。也正是赵清山的这段解释,让后世史学家们评定的中华史上的最富有民主色彩的机构——大唐议政院,在李二陛下心中有了一个雏形。

且不管李二陛下如何考虑,太上皇李渊的一句话,让赵清山有些惊讶,只听见李渊说:“赵小子,你可知道你找的那个门子的来历?”

“不知太上皇如何询问此事?”赵清山心很是疑惑,这老酒鬼到底是何来头?李渊为何会询问这个问题?

“回答朕便是,其他的莫要多问!”李渊一口把话说死。

赵清山心中突然有些忐忑,可李渊询问,赵清山不得不回答。压制住心中的想法,赵清山正色回答道:“臣没过问过,只是觉得他老实巴交的,便请他做了门房。”

“嗯,看来汝也是真不知,罢了。”李渊摆了摆手,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