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03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发表了一本影响世界的《能源白皮书》,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随后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09年以来,我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做出了有关中国进行自主减排目标的庄严承诺,标志着向低碳发展转型成为中国肩负的世界责任。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进一步旗帜鲜明地表明我国政府对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态度。

我国面临的问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且处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在当前尚需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为满足低碳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大幅调整,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在过去历史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中,已积累大量产业转型、资金及技术优势,且利用这一优势争夺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资源,挤压发展空间,事实说明我们不可能指望发达国家恩赐公平发展权,亦不能寄期望于其附加昂贵代价的技术及支持,而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策略。

源于以上目的,研究团队抓住城市这一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并选择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发展进程和城市规模具有代表性的南宁市作为研究对象,使研究成果既具普遍性又不乏前瞻性。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各国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南宁,绿荫如盖、繁花似锦,是个宜居之城、活力之城。我所了解的南宁市内水系发达,以邕江为干流,大小河流有230多条,总长度4500多公里,市区内分布18条内河及10多个湖泊。南宁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二十多年的城市发展中,已经确立了“中国绿城”这样一个城市品牌,近年来又开始着力打造成为“中国水城”。应该说,南宁市从市情、水情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以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为突破口,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现代产业,提升城市品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新路子。

当前,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热潮方兴未艾。南宁1600多年来的治水历史、滨水文化和2009年以来南宁水城建设的宏伟蓝图、建设历程与既有模式探索,这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细化研究和可供其他城市分析借鉴之处。本书的作者均长期致力于城镇生态化规划建设的实践工作,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方面具有较深造诣,特别是近10年来在水网城镇低碳生态化规划建设方面成果颇丰。难能可贵的是,尽管科研与设计业务与日俱增,但作者们能够跳出日常大量繁杂的具体工作,对水城南宁这样的优秀城市案例进行及时的系统性研究和总结,并就南宁实施高水平“中国水城”建设、打造生态网络都市和“海绵城市”等提出一系列的战略性、前瞻性思考,其学术敏锐感和责任感令人钦佩。由于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在中国刚刚起步,本书虽不乏许多亮点和创新之处,一些内容也还有值得进一步探讨、深化的余地。但是毫无疑问,本书的出版为这样的一个持续性工作开启了一个好头。

故欣然为之序。

第八届江苏省人大常委

原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梁镇海

2015年5月于南京