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前沿理念

欧洲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逐渐确立了独树一帜的地位。它涉及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宽,实践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多样化,而且更注重文化、生态、使用者的参与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设计。

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虽然只有短短十多年时间,但随着景观设计教学和实践的探索,正逐渐与西方景观设计的发展理论与前沿理念相接轨。作为景观设计的初学者,更应了解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前沿理念与技术,学习西方经验并结合中国文化创造有中国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作品。

图1-32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

保留工业遗址,以景观的手段对场地进行再设计,建筑赋予新的功能,使场地保留了历史的延续

1.5.1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景观中的地域包含地理及人文双重涵义,地域不在于范围的大小,而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自然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活动,在场所内形成了区域自身的印迹,这种印迹因自然环境与文化积淀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与特殊性的特点,不同的场所之间的差异是生成景观多样性的内在因素。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就是要求设计师从场所环境中寻找设计的灵感与线索,从中抽象出景观空间构成与形式特征,从而对特定的时间、空间、人群和文化加以表现,通过场所记忆中的片断的整合与重组,成为新景观空间的核心。人们可以通过文化融入所形成的地域特色特征来识别并记忆一个景观空间。

具体来看,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包括对原有形式的保留、修饰和创造新的形式。

图1-33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创新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代表

(1)尊重场所的印迹

设计尽量保留场所的历史印迹,作为城市的记忆,唤起造访者的共鸣。对印迹的保留关键在于保留、改造和利用的强度及方式。

(2)寻找设计线索

了解场地内的地形、构筑物、植被等要素,场地周边环境以及场地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人文背景等信息,提取能够体现地域特色的主要因素,梳理出设计的主题与框架,可以以场地原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的过程、格局为本底和背景。

(3)整合

将设计线索与新的景观环境功能和结构相结合,通过拆解、打散、重组并融入到新的景观空间中,延续场所的文化特征,唤起人们的记忆,并提供文化体验。

我们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革新发展,景观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形式。只有掌握了景观设计文化的真正内涵, 才能将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理念融入具体的景观环境设计中去,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

图1-34 美国新奥尔良市拉菲特绿廊

一项新奥尔良景观类型学的深入分析,植物群落随海拔而发生的细微变化表明哪些植物能在如此复杂环境下生存繁衍

1.5.2 生态景观设计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学派”(Penn School)的兴起,为20世纪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量化的生态学工作方法。196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和区域规划的教授麦克哈格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大自然的特征,提出了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新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方法。

近年来在我国,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的生态化建设,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景观设计师的重视,这也是未来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方向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图1-35 宁波生态走廊

生态走廊区经过精心分级,形成山丘山谷地形。山谷形成的水道通过沉积、曝气和生物作用去除污染物,山丘为游客提供观景场地,也增加了生活环境多样性

所谓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和人居环境相关的土壤、水文、植被、气候、光照、地形条件等因素所形成的生物生存环境(简称“生境”)的规划、建设、改造与管理,最终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景观优美的理想栖居环境。生态景观设计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 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

② 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充分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及维护的成本;

③ 反映生物的区域性,注重区域内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

④ 发挥自然自身的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⑤ 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痕迹。

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运用了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景观设计”,如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等都属于生态景观设计方式。设计生态型景观也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如雨洪管理技术、挖填方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图1-36 宁波生态走廊

野生动物栖息地结构诸如原木栖息地和树木栖息地将沿着河岸边缘发育,构成复杂的栖息地,维持丰富的生物种类

1.5.3 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

任何人工建造的设施均有设计及使用寿命,当大规模城市建设之后大量设施超越设计使用周期或项目本身转变使用功能后,往往存在如何处置或二次设计的问题。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便是对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思考与问题解决的导向。

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对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一方面是可持续性,即发展要满足现代人和后代人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是发展的协调性,即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追求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图1-37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游客中心

利用场地废弃的刺槐木材被用来在花园的台阶上和入口的广场上建造木板、木质长椅

① 现有资源利用。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如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植物、水体等。

② 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考虑到太阳能的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降温、低能耗维护结构、中水利用、有机垃圾的再生利用、节水节能等设备建造技术,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可循环使用。

③ 植被、水资源利用。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耐旱能力、减少养管成本实现节约;水资源利用采用雨洪管理技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④ 低成本维护。尽量减少人工管护,减少人、财、物的投入,从而实现节约的目的。

⑤ 科学规划。科学的规划设计是实现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图1-38 宁波生态走廊暴雨管理设计

野生动物栖息地结构诸如原木栖息地和树木栖息地将沿着河岸边缘发育,构成复杂的栖息地,维持丰富的生物种类

1.5.4 参数化设计

参数化设计师通过计算机语言的引入,完全代替或部分代替了原本应该人工执行的一些事项,生成以人工处理几乎无法创造的场地分析与场地设计。景观设计领域常用的参数化技术有GIS技术、遥感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等。

图1-39 拉菲特绿廊数据综合分析

水文研究表明绿廊位置相对较高,致使周边住宅和商业街区容易遭受水灾。为了防止暴雨流向低处,设计团队设计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开拓休闲空地,使其兼具天然储水功能

(1)GIS技术

GIS 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的一种技术系统,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综合分析和应用我们在规划和景观设计中需要用到的数据。近些年,GIS 更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环境及景观规划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及空间分析功能,使对于景观结构的定量分析变得更加便利、准确、科学。GIS可以用于景观设计前期的分析,对所选地块的相关数据(地形、地理学、土壤、地方性气候、大湖及开放水系、流域、植被)进行收集并且对每个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想要的地貌状况;GIS还可以应用到用地区域划分的审核评估中,建立数据库、扩展数学模型、进行空间分析。

如今,GIS技术已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强大的、最灵活的决策系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它已经成为数据库建立、实施分析和交流的普通的媒介,同时也是使决策更理性化的有力工具。它不仅见于大范围的城市及地区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及管理,而且国内外许多与城市景观设计相关的行业也正在接受这一技术。

(2)遥感技术

和GIS一样,遥感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遥感技术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目前,遥感在景观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大气环境下的景观,水环境下的景观及生态领域的景观三个方面。

思考延伸:

1. 如何理解园林设计与景观设计?

2. 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脉络与现状?

3.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前沿理念是什么?设计的具体要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